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懂夏季的出汗与吐泻

 太阳微笑666 2021-07-26

 现在已经进入大暑季节了,闷热天气使人难耐。人们最常见的症状就是出汗与吐泻。

一,关于出汗。

1,正常出汗

暑天出汗,大多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人为何会出汗?内经里给出的原因是:阴加于阳谓之汗。大约意思是说,身体里的阴性物质(津液)受到阳性物质(热量)的鼓动就会出汗。就像天气中的冷热空气对流相遇就会下雨或雾起;窗户内外寒热相遇,窗户就会结露。受大自然环境的影响,人体的气血在夏季将偏向于体表运行,当身体感受的热量达到一定程度时,这些运行于体表的阴液就会脱离身体的束缚而逸出体外变成了汗。汗包含了水和其他营养物质。按照现代医学的解释:正常的出汗是人体自我调节身体温度的一种本能反应。在对于汗的认识方面,中西医不完全相同。

直观的感受是,当在同样的天气条件下,大家都在出汗,那这种出汗大约是正常的。对特定的个人而言,当汗出后,身体感觉轻松或无不适感,那这种出汗大约是正常的,否则,就是不正常的。

2,汗流如注。通常指向的是气虚。人体体表平常都有津液在运行,为何没有逸出出汗?那是因为人身体体表有卫气在呵护或固摄着这些津液沿着正常的经脉运行。只有身体受到足够能量的阳气或阳邪的鼓动,超过了身体卫气的固摄力,津液(汗)才逸出。也就是说,同等条件下,当别人都不出汗或出汗很少,而你却汗流如注,说明了你气虚,尤其是肺气虚。因为肺主卫气。应注重于补脾气、肺气。如服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等等。

3,不出汗。当别人都在出汗,而你却不出汗或局部不出汗。通常的原因有:你阴虚(津液近乎枯竭)很重,以至于无汗可出;或身体素有伏寒或阳虚,身体所受到的热量被这些伏寒所中和掉,不足以引起汗出,或汗出通道被伏寒所堵住了,不得从此处出。治疗方法,前者滋阴;后者祛寒通络。

4,粘汗。粘汗说明了身体痰湿严重、气虚,同时还有气血流通不畅。正是由于痰湿严重、同时伴有气虚,身体腠理中充满了痰浊排不出去,就会堵塞经络,使得气血的流动受阻不畅。当遇到热量鼓动下,气血与痰浊一起逸出体外,就形成了粘汗。具有粘汗特征的人,往往还兼有一定的瘀血症状。其原因仍然是痰浊阻碍血脉的流动。治疗方法应该是:化痰为主,辅助于补气、化瘀。

5,局部出汗。如但头汗出,齐颈而还;或仅下半身出汗、或只有左半身有汗而右半身无汗;或仅腋窝、膝窝、手心、脚心等处有汗,余处无汗等,通常代表身体局部有瘀阻或郁结。有时误治也会导致局部出汗现象。由于热量只在局部积聚,因此,只会局部汗出。

6,凉汗多见于受惊出汗或疼痛出汗。此汗与以上列举的各种出汗原因不同,并非“阳加于阴”,乃津液受惊而出。关于出汗的原因,内经又云:饮食饱甚,汗出于胃。惊而夺精,汗出于心。持重远行,汗出于肾。疾走恐惧,汗出于肝。摇体劳苦,汗出于脾。

7,关于出汗的关注点。一要关注哪些部位汗最多,出汗多的部位通常就是气虚最明显的点或经络;二要关注哪些部位从不出汗,出汗部位至少经络是通的,而从不出汗部位则经络往往是郁堵的;三是关注一下汗出后是否尿少了或者大便偏干了。汗、血、尿三者同源。身体的多余水分要么从小便出,要么从汗出。汗出过多,小便量或次数将减少;汗出过多,将丧失供养心脏的津液,也会导致心悸;小便利者,大便当硬。如果汗出过多,大便不但不硬,反而溏泻,说明了身体原本就水湿严重。

二,关于上吐下泻。

上吐下泻的症状现在的西医说法叫做急性肠胃炎。中医叫做霍乱。实际上是由于署湿引起的肠胃代谢紊乱引起的。大家都知道用藿香正气水比较管用,实际上藿香正气水就是用来利水醒脾的。《伤寒论》里推荐的方法是寒者用理中丸,热者用五苓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