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微博之论 -65 | 应该给孩子进行国学教育吗?如何给孩子进行国学教育?

 安水如 2021-07-28

文:安水如

图: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觉得,从功利的角度来说,这不是应该、不应该的问题,而是必须要去做的事儿。因为,只要我们家孩子的往后,是要参考中高考的,那我们就要给他们进行国学教育,让他们从小就自然习得古人的表达方式,不然,孩子是容易在古文中被考倒的。2018年的教育改革政策就告诉我们说中国传统文化和古诗文的比例占语文的40%,对英语重视程度有所降低,可多次考核。这也就是说,孩子所在的教育时代,不再是我们成人所处的那个重视外语的一个劲地向西方学习的教育时代了。

我曾走访中国南北两地的深山与都市,发现中小学生及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在背诵古诗,学习古文。他们拿着教科书与我说那都是学校的要求。后我去搜集中国教育部的相关资料,发现,较之于过往的教材,在2019年就要覆盖义务教育阶段所有年级的“部编本”语文教材已是增加大量的古诗文,一年级到六年级古诗词128篇,增加87%,初中语文的古诗词增加51%2020年高考要求学生背诵的古诗词由60篇增加到70(《教育部通知 | 2019年中小学启用新教材》)。

倘若,我们站到别的角度,比方说生命的角度来看,我们同样是需要对孩子进行国学教育的。因为,孩子是“需要有自己本国文化的根脉滋润的”(《微博之论-11|父母对孩子三观形成的影响力、隔代养育、单亲孩子的心理照顾、为孩子选好的小学》)。一个不曾有接受本国文化的根脉滋润的孩子,纵使是曾有去游历全球,那他们的心,都是漂离的,是很难能够立足本国,放眼世界的。重要的是,不曾有深入到本国文化的大海深处去,面对自己祖国的大小事儿,我们不容易客观,反而容易养成崇洋媚外的绝对西化姿态。可实际上,绝对的西化是偏激的,是极端的。

那有些父母不免要说自己家孩子的往后是要定居国外的。我认为,那我们就更要带着孩子去吸收自己祖国的国学文化的了。因为,作为一个有着黄皮肤黑头发的中国人,出了国门,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一思一想,都有可能会是被国外的人视之为“中国的标签”。像六岁以《左传》开蒙的叶曼先生,虽说后来移居美国,但却在九十来岁的时候,仍旧是向全世界的人开授中国的传统文化课。

当然,我们手中的孩子,不一定会有叶曼先生的良好器根和社会成绩。但在他们年幼之时,就带着他们去了解、学习、研究中国的国学文化,不仅是可以的,更是需要的,还是必要的。因为,在这世界上,唯有中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中传承至今的唯一完整国度,自有其内在的独特精神魅力的。而那便是“国学”,是“传统文化”,是以“释道儒”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体系和思想根脉。是国人的灵魂和精髓。

提及国学,我们不免要聊聊概念。今天的“国学”概念,是自西学东渐后相对于西学而言的。泛指“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学术”,具体来说是以先秦经典及诸子百家学说为根基,它涵盖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宋诗词、元曲与明清小说并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这也就是说,真正意义上的“国学”,可不仅仅是古诗文等文学作品。实际上,那建筑、音乐、书法、哲学、宗教、数学、绘画、中医、教育、服饰等等,都在呈现中国古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宇宙观和生命观、哲学观,属于传统文化国学的一部分。

所以说,我们在给孩子做国学教育之前,要清楚知道国学是系统的,是广泛的,是包罗万象的。而后便是针对孩子的兴趣来去引导孩子学习国学。这具体来说便是,倘若发现手中的孩子是喜欢音乐的,那我们可以去为孩子物色经典的古琴音乐,并在听那古琴之音的同时就与孩子交流与“古琴”这一古老乐器有关的话题,物色古琴资料,添置古琴乐器,阅读古代琴师的文章和琴谱等,时日久长,孩子就入门中国传统文化的了。因为,古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物化载体,她的背后,便是庞大而系统的中国国学文化。

其次便是参加国学团体活动,如读书会、夏令营、冬令营等。成人带着孩子经常出入那样的场所,那孩子多半都会受些影响,对国学里头的某个领域,心生兴趣的呢。不论什么,有了兴趣之后再来学习,就不难的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然,在日常生活里头,我们也不要过分依赖那市面上的国学团体活动。在这人世间,有些孩子纵使深处某个群体,他们都不容易深受那个团体活动的影响的。毕竟,那团体活动是不可能天天都有的。孩子兴趣的培养,是需要一定时间的浸润和熏陶的。

也因此,除了参加偶尔的国学团体活动,我鼓励并支持成人每天都花点时间来去学习国学文化。家是让孩子接受熏陶和浸润的最好场域,倘若我们懂得用那国学的物化象征如古琴、象棋、国画、陶器等来去装饰我们的寓所,并在闲聊之时与孩子讲与“古琴”、“象棋”、“国画”、“陶器”等有关的故事,那孩子也是能够受些影响的呢。像我的童年,就生活在“二十四节气”“十二生肖”的氛围里,及至成年,虽说我没法吟诗作对,不能口吐莲花,但我的生命里头,就有国学的底蕴。她像空气那样地滋润着我的生命。

最后便是,真正意义的国学教育,绝对不是拿着古书在背背就够的。唱古诗、读古文,在我看来,只是学习了那庞大国学的一部分,而且还是很小的一部分,可当国学教育的入门渠道。实际上,国学是贯穿日常的,是像流水那样,存在于我们的衣食住行里的。如汉服吧,穿在身上能保暖,实际上,她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此。汉服的设计与考究,及款式等,无一不在向世人传递中国的精神内核。所以说,汉服她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物化象征,是中国古人的价值观和生命观及宇宙观的物化体现。

说明

1、公号文章,除却特别注明文章来源,余者皆为安水如所写,欢迎分享至微信圈与微信群,但不可挪作商用,转载需授权;

2、公号图片,除却特别注明出处,余者皆为安水如所摄;

3、育儿咨询前,请先阅读相关注意事项,以避纠纷;

4、读文时,切勿拘泥于字面意思,如有误读、错读、曲解文意、个人思想投射等,与我无关,只因,一百个读者,一百个哈姆雷特;

5、平台一切文章与观点,仅供参考,并非绝对的正确,在这人世间,人的观点,怕是没有绝对的正确;

6、如有疑惑,请微信联系我(1342474111),如有纠纷,最终法律解释权归属于“茉域茗香”微信公众平台(平台之前有说)。

最后,感恩,祝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