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安的礼拜五 -02 |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2)

 安水如 2021-07-28

每个人对情绪的处理方式都不大一样,有的人在有情绪是选择睡觉,有人选择哭泣,有人选择醉酒,有人选择内观自省。等等,当然,绝大多数人都是选择在有了情绪的时候就去忍耐,并且错误以为忍耐就是觉察,真正意义上的觉察是清醒的,是不会存在觉察一段时间之后就受不了而选择爆发的。可以这么说吧,只要我们还存在对情绪的爆发、压抑、控制等,就是觉察不够,抑或说尚且处于不知不觉状态。觉察的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在这快节奏的现代化社会,很多都可快速形成,但觉察不行。不要想当然地偷懒儿,不要盼着三天两日就能学会觉察,乃至于对觉察运用自如。就我而言,我算不上是最笨的人,自2008年将人生第一本情绪管理的书给囫囵吞枣吞下去以来,曾花了四五年的时间来去学习与情绪有关的理论,在这期间阅读大量书籍,然后又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才搞明白什么是“觉察”。也因此,在情绪管理这块儿,我不敢枉为人师。以家庭教育咨询师身份写下这些与“情绪管理”的文章,只是一个经验性的分享,很多都是取材于我在平日里头,对自家孩子的情绪管理的实践操作。这对于你们大家,可能有用,也可能会是无用。也因此,在安的礼拜五 -01 |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1)中,我就提到说要去吃透,也要实践,不要轻易拿来主义。家庭教育咨询师是侧重于儿童成长养育的咨询,偶尔涉及儿童情绪管理,更多也是站在教育角度。情绪管理导师则是侧重于对情绪管理的深入性研究。好吧,今天继续分享教孩子情绪管理的生命课题。事关情绪管理的截图提问,均是取材于一个人。也因此,你们在读我这几篇文章时,可能会是出现某种程度的跳跃性思维认知。我的建议是,将这几篇文章融合起来阅读,就会清楚一些。

发脾气不会摧毁关系,这是他人的实践经验,也许是适合于写作者本人(即大J)与那个孩子的情绪认知,但对于自家孩子与我们自身而言,是不是也这般的样子,我想这是需要用自己的脚步来去丈量的。有些南方人在北方没法生活,但对于一些南方人来说,北方是很好的地方。有些人据说是无肉不欢的,而且在现实生活里头确实是有人需要顿顿不离肉的,换做是我,天天大鱼大肉,唯独没有青菜,我就会有不适感。我能接受肉类生活,但我的身体不允许。它是敏感的。而且我的身体没法长时间处于煎炸的食物滋润中,沸水烫青菜,清水煮面条,无油少盐,啃吃水果,我就觉轻快。吃多了肉,自己的身体只觉是沉重,乃至于有某种程度的昏昏欲睡感。我说这些看似与情绪管理无关的话题,只为表达与情绪管理有关的核心原则——自己去试炼,不要盲目。名人的论断,不是真理,名人只是名大

这具体来说便是,在家中有谁对自家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或自己在发脾气时,我们自己要去有意思地看看那孩子的反应。倘若孩子能够安然无恙,连一丁点的惊慌失措、胆怯心惊都没有,那我们就可以继续发脾气,乃至于用发脾气来去管理自家的孩子。说真的,就我而言,我是做不到在发脾气时还能不影响孩子的。以我的了解来看,发脾气不影响关系是有窍门的,也离不开发火者自身的高超修为。当然,人都难免会有情绪的,在觉察不够的前提下都难免会有情绪,会发火,这偶尔的发火,而且将发火程度给控制好,是不容易损伤关系的。重要的是,在发火之后,我们要去与孩子做相应的补救工作。我在有情绪之后,就会抱着躲在一边难过的孩子,轻轻拍拍孩子的后背,告诉他说,宝宝,妈妈刚才气坏了。人都有情绪的,宝宝也会气坏了,对妈妈不好,对玩具不好的时候,对不对。这没事的,只不过说,我们要学习如何管理情绪,并不断去努力。妈妈在学习,也在改进。宝宝能原谅妈妈么。

这时,有些妈妈也许会是困惑我的一个小做法,在孩子难过时,我为何要多此一举地在孩子后背拍拍。懂中医自然冲击疗法或其它自然疗法疗法的人就会有所懂得,人的情绪若是长久得不到正确流淌,就会滞留肉体,久则成病。我在发火的时候,难免会是吓着年幼的孩子,人在有惊吓时不仅是影响肾,还可能会是在后背有相应的情绪滞留,不然,中国古人不会用“吓得脊背都发凉了”来形容人受惊吓的程度。科学研究表明,人在有情绪时,我们的肉体是会变化的,那血液等都难以自由流淌,时日久长,病就来了。从这不难理解,为什么说很多家庭的孩子,都是经常性地生病、感冒、发烧、咳嗽。人生发疾病,在某种程度来说属于情绪的物质表达,情绪是看不见但自己能感受到的气流变化,抑或是能量信息。人的身体是很有智慧的,当你情绪囤积多了,自然地就会生病,生病在某种程度来说并非绝对的坏事,而是对身体主人的一种警醒或提示,意在告诉我们说,“亲爱的,该调整自己了”。从这角度来说,我个人是不认可“发火不摧毁关系”这一论断的。当然,大家也不必过于相信我的观点,你们完全可以是去在自己的生活所在区域去调查一下,看看那些对孩子发火的家庭,其亲子关系是怎样的(世人难免会是对名人的话语,要多一些笃信的嘛)。毕竟,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人来着。

因我懂这,加之了解孩子,对于自家孩子来说,我是不会经常性有情绪的,也很少对孩子发火,发火之后都选择及时解释,这一来是化解孩子的内心困惑,不然年幼孩子是会困惑妈妈的可怕变化的;二是引导孩子学着接受发脾气的妈妈,并慢慢学会懂得包容一切。包容是很重要的内在修养。就我多年经验来看,发脾气摧毁关系的有很多。是人都不爱与发脾气的人朝夕相处。在很多时候,我们可以去扪心自问,倘若我们的身边人,有谁在对我们发脾气,我们会是怎样的心情,在既不了解“是人都有情绪”,也不知道包容他人缺点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很好做到去包容,去理解,倘若我们的另一半对我们发脾气了,我们的感受会是怎样,对于关系,我们是继续融洽,还是存有间隙。倘若我们自身都做不到,那我们怎么能够确保孩子也是可以做到的呢。

图:安水如

当然,在这人世间,确实是存在那么一些人,能够很好做到发火不摧毁关系的。好比是某些高级禅师。有禅师就曾对我发火,在禅院门口守着,见到我的第一瞬间,就是对我大声喝骂,在那瞬间,我是没有情绪的,反而有某种程度的棒喝之效。全身心都是清凉的,是清醒而不糊涂的。我想古人所说的“醍醐灌顶”,大概便是那样的了(我们是否也能做到如此呢?)。可禅师在开办禅院、自立门户之前,曾吃了多少盐巴,在自我觉察上耗费了多少个十年。那我们呢。我这有着十年情绪管理探索的人,仍是不敢说自己做到了发火不伤人。也不敢笃信发火不会摧毁关系,所以就允许自己在孩子面前发火。我一直相信这么一点,孩子需要善待,孩子需要关心,孩子需要爱的滋润。在乡下待着的人都会有所知道,你若对猪狗发脾气,大声呵斥,那些猪狗都会长得丑,最起码的毛发都难看不少,倘若你细心喂好猪狗的每一顿,在每一个细节上都温柔以待,那猪狗的毛发样子,都是美的,是有光泽的。在我们故乡有一名言说“三岁娃是小狗”,意为孩子与猪狗是一样的,都需要我们的温柔善待,细心照料,而这,发火与脾气是没法给与孩子身心滋润的。教育不是看此刻,教育是看长远,今天你在孩子身上种下什么,他日,你便在孩子身上得到什么,看到什么。不要心怀侥幸,也许,我真的可以做到,发了火,彼此关系仍是好好。

倘若,我们在自我觉察上做得还不够,抑或说尚未真正入门,那我们就要做好相应的心理准备,即,关系的破裂是为自己情绪所买的单。作为成年人,关系融洽是挺好的事儿,但,在自己管理不好自己之前,我们要去学着接受关系的可能性分崩离析。我说这话并不是说所有的关系都会在发火中走向解体,而是说我们要做好最坏的打算,并为自己的一切言行举止负全责。倘若关系破裂,那我们要去尊重对方,他们有自我保护的权利,不论是谁,在没有抵达再也受不了的极限时,一般不会选择撕毁关系的。人都是有情感的。其实,这也是训练自己对关系分裂的接受与淡然。就亲子关系而言,孩子在还年幼之时,无论我们怎么做,孩子都可能会是继续与父母亲密,因为他们需要仰赖父母来维持自己的生存,可倘若父母经常性地对他们发火,那待得成长,我想,在未经学习自我管理之前,他们都会对父母有间隙的,不然,在这人世间,不会听到说孩子在控诉父母如何骂自己,怎样对自己发脾气。宽恕他人对自己的伤害是需要学习的。一些孩子则会在父母的脾气中内压自己,各种不满情绪囤积于心,他们不会公开撕毁关系,但那心的深处,已是慢慢地埋下了反抗的种子。人都有自保倾向的。谁也不乐意让自己长久生活在负面情绪环境里头。

倘若我们不想为此解体关系,那在自己有情绪之时,我们就要先离开,离开一切的关系,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独自一人在卧室待着,去公园散步,门口深呼吸等,在离开之前要确保孩子是安全的,有人照顾着,与此同时,我们要与孩子和身边人解释说,“抱歉,我有情绪了,没法做出最佳选择,请给我时间,一个人待会儿”。一般而言,遇见不重要的,不是火烧眉毛的事,我们都可以这样去处理。人在情绪状态是能有很多非理性言行举止的,必要时候,什么话儿都说得出来,什么蠢事儿也可能做得出来。在几年前,我曾照顾有一个女孩。一天,自己突如其来地有了情绪,然后我就将孩子给交由女孩信任的大人照顾着,告诉他们说小安姐姐现在有情绪,请让小安姐姐一个人待会儿,情绪好了,我们再一起玩儿。解释是为了避免孩子心生困惑,在育儿上,我们能不让孩子困惑,就尽可能地不要在孩子心上留下困惑。不仅如此,这更是对他人尊重的日常表达。尊重是很具体的,尊重还是很细节的。就在日常的点滴琐碎。

图:安水如

该描述妈妈说孩子有情绪时,自己招数用尽,就会有不耐烦,然后便是由着孩子爱咋的就咋的去。以我经验来看,帮助孩子处理情绪是需要能力的。最起码的,我们自己要有十足的定力,能够很好做到不被对方的脾气给带着跑了。说真的,就我而言,我在有些时候都没法很好做到淡定处理孩子的情绪。这我在安的礼拜五 -01 | 教会孩子情绪管理(1)中也有说的,想着处理孩子情绪大概便是我们自己没法接纳发脾气的孩子,想着快点结束孩子的情绪。实际上,人的情绪如同大自然中的花开花落,是有时长的,不是我想结束,就定能结束的。我觉得该妈妈在处理情绪上走入了误区。情绪不是简单拿来处理的,情绪更多是拿来接受的,这离不开我们的观察,客观如是的观察。不仅如此,我们还要去搞清楚孩子情绪的根源,人不会无缘无故地生发情绪,情绪生发是有缘由的,找到那个缘由,解决它,那下次遇见同类事件,我们的情绪也就不容易复又生发的了。倘如下一次还有情绪,那多半是因为我们还没有真正去理解,抑或说引发情绪的根源,没被发现。在孩子有情绪之时,确保孩子安全前提下,先去观察,客观如是的观察哭闹的孩子,让自己学着接纳,以至于了无情绪,走向平和。这是让自己包容的好方法,我就是这么走过来的。倘若孩子在一些公开场所会是影响他人,那我们就要将孩子给抱到不影响他人的场所,不生烦地等候孩子将情绪以泪水形式流出人体,而后,我们才来与孩子讨论除哭泣外的其他可能性处理方法。倘若孩子不愿讨论相关话题,那我们就没有必要去讨论。孩子那年纪,那样处理情绪,实属正常。只要我们自己不停止地学习成长,就够了。孩子会看到我们的成长

最后,我们要清楚知道的是,生命是不喜欢“不可以”的。所以说,在向孩子表达一些不可以的规则时,我们可以先去转换一下句子的意思,竭尽所能地用肯定的、带鼓励的、让人有上扬感的句子来去表达,如此一来孩子不仅容易接受我们的建议与要求,二是孩子不易心生抵触,有所抗拒,三是方便孩子执行语言指令。比方说“不可以拿手打人”吧,那我们用这句话与孩子交流时,只是表达了“禁止不可以”的部分,但却没有告诉孩子要怎么做才是对的,是可以的,是允许的。倘若孩子被欺负了,我们在平日就教导孩子说不可以打人,可却没有教孩子要怎么做,那孩子在被欺负的瞬间是会糊涂茫然的。与其这样,我们不如看见自家孩子扬手的瞬间,就去抓住孩子的手,给与示范,说,这样抚摸。孩子虽是五岁多的了,但他们对自己身体的掌控仍是不够娴熟的,在扬手之时可能会是出现力度把控不好的时候。其次,我们可以与孩子交流谈论,在遇见问题的时候,我们除了动手,还有没有其他别的方法为孩子提供尽可能多的问题求解之法,对于孩子改变某些不良习惯是有帮助的。不然,孩子的头脑深处不知道其他的更好的处理方法,自然会是选择本能处理方法来去解决问题,打人、咬人、踢人等肉体方式基本就是动物般的兽性方式。不要想当然地以为孩子能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生出无数的奇招出来,而且还能从中拣择适合自己,适合大家的妥善方法。他们的大脑还没有健全到比成人完备

说明

1、公号文章,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