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寿先生与学生的翰墨情缘

 同聲相應 2021-07-27
默默耕耘六十冬,行年八十兴犹浓。
傲霜斗雪寻常事,满园桃李笑春风。
介眉先生期颐大庆
                    后学   张锦池   恭贺

张锦池教授诗   贺游寿先生八十诞辰 

游寿先生与学生的一次雅会

甚諆藏聿作父丁尊彝羊
乙丑初冬之晨,聚会于莲英、栾继声、朱身发。
润生适来,嘱书篆,因书付此。
八十媪 游寿

1985年初冬的一天早上,我去文物室,恰值师弟栾继生、朱身发也在。我欲临习金文,却不知如何用笔,故来请游老师指教。那天我带去的是一张浅灰色的虎皮熟宣,游老师以忽而凝重忽而轻盈的笔法,临写了金文“甚諆藏聿作父丁尊彝羊”十个字。
——高润生老师《从游寿老师学书点滴》
游寿先生
1906—1994

游寿先生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虽历经坎坷,仍坚忍不拔,

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德高望重的教授,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辛勤耕耘近四十年,

培养了大量人才。

游先生与苏渊雷、周齐等老一辈学者

共同创建的历史系文物室

嘉惠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

“书为心画”,

特辑录游寿先生书贻

于莲英、高润生、栾继生、朱身发四位弟子的书法作品,

感受纯真的师生情谊。


 

书与于莲英老师

1958年,我毕业留校,在资料室工作。经常看见一位身着黑布衣裤的老者,来去匆匆,很少与人说话,走起路来步子也大,两臂悠起来,真有点男子气。
后来,常见她与苏渊雷、周齐、曹汉奇几位老教师在历史系文物室里忙来忙去。有一次,他们几位吵起来了,声音也很大,可是我一句没听懂,还以为他们在吵架呢。事后,周齐老师告诉我,他们在争论一个问题,这种情景在他们之间常有。还说,游老师是福建人,支援边疆来到黑龙江。听了这话之后,我首先敬她几分。
1960年,我和胥孟声老师陪同游老师、周齐、苏渊雷、曹汉奇四位老师到哈尔滨皇山考古。在太平桥下车后,再没有车了,我们只好徒步。在路上,我问游老师:“你能回答我一个问题吗?你已经五十多岁了,又是位女同志,不回老家或在关内什么地方工作,偏偏来黑龙江,你在这里能受得了吗?”游老师说:“不是受不受得了的事,我是来工作的,要来黑龙江搞考古的。关内考古界有一种说法,东北没有古可考,怎么会呢?只不过开发晚些,显得落后些。大家都来做,会有发展的。从个人角度来说,要想有发展,就要来没有开发的地方,干自己愿做的事,何必在关内争来争去。”  
1984年10月,游寿先生(左)与于莲英老师(右)
在河南安阳人民公园
(注释小字为栾继生教授1985年手书)

我到文物室工作不久,游老师就向我说过,在她有生之年,一定带我到全国著名的文物出土地去走走。在十几年的时间里,她已经带我去了近二十几个点。1984年,全国商史学术讨论会在河南安阳召开,邀请游老师与会,她认为这是一次极好的机会,我们一起出发了。
按游老师的计划,在开会前先去了洛阳。四天时间,我们先后参观了龙门石窟、白马寺等地,这是我继西安、咸阳之后,又ー次实地考察,让我大开了眼界,增长了知识。
10月6日,会议召开。这次会议规模很大,也很隆重。会议共开了9天,前3天是商史研讨会,后6天是甲骨文还乡笔会。
会议期间,我们参观了甲骨出土地、殷墟博物馆。馆里展示的全是当地出土的珍品。数量之大、种类之多,我前所未见。通过参观,増强了真实感,为我最后完成《历代古铜器选》和《历代陶瓷器选》的修订有很大启发和帮助。

满窗红紫映雪霜

莲英同志善培百花,

入冬花发,与冰花相竞。

寿

欲存老盖千年意
为觅霜根数寸栽
莲英同志留念
辛酉冬 七六媪  游寿

龙沙获象骨

草原觅渔田

莲英同志共跋涉考古 集此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大雪  游寿

展翼冲霄万里行,
归来荻港换秋翎。
更装顿失凌云志,
引出虞罗打桨声。
叶剑公草原十首之八
莲英同志嘱  游寿

1981年7月,游寿先生(左一)与于莲英老师(左三)

在呼盟草原与蒙族儿童

(注释小字为栾继生教授1985年手书)

游老师是书法家,她的字在国内外声誉极高,人人都想得到,当然我更是其中一员。不过,我不忍心过多地打扰她,我知道时间对一位学者的重要性。十几年的相处,讨要加相送,我也有了多幅。这些字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写的,其含义都各不相同,在这些字幅中,我感受到游老师的关怀和鼓励,非常有纪念意义。

1981年,我和游老师到内蒙考古。回来后,游老师给我写了两幅字:“展翼冲霄万里行,归来荻港换秋翎,更装顿失凌云志,引出虞罗打桨声。”——叶剑公草原十首之八。

“龙沙获象骨,草原觅渔田”

这两幅字是为纪念这次考古活动。

临金文

莲英同志探索书体流变,

爰集数种,盖已具千年以上之实践。

一九八二年春 七七媪  游寿



1982年春,我集中一段时间整理甲骨、金文资料,以备学习用。游老师见我每天在那抄写,就送我幅长卷,写的是金文、甲骨文,并附有说明:甲骨文不是中国最早的文字,在甲骨文之前就有金文了。这幅长卷反映了先秦文字的流变,题款:“莲英同志探索书体流变……。”我实不敢当,只是在学习。这幅字是对我的指导和鼓舞。
(以上正文节选自于莲英老师《难忘的记忆》)

书与高润生老师


游寿老师是二十世纪中国书坛代表之一。在其晚年,我得以追随左右,聆听教诲,真是三生有幸。我虽飘泊海外,恩师的墨宝却一直带在身边。每次展卷,如闻其声,临池不敢松懈。



1986年冬,哈师大老干部处。

从左至右:吕光远(哈师大外语系学生)、

栾继生(哈师大历史系教师)、

高润生(哈师大外语系教师)、

游寿先生(哈师大历史系教授)、

贾仰周(哈师大副校长)



崇山峻岭茂林修竹
崩云坠石垂露悬针

润生学友存念

丁巳年九月 游寿

此五年前之作 生涩 幸存古拙之情

壬戌初冬又跋



有一次我问游老师怎样才能写好一幅作品,游老师为我写了一幅对联,“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崩云坠石垂露悬针”。上联借《兰亭叙》之语点出了章法的变化,下联用《书谱》之句强调了点画的生动。这幅对联我自己装裱后,一直挂在案头,成为我书法创作的座右铭。


一班人书画展
游寿

1983年临近毕业时,我所在的外语系日语班决定举办一次“一班人书画展”作为毕业纪念。同学们让我去请游老师为展览题字。我起初有些犹豫,觉得这样一个小型的班级书法展去麻烦游老师似乎不太合适,没想到游老师得知是一个班全体同学要办书画展,连声说有意义,当即提笔为我们写下了“一班人书画展”的横幅标题。有游老师题字的“一班人书画展”,还被《哈尔滨日报》专题报导,成了79级日语班全体同学四年大学生活中一段美好而又难忘的回忆。
坚刃破紫云

李长吉诗詠紫端砚云
踏破青天割紫云
今为润生同学题治印
游寿



游寿先生此幅作品所钤名章即高润生老师刻
“游寿介眉”


游老师最常用的一方朱文“游寿”印(2.5cm×2.5cm),据说是钱瘦铁所制。但有一次书大幅作品时,偶叹无大印配之,于是我为游老师刻了两方拟汉印风格的白文印,一为“游寿之印” (5.5cm×5.5cm),另一为“游寿介眉” (3cm×3cm)。承蒙游老师喜爱,她晚年的作品常用此二印。为鼓励我学好篆刻,游老师还特意写了“坚刃破紫云”的横幅送我。在校期间,我一直将这幅字贴在床头,时时激励自己。我格外珍视这幅字,是因为它饱含了老师对后学的鼓励与期望。
大学毕业后,我留校任教。在游老师的倡导下,我们又成立了哈师大教师书法协会,与学生书法协会一起协力开展书法活动。

(以上正文节选自高润生老师《从游寿老师学书点滴》)

  书与栾继生老师  

1981年,我来到游先生门下,学习文史、书法。游先生对我的字总是给予热情鼓励,多次加上“日日新”等评语,常常使我信心倍增。今天,再看看我当时写的字,我真的理解了当年先生的评语既是肯定成绩,更是激励前进。可以想见,一位年近八旬的学者对一个弱冠之年的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多么爱护啊!如果没有游先生的爱护和指导,我的书法不可能学到今天。

1984年5月,游寿先生(中)指导

东北三所师范大学学生书法美术作品展

(右二为栾继生教授)

1988年,游寿先生出席

长春·中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挥毫作书。

(旁为栾继生教授)


1987年,书《戏为六绝句》之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


继声学友留念

丁卯 八二媪 游寿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唐 李群玉《题书院二小松》

继生同学冠礼纪念

一九八三年六月

七八媪  介眉


游先生经常提醒学习书法的学生们,学书法不是单纯的练字,更重要的是必须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一定要多读书,退笔成冢,不如读书万卷。1983年,我请游先生给我写一幅字,先生欣然书写唐代诗人李群玉诗《题书院二小松》:“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这是我得到的第一幅先生墨宝。细细体味,小松超凡出尘的风神足以启发后生应当高洁情怀。游先生对学生的精神境界的培养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顾亭林语

继生同学勉之

乙丑秋八月  游寿

(此幅与赠朱身发老师者为同时当面书赠)



游先生对学生不仅注意业务能力,更重视人格培养。1985年,游先生书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赠我,以立身处世之道相勉励。这幅作品至今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作为座右铭。每次欣赏,我都颇感震撼。游先生还曾把这句话写给其他同学,我所见到的至少有三幅。

云路招邀回彩
天河迢递笑牵牛

继声同志雅嘱
李义山送人新居西归迎家
丁卯春三月 九九媪  游寿

仙鹤在沼 比翼云汉

继声 淑荔 同志嘉礼
一九八七年八月吉日
游寿祝贺

1991年5月8日,哈师大40周年校庆。

游寿先生与栾继生教授夫妇在校门合影



游先生对我的生活也同样关怀备至。我来自煤城,在哈尔滨举目无亲。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许多商品要凭票供应。我结婚的时候,所用的高档香烟就是用了游先生赠予的高级知识分子优待券买到的。游先生对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感到欣慰,高兴地赠我两幅字:一幅六尺对联,唐李商隐《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诗句:“云路招邀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另一横幅,“仙鹤在沼,比翼云汉。”这幅字用的是先生亲手拓印了古玉纹饰的宣纸,挂在我简单的新房里,顿使蓬荜生辉。

游先生对学生不仅言传,更重身教。我来到游先生门下时,老人家已是76岁高龄,但每天早上,总是教学楼一开门,游先生就来到文物室。我工作后,听系里其他老师说,这是游先生多年的习惯了。游先生85岁时,体力已不能登上位于五层楼上的文物室了。退休在家,游先生依然笔耕不辍。88岁时,还撰文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指导后学。

草原旅行

卜云吉日无咎
继生 淑荔 伉俪清玩
己巳八三媪 游寿
团团龙印,战国楚王冕玉,
所以正冠,谓之玉璂。
余得于济南市,盖二千年矣。
今置三代玺印之上。
继声学友清玩
丁卯暮春 九九媪  游寿

题古印:是年春,余将文物室所藏古玺印汇钤数纸,师欣然题跋相赐。高润生师兄适来,师甚喜,亦题赠一帧。此时,师已难作小楷矣,是日欣快,书亦古秀舒畅,可见师晚年小字风貌。所以题“九九媪”者,师笑曰:九九八十ー岁也。栾继生教授《游寿先生书法艺术长编》

游寿先生常用印章及题记
印章最大者为高润生老师所刻,边款“以写我心”。
印蜕右一为钱瘦铁刻,
右二、右三为蔡巨川刻,
右四、五为董作宾为游先生刻名两枚字小印,
右六为高润生刻,
右七为曾昭杰(曾昭燏先生胞弟)刻,
右八为楚王玉璂
游先生跋曰:
“来哈三十年,从学书者栾继生,此印为继生所印。
题常用印章:师退休时,余集师常用印钤于纸,师逐一述其来历,余分记之。师信笔题跋,冲和明丽。(栾继生教授《游寿先生书法艺术长编》)


1983年春,我们举办校学生书协成立一周年纪念展览时,我请游先生题词,先生欣然作书:“旦旦临池,期尔之成”。这个题词,典雅巧妙,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每日临池,一年来你们取得了成绩。”还可以理解为“每日临池,期望你们走向成功。”既肯定了同学们一年来的学习成绩,又寄予了殷切的希望。1986年,孙吴县的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学生给游先生来信请教,说自己喜爱书法,但山区偏远,没有字帖。游先生当即写了一幅字,选了几本字帖,其中包括游先生亲自编辑的教材《历代书法选》,又嘱咐我写了封回信,说明指导意见,一起寄去。如今,不知当年那个小学生是否在书法上取得了成绩,而游先生平易近人的品格却令人难忘。


(以上正文节选自栾继生教授《恩师关怀我成长》)



书与朱身发老师

游寿先生(前排左三)与亲友合影,

后排右一为朱身发老师

游先生题照“身发老师留念”

游寿先生在1993年致苏渊雷先生信札中曾记录此事:“幻云在美一女,在美工作,一子在台中大,近始退休,前年回家一探我,夫妇均在哈住一周。”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顾亭林语
身发学友勉之
游寿
燕尔之乐 颉颃于飞
身发 书艳 同志嘉礼
一九八七年一月吉日
游寿祝贺

晚醉题诗赠物华,罢吟还醉忘归家。 
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身发同学嘱 
玉谿生《暑中饮》
游寿

万里草原

逐鹿射雉

旅游云集

车马如龙

丰年旨酒

舞乐迎宾

身发同学长外语

书以祝迎宾

丁卯八三媪  游寿

1984年5月,朱身发老师(右二)与栾继生教授(右三)

参加东北三所师范大学

(东北师大、哈尔滨师大、辽宁师大)

学生书法美术作品展

1984年5月,朱身发老师(右二)与栾继生教授(右三)
参加东北三所师范大学(辽师、东师、哈师)
学生书法美术作品展
照片为去长春取作品到哈师大展览

游寿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

毕生从事学术和教育事业,

研究广涉历史、考古、文学、书法

等诸多领域。

考古方面,

游先生指导发现的大兴安岭北魏石室祝文,

成为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书法方面,

游寿先生继承并发扬了李瑞清、

胡小石的书法理论和创作方法,

形成独特风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傅道彬教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