分享

【道 | 术】妇科名家临证心法——痛经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21-07-26
图片

黄绳武临证心法


黄绳武教授(1914-1989)临证心法,认为妇科疾病的产生,主要在气、在血;属肾、肝、脾等脏腑功能失调所致,但都必须导致冲任损伤才会出现妇科疾病。妇科以血用事,经、孕、产、乳耗血伤血,因此治疗上应处处照顾精血。在治法用药上,根据妇人之身有余于气、不足于血的特点,慎用大辛大热、大苦大寒的药物,辛热之药伤阴耗液损血,苦寒之味损伤阳气,亦能化燥伤阴。因此,主张清热不能过于苦寒,祛寒不能过于辛热。
在治疗痛经的心法上,黄氏认为,痛经除以“不通则痛”解释外,还应考虑直接与精血有关,经期泻而不藏,经血外流,此时经血不足表现尤为突出,结合这种生理现象,黄氏认为痛经更多表现为虚实夹杂证,其机制应是气血不和,在此经血不足之时,又兼气血郁滞致痛。因而对痛经的治疗,除遵循“通”的法则外,还应顺应生理之自然,培补耗损之不足,注意补养精血。黄氏每以四物汤为基本方,再根据寒热虚实酌情加减。
四物汤养血活血,补中有行,活中有养,通治血证百病。方中当归、川芎为血分动药,以行血气;熟地黄、白芍为血分静药,以养精血。古人谓其走者太走,守者太守,确有此弊,然而对痛经虚中有滞者则各得其所。虚者非熟地黄、白芍禀静顺之德不足以养,滞者非当归、川芎行气血不足以活。就痛经而言,动静之中以动为主,熟地黄须慎用,恐滞而更痛。黄氏认为,痛经毕竟是气血为病,四物汤治血有余,治气不足,并可酌情加香附、乌药、艾叶、川楝子、延胡索等气药,以助其不足。
病例肖某
每经前腹痛,经行第二天缓解,经色黯红量多,痛甚时昏厥,曾多处就医,均以瘀血论治,观所用方均温经、失笑散、金铃子散之类。黄氏观其面色㿠白,形体不充,脉细,以四物汤加香附、乌药、艾叶等而获全效。
痛经多见于年轻未婚女子,痛时常伴有恶心呕吐,泄泻,出冷汗,四肢厥冷,甚至晕厥等症,观此类患者多面色不华,形体消瘦。少女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这时痛经多由肾气未充所致,故有“肾气全盛,冲任流通”。反之,肾气不充,冲任流通受阻必引起疼痛。黄氏又根据经期耗血伤精的特点,对少女痛经多从肾论治或兼顾到肾,特别注意滋补肾精。
病例陈某
20岁,未婚,每经行第三天腹痛甚,恶心呕吐,全身冷汗,甚至晕厥,伴经期延后,月经量多,经色淡红,形体消瘦,面色㿠白。以胶艾四物汤原方加山茱萸、巴戟天等药后病除。方中熟地黄、山茱萸补肾精,巴戟天温肾阳
图片
黄氏治痛经用药之精,常选用巴戟天,因其温肾益精,不似肉桂之温热、附子之燥烈。对确属肾精亏损者往往用熟地黄,非此纯厚之品,不足以补肾精。对一般虚证,针对病机的同时,兼顾到补肾精,每选用枸杞子,既补肝肾精血,又不似熟地黄之壅滞。经期便溏者,加炒白术、茯苓、党参;伴呕吐兼热者用竹茹;兼寒者用山茱萸;有瘀血者,加泽兰、鸡血藤、炒蒲黄等。对子宫内膜异位有实质性结节者,每用血竭化血结止疼痛,屡治屡效;少腹痛者,黄氏每选用芍药甘草汤加柴胡,认为既能缓急止痛,又可酸甘化阴,能补阴之不足。治一切疼痛之症,白芍必重用,一般用至20~40克,对月经量多者尤为适合;甘草生用止痛效果好。
图片

祝谌予临证心法


祝谌予临证痛经心法,认为关键在于严格辨证论治。要详问病史,抓住主症,结合舌脉,审证求因,归纳综合分析,然后立法组方。祝氏在临床上常把痛经归纳为经前痛和经后痛两种。
1.经前痛  ①气滞型,常用柴胡疏肝散合金铃子散加减。②血瘀型,常用血府逐瘀汤加减。③热郁型,常用清热调血汤加减。④寒湿凝滞型,常用少腹逐瘀汤加减。
2.经后痛 ①肝肾阴亏型,常用一贯煎或调肝汤加减。②气血两虚型,常用八珍益母汤加减。
祝氏治疗痛经时常采用丸、汤交替的服法,每次月经干净后到下次月经来潮之前,服20天丸药,然后服8天汤药,连服2个月。
经前、经间痛属气滞实证者,在月经干净后先服20天七制香附丸或柴胡疏肝散,再服8天艾附四物汤合金铃子散。疼痛重者,可加乌药、木香;痛经偏寒者,丸药改用艾附暖宫丸,汤药可加桂枝、肉桂、小茴香,月经量少者,丸药可改用妇女得生丹或宁坤养血丸,亦可用妇科十味片,汤药用艾附四物汤加金玲子散及益母草、鸡血藤等;经量多者,丸药可改用归脾丸或乌鸡白凤丸;痛经偏热者,可在汤药中加知母、黄柏,或牡丹皮、地骨皮;瘀血重者,汤药可用艾附四物汤加金铃子散及失笑散;疼痛重者,加乳香、没药;伴有呕吐者,汤药改为少腹逐瘀汤加山茱萸;经后痛者,月经干净后先服20天八珍益母丸或十全大补丸、人参养荣丸,然后服8天胶艾四物汤加党参、黄芪。
祝氏重视古方的活用,自组新方,遣方用药心得举隅:
 (1)当归芍药散:白芍20克,当归、川芎、白术、茯苓、泽泻各10克。具有疏肝健脾,化湿散结之功效。
方解:土困于木,水精不布,复侮于湿,瘀血湿浊搏结而痛,故重用芍药柔肝缓急,当归、芍药、川芎益血之虚、行血之滞,茯苓、白术扶助脾土,泽泻泄浊邪,除水气。诸药参合,共奏扶土抑木,化湿行滞之功效。
适应证:①血瘀湿阻之妇人腹痛,症见少腹坠胀隐痛,久立、久坐加重,月经后期,经色偏黯,性急易怒,眠差纳呆,便溏不畅,舌黯,苔白,脉弦滑。②肝郁脾虚,水湿瘀血互结之痛经,症见月经后腹部隐痛,喜温喜按,经色淡黯量少,心烦易怒,或伴乳房胀痛,大便偏溏,舌淡黯,脉弦滑。
加减:妊娠腿肿、先兆子痫、妊娠腹痛时,当归、川芎宜减量;有腹水者,重用茯苓、白术、泽泻;腹痛甚者,加炙甘草;肝脾大者,加合欢皮、沙苑子。
(2)艾附四物汤:艾叶、香附、当归、生地黄、熟地黄、白芍、川芎各10克。具有温经养血,理气活血之功效。
方解:四物汤养血、活血、和血;艾叶味辛、苦,性温,归肝、脾、肾经,可升可降,其气芳烈,功善散寒止痛、温经止血,亦可安胎;香附之气平而不寒,香而能窜,其味多辛能散,微苦能降,微甘能和,归肝、脾、三焦经,具有疏肝理气解郁、调经止痛之功效。艾叶、香附伍用,温经行气,解郁止痛,伍于四物之中,补血兼顾理气,温经以助血行。
适应证:①宫寒血瘀之痛经,症见少腹冷痛,月经后期,经量不多,遇寒加重,得温则舒,手足不温,大便偏溏,舌淡黯,脉沉弦。②宫寒血瘀之月经后期或月经量少,症见月经后期,月经量少,经色淡黯,夹有血块,手足不温,舌淡黯,脉沉弦。加减:寒象重者,加乌药、小茴香;经痛甚者,加金铃子散;瘀象重者,加失笑散;月经量少者,加益母草、鸡血藤。
图片
图片

徐荣斋临证心法


徐荣斋临证痛经心法,认为本症以下腹部痛为主症。一般经前痛属实,经后痛属虚;胀痛、绞痛多属实,隐隐作痛多属虚。临床常见的以实证较多,也有一部分属于瘀热证的。徐氏将痛经临证分为实证、虚证、瘀热证3型。
1.实证气血瘀滞。腹痛多在经前期,胀甚于痛者,常用香草汤加延胡索、玫瑰花,或少腹逐瘀汤加减;痛甚于胀者,常用延胡索散加红花、小茴香、石见穿。
2.虚证气血不足。症见月经后期,量少色淡,经期或经后少腹隐痛,头晕乏力,舌质淡红,脉细弱;治以八珍汤加延胡索、枸杞子、艾叶、广木香。如兼有明显的畏寒、倦怠,用人参养荣汤等。
3.瘀热证瘀血夹热。本证多见于有痛经史的患者,血瘀化热,其子宫附件必有炎症,甚或有炎性包块,疼痛亦较剧烈,痛时拒按,按之作反跳痛。痛经轻者,用清热、疏肝、散瘀,逍遥散加牡丹皮、栀子、黄芩、红藤、红花、桃仁;痛经重者,用膈下逐瘀汤加牡丹皮、制大黄、莪术、香附、延胡索。
本文摘自沈元良《名老中医话妇科疾病》,特表致谢!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