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寿先生淡泊名利,乐于奉献, 虽历经坎坷,仍坚忍不拔, 是哈尔滨师范大学德高望重的教授, 在哈尔滨师范大学辛勤耕耘近四十年, 培养了大量人才。 游先生与苏渊雷、周齐等老一辈学者 共同创建的历史系文物室 嘉惠了一代又一代学子。 ...... “书为心画”, 特辑录游寿先生书贻 于莲英、高润生、栾继生、朱身发四位弟子的书法作品, 感受纯真的师生情谊。 满窗红紫映雪霜 莲英同志善培百花, 入冬花发,与冰花相竞。 寿 龙沙获象骨 草原觅渔田 莲英同志共跋涉考古 集此 一九八一年十二月大雪 游寿 1981年7月,游寿先生(左一)与于莲英老师(左三) 在呼盟草原与蒙族儿童 (注释小字为栾继生教授1985年手书) 游老师是书法家,她的字在国内外声誉极高,人人都想得到,当然我更是其中一员。不过,我不忍心过多地打扰她,我知道时间对一位学者的重要性。十几年的相处,讨要加相送,我也有了多幅。这些字是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和条件下写的,其含义都各不相同,在这些字幅中,我感受到游老师的关怀和鼓励,非常有纪念意义。 1981年,我和游老师到内蒙考古。回来后,游老师给我写了两幅字:“展翼冲霄万里行,归来荻港换秋翎,更装顿失凌云志,引出虞罗打桨声。”——叶剑公草原十首之八。 “龙沙获象骨,草原觅渔田” 这两幅字是为纪念这次考古活动。 临金文 莲英同志探索书体流变, 爰集数种,盖已具千年以上之实践。 一九八二年春 七七媪 游寿 游寿老师是二十世纪中国书坛代表之一。在其晚年,我得以追随左右,聆听教诲,真是三生有幸。我虽飘泊海外,恩师的墨宝却一直带在身边。每次展卷,如闻其声,临池不敢松懈。 1986年冬,哈师大老干部处。 从左至右:吕光远(哈师大外语系学生)、 栾继生(哈师大历史系教师)、 高润生(哈师大外语系教师)、 游寿先生(哈师大历史系教授)、 贾仰周(哈师大副校长) ![]() 润生学友存念 丁巳年九月 游寿 此五年前之作 生涩 幸存古拙之情 壬戌初冬又跋 ![]() ![]() ![]() 1984年5月,游寿先生(中)指导 东北三所师范大学学生书法美术作品展 (右二为栾继生教授) ![]() 1988年,游寿先生出席 长春·中国古文字学术研讨会,挥毫作书。 (旁为栾继生教授) ![]() 1987年,书《戏为六绝句》之三 纵使卢王操翰墨, 劣于汉魏近风骚。 龙文虎脊皆君驭, 历块过都见尔曹。 继声学友留念 丁卯 八二媪 游寿 ![]() 一双幽色出凡尘,数粒秋烟二尺鳞。 从此静窗闻细韵,琴声长伴读书人。 唐 李群玉《题书院二小松》 继生同学冠礼纪念 一九八三年六月 七八媪 介眉 ![]() 博学于文 行己有耻 顾亭林语 继生同学勉之 乙丑秋八月 游寿 (此幅与赠朱身发老师者为同时当面书赠) 游先生对学生不仅注意业务能力,更重视人格培养。1985年,游先生书顾炎武“博学于文,行己有耻”赠我,以立身处世之道相勉励。这幅作品至今一直挂在我的书房里,作为座右铭。每次欣赏,我都颇感震撼。游先生还曾把这句话写给其他同学,我所见到的至少有三幅。 ![]() ![]() ![]() 1991年5月8日,哈师大40周年校庆。 游寿先生与栾继生教授夫妇在校门合影 游先生对我的生活也同样关怀备至。我来自煤城,在哈尔滨举目无亲。当时还是计划经济时期,许多商品要凭票供应。我结婚的时候,所用的高档香烟就是用了游先生赠予的高级知识分子优待券买到的。游先生对我的生活条件不断改善感到欣慰,高兴地赠我两幅字:一幅六尺对联,唐李商隐《韩同年新居饯韩西迎家室戏赠》诗句:“云路招邀回彩凤,天河迢递笑牵牛。”另一横幅,“仙鹤在沼,比翼云汉。”这幅字用的是先生亲手拓印了古玉纹饰的宣纸,挂在我简单的新房里,顿使蓬荜生辉。 游先生对学生不仅言传,更重身教。我来到游先生门下时,老人家已是76岁高龄,但每天早上,总是教学楼一开门,游先生就来到文物室。我工作后,听系里其他老师说,这是游先生多年的习惯了。游先生85岁时,体力已不能登上位于五层楼上的文物室了。退休在家,游先生依然笔耕不辍。88岁时,还撰文讲述自己的学习体会,指导后学。 ![]() ![]() ![]() ![]() ![]() 1983年春,我们举办校学生书协成立一周年纪念展览时,我请游先生题词,先生欣然作书:“旦旦临池,期尔之成”。这个题词,典雅巧妙,一语双关,既可以理解为“每日临池,一年来你们取得了成绩。”还可以理解为“每日临池,期望你们走向成功。”既肯定了同学们一年来的学习成绩,又寄予了殷切的希望。1986年,孙吴县的一个素不相识的小学生给游先生来信请教,说自己喜爱书法,但山区偏远,没有字帖。游先生当即写了一幅字,选了几本字帖,其中包括游先生亲自编辑的教材《历代书法选》,又嘱咐我写了封回信,说明指导意见,一起寄去。如今,不知当年那个小学生是否在书法上取得了成绩,而游先生平易近人的品格却令人难忘。 ![]() ![]() 游寿先生(前排左三)与亲友合影, (后排右一为朱身发老师) 游先生题照“身发老师留念” 游寿先生在1993年致苏渊雷先生信札中曾记录此事:“幻云在美一女,在美工作,一子在台中大,近始退休,前年回家一探我,夫妇均在哈住一周。” ![]() ![]() ![]() 若无江氏五色笔,争奈河阳一县花。 ![]() 万里草原 逐鹿射雉 旅游云集 车马如龙 丰年旨酒 舞乐迎宾 身发同学长外语 书以祝迎宾 丁卯八三媪 游寿 ![]() 1984年5月,朱身发老师(右二)与栾继生教授(右三) 参加东北三所师范大学 (东北师大、哈尔滨师大、辽宁师大) 学生书法美术作品展 ![]() 游寿先生是我国当代著名学者、书法家, 毕生从事学术和教育事业, 研究广涉历史、考古、文学、书法 等诸多领域。 考古方面, 游先生指导发现的大兴安岭北魏石室祝文, 成为新中国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书法方面, 游寿先生继承并发扬了李瑞清、 胡小石的书法理论和创作方法, 形成独特风貌,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傅道彬教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