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期一茶一探索:武夷岩茶,茶界的一朵仙葩!

 博搜茶文化 2021-07-27

  目前武夷岩茶中,最为出名的品种之一,它的名字和做菜用的一种香料“肉桂”重名,其实是因为这种茶树品种做出来的茶,有一种特殊的品种香,很像桂皮的味道。肉桂的特点非常明显,经过炭火烘焙之后,会有果香、桂皮香。据说技术比较厉害的师傅,加上优质的原料,可以烘焙出水蜜桃香。

  

  首批国 家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传承人、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公会会长、武夷山市岩上茶业董事长刘国英说,武夷岩茶核心产区是广义上的三坑两涧,在三仰峰东南侧,以天心岩为中 心,大红袍原产地“九龙窠”皆涵盖在内。

  武夷山除了岩茶,红茶、还有人拿正岩的茶青做成白茶,黑茶。所以一句话,出身很重要,但是出身决定不了一切,有时候连你姓什么都决定不了。

  

  武夷岩茶因为高香、滋味变化多端而闻名于茶圈,而近来价格居高不下的肉桂,更是成为了岩茶的“硬通货”。肉桂茶之所以流行,与它高香体质有关,在岩茶品种高达千种的年代,它依旧获得了“香不过肉桂”的美称。与肉桂齐名的,自然是有“醇不过水仙”之称的水仙茶。

  喜爱岩茶的友仅以众多山场不同,而把这些不同山场所产制的肉桂就戏称为“马肉”、“牛肉”、“猪肉”、“鹰肉”、“狮肉”、“象肉”、“水肉”等等,甚至鬼洞因铁罗汉知名,就有茶友追求内鬼洞、外鬼洞的不同来细分;而吴三地的老丛水仙更是追求者何其多,可知每个山场、小微域所产制茶的滋味风格的殊异。

  

  武夷山景区范围内的小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当地含有风化岩的土壤是一种砂砾壤,是产生“岩韵”的前提。以正岩茶为圆心一路往外,还有半岩、外山等说法。越接近正岩核心,岩韵则越明显。反之则越来越淡。像是半岩地域内,土质含有的风化岩的量比正岩少,岩韵气息不如正岩茶明显。而不少种在黄泥地的外山茶,一丝丝岩韵也无。

  武夷岩茶对很多茶友来说,其香气、滋味非常抓人,往往喝惯了岩茶以后,再喝其它茶,总感觉欠缺了点什么,有点“不够劲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