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阅读笔记 道德经 第33章 自知自胜

 新用户32637V7d 2021-07-26

原文: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

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He who knows other men is discerning (有眼力的,有洞察力的);he who knows himself is intelligent;

He who overcomes others is strong.he who overcomes himself is mighty.(有势力的)

He who is satisfied with his lot(命运)is rich,he who goes on acting with energy has a firm will.

He who does not fail in the requirements of his position,continues long

He who dies and yet does not perish(腐烂),has longevity(长寿)

顺治的注解,言简意深,值得参考:

本章适合与24章结合: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自我表现)不明,自是者(自以为是)不彰,自伐者(大吹大擂)无功,自矜者(自我抬高)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行,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相关链接:

《论语》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

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不惑,勇者不惧。

1、知人与自知的关系:先有自知之明,才更容易知人,知人也是在自知。

我觉得人是很难识人的,所有的识人,都是再对自我的充分了解上.

2、知足:一种动态的满足,大概包含三层含义:

1)认识到所拥有事物的可贵,对极平淡之物的珍惜感;

2)数量上不再感觉匮乏;

3)虽满足但并不因此停止进取;

“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墨子

知足的人会惜福,不妄作,关键要“知”.

人不知足会怎样?会抱怨,会嫉妒,会偏激,内心总不得安宁.

知足的人会怎样? 不会怎么样,自然.

对别人的好运气“随喜赞叹”,“喜舍”“用之不盈”

3、强行者有力,自胜者强,说的是外逐求与内自安的关系;

人生有两条路,外求,内安,两者能在某一时刻调和,平衡,就是厉害的人.

白天外求,晚上内安,壮年外求,老年内安,顺境外求,逆境内安,彼此交替,一直内安,容易活成形容枯槁之人,一直外求,容易活成一个盲目的工具人.

人生最终是一场自胜之旅,那个无时无刻不在的“我”,才是我们此生最强劲的对手.

“我很生气”,“我不满意”,“我很开心”,“我不想干了”“我觉得”,“我认为”,“这是我的想法”,“这是我的自由”,“你是我的孩子”,每天都有很多这样的念头……

4、死而不亡者寿:

人死去,道永存,但道永存,“我”却还是死了,我们求长寿,大多是求个大岁数,至于生存质量,生命状态,以及过往的生命体验,都不在考核之列,这个长寿,重形不重质,因此,能开始觉得质量比数量更重要的,这已经是一种超越世俗的进步.

没活好,没活够,会贪生,活得太好也会活不够,一样贪生.

能否贪生,同时不怕死?

知足,当下的知足,然后放下.

拿得起 放得下 ,难!

道永存,不能降低一个个体生命离去带来的实在冲击和痛苦,这个太高端了,不足以安慰普通人的生死大关,我更喜欢陈鼓应的翻译”身死而不被遗忘的是真正的长寿“。这句话是我心中的”不朽“。

死了还能被惦记,是因为你在活着时,也一直惦记着他人,你活着时候惦记的人越多,惦记的程度也真诚深刻,你离去时,便一样的被真诚深刻地惦记着,这也是因果循环.

飞鸟集:自由不在他处,在你自身,用心寻找.

要唱自己的歌,生是云就是云,与蓝天为伴,生是鸟就是鸟,要以森林树木为家.

生是人就好好做人,拥抱一切苦辣辛酸滋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