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戒尺要不要还给老师

 三北文体 2021-07-28

戒尺最早是佛教仪式中使用的一种法器,由两块木板组成,后来渐渐演变成一块木板,主要用于警示修行人令修行人心不放逸,多在“皈依、剃度、传戒、说法”、以及“瑜伽焰口施食”等等的仪节中使用。后来儒家将其引入到儒家教育文化中,取其“警示”、“规范”、“惩戒”的意思,渐渐演变成为中国儒家教育文化中的一个特色,其名称除了叫戒尺之外有的地方也称之为“教鞭”。

儒家文化中的戒尺的意义在于“戒”和“惩”,用于规范学生在接受教育时的行为,学之有误需“戒”,言行有错需“惩”,在中国古代儒家文化中,老师的意义非凡,老师一般都会将自己的学生视为自己精神思想上的延续,也就是所谓的“衣钵传人",除了传授学生知识,还要负责塑造引导学生的人生观、思想观的成长,规范学生的行为规范,以确保所教的学生能够成为一个“谦谦君子”,而不是变成一个暴虐之徒。

同时老师的地位非常崇高,儒家文化中天地君亲师,师徒的关系仅次于君臣关系和父子关系,而且确立师徒关系的仪式也非常隆重,通常会邀请亲朋好友、社会贤达到现场观礼,同时老师和学生对这种关系也非常重视,有时候甚至比父子关系还要亲密。

而到了现代社会,中国社会经济在受到西方经济的冲击的同时,儒家文化也受到了西方文化的侵袭,而在西方的教育文化中讲究“快乐教育”、“人格尊严教育”,这些观点在传入中国之后,渐渐的就变了样子,国内的很多学者就开始嚷嚷不能体罚孩子,体罚孩子是不对的,但是如果没有体罚孩子,真的就是正确的么?

西方对犯错误的学生其实也是有惩罚的,而且惩罚相当严厉的,比如:

韩国:几年前,韩国通过了《教育处罚法》,准许使用长度不超过100厘米,厚度不超过1厘米的戒尺,如对女生打小腿5下,打男生小腿10下等,规定十分详细而明确。

美国:在美国一些地方,如果学生不努力读书,要判刑入狱,曾有7名学生因学业成绩差,被判刑坐牢两个月。同样是在美国,学生如果将学校认为不宜带进的东西带进学校内,学校将一律没收,并且不再还给学生。美国教师的惩戒权包括:言语责备、剥夺某种特权、留校、惩戒性转学、短期停学、开除。

美国有23个州规定了学校可以对学生实施体罚,法律还对体罚规定了许多明确的细则:(1)学年开始时,家长和学校签订一份声明,表明是否同意对学生实施体罚;(2)必须在其他教育方法都无效的情况下才可以实施体罚;(3)不许当着其他学生的面体罚某个学生;(4)体罚时必须有证人在场,以确保体罚依法进行;(5)刚刚与要受罚的学生发生过冲突的老师不得实施体罚;(6)体罚必须考虑学生的性别、年纪以及身体状况;(7)有些地方规定体罚时必须打孩子身上肉比较多的部位,比如屁股。

瑞士: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如果有人无故旷课,瑞士法院就要对他提出诉讼,因为学习是学生应尽的义务。对旷课的学生,一般都要处以罚款。

法国:中学对学习极差的学生,经班级理事会(成员由校长、教务长和该班所有任课老师组成)****决定可给予留级处分;犯了严重错误的会受到开除处分;对于打架斗殴、迟到、旷课等小错误,犯错者将受到节假日必须到学校反省补课或做作业的处罚。

所以西方在宣传快乐教育、尊严教育同时,并没有完全禁止体罚。

犯错误受到体罚和丧失尊严的殴打是完全两回事,如果学生在犯了错误之后没有受到相应的惩戒,那么学生在潜意识里就会认为犯一个错误并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或者觉得犯错误只不过是一个小事情罢了,这样常此以往,会渐渐扭曲学生对社会价值观的认识,不断的肆意违背一般社会规则甚至是法律,最终还是学生自己承受自己酿下的苦果。

教育如果没有惩戒,那就不叫教育!

我国的某位高层领导曾经说过:“中国人现在最可悲的就是没有了敬畏!”

佛不信,主不拜,道不从,鬼神不辩,心里还有什么可怕的!

这样的结果是什么:

老人倒地了!

居然诞生了该不该去扶这个社会级问题!

广场舞大爷大妈于篮球场和小伙子们争斗!

公交林黛玉,广场扈三娘。

各种各样的碰瓷!


哀哉哀哉! 我华夏五千年的纲常伦理去哪里了啊!


现在,我们老师手中的戒尺被收回了,可想现在的学生害怕什么呢?

这样又会发生什么呢?

各种各样的校园欺霸事件!

学生群殴老师

学生于老师对骂

这样的新闻,想必大家不陌生吧!

我们不能说这样戒尺被收回所导致的,但是也不能说完全没有关系!

韩愈的在师说中说道:“师者,之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传道:传授为人的道理

授业:教会他安身立命的本事

解惑:解答他/她遇到的疑惑

老师,就是学生的引路人,在学生走错弯路或者做错事情的时候,老师就要用戒尺来惩罚他,告诉他这是不对的,要让他明白自己做错了,以此为戒!

这就是戒尺的真正含义:

戒: 以此为戒!

尺: 懂的分寸!

老师手中的一把戒尺,就是像园丁手中的剪刀,剪掉那些长弯了的叉枝,让小树长的正,长的直!

而现在收回了老师手中的戒尺,那么谁给这些小树修剪那些弯枝呢!!!!!

所以,我认为,应该把戒尺还给老师,没有惩罚,那就不是完整的教育!

三字经,弟子规,为什么会是千年经典!

老祖宗几千年总结的道理,我们难道还要去丢弃吗?

有了剪刀的园丁,才能管理出美丽的花朵!

为什么说“还”?因为戒尺已经被收缴了。

近20年来,教育砖家认为,教育突出以生为本,学生被提到主人的位置,而教师成为了服务者。国家制订了《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为学生保驾护航。同时,教师无形中被剥脱了管教的权利,戒尺是不能使用了。

当前社会对老师体罚学生问题十分敏感。老师和学生的矛盾事件一经媒体曝光,势必沸沸扬扬。有人认为“没有惩罚的教育是无效教育”。有人认为教育要依法治教,不能体罚学生,甚至认为打学生是封建时代腐朽先生才干的事情。

我们以宋代私塾为例,看看戒尺的历史,看看古代老师是咋样惩戒学生的。

私塾始于唐代,盛于宋代。整个宋代的风气就是重文!重文!重文!重要事情说三遍。全社会重视和尊重读书人,也许这是宋代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富裕的朝代的一个重要原因吧。

私塾老师的挑选极其严格,包括品行和才学,一般由落第秀才和退休的饱学之士担任。私塾先生很珍惜自己的声誉。那时的师生关系是相当和谐的。所谓“天地君亲师”,家长学生都尊重先生。私塾在我们现代人的心目中是很枯燥,很无聊,很恐怖的。私塾先生在我们想象中是严肃刻板的,不苟言笑的样子让人不寒而栗。

私塾先生惩戒顽皮学生确是常有的事。但打学生只是一种惩戒手段。惩罚时有的是打手心,有的是打屁股。打完学生屁股,家长还会从家里拿鸡蛋给先生,给先生赔笑道歉,认为屁股弄脏了先生的眼睛。“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对学生严格是好老师的重要标准。

其实,“严师出高徒”的理念慢慢被现代人遗忘了。现在的孩子都很宝贵,也很脆弱。娇生惯养都是父母的宠溺造成的。孩子从小打不得、骂不得。普遍家长的看法就是:父母打骂孩子是就可以的,但老师就不能打骂。甚至有的家长认为:我的孩子我都舍不得打骂,凭什么给你老师打骂?有些专家还认为,把惩戒权交给老师,还不把学生打死了?父母疼爱孩子都可以理解。

事实上,师者父母心,有多少老师会把孩子当做仇人往死里打?掰手指算算,宋代即北宋南宋一共319年历史,有没有听说私塾先生打死学生的?没有! 史书上没有任何关于私塾老师打残打死学生的记录。

有时候我们会被毒鸡汤灌晕了,学习并不是快乐的。孩子顽劣,品行不好,我们必须有教育手段。教育孩子单靠欣赏表扬和单靠粗暴打骂都是行不通的。孩子的青春期是个转折期,所有的不良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都是在叛逆期前形成的。如果不及时严厉纠正,恐怕孩子这辈子就废了。

教师群体经常听见这样的话:“别伸手!那不是你娃。他以后是好是坏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当老师对这孩子不能管,不敢管,只能放任自由的时候,也就意味着放弃这个孩子了。

宋代的私塾教育能否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和思考呢?也许,最有效的教育应该是左手苹果,右手戒尺!戒尺在手,戒律在心。

 

  戒尺,其实就是辅助于教学管理的工具。对于是否赞成老师用,要从两方面来看:

  积极的一面:如果老师得到校方和家长的授权允许,在维护教学与管理秩序时,完全可以正当使用。因为懂教育的老师知道,戒尺也好,教鞭也罢,只是具有威慑性的一个象征,让调皮捣蛋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知道,只要老师警告之后仍继续违反纪律,那是要受皮肉之苦的。只有违纪受惩罚痛过之后,才会建立条件反射,而后按要求遵守纪律。当然,这里对于老师在实施惩罚时的尺度要讲究艺术,绝不能滥用惩罚工具。

  举例:我曾经办过好习惯养成班,由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孩子大都是家长在家管教比较困难,甚至不能正常管教的。这些孩子在班级里大都上课爱捣乱,不认真听讲,影响其他同学,课堂练习不认真完成,课外作业也不认真完成等。在好习惯养成班的前两天,我就专门对孩子们进行秩序感的构建培养,把应该遵守的纪律要求明确,并按事不过三原则,对惩罚做出规定,让家长和孩子熟练背记纪律内容,以及惩罚方式,由每一个确认同意后开始实施。

  体验与认知:获得家长和孩子们同意后,我开始让每一个孩子和家长体验被教鞭(戒尺的另一种称呼)打手心的感觉,每人三下,由轻到重,体验完后,让孩子们说出感觉。孩子们都说痛。我问孩子们,谁愿意遵守纪律做好孩子而不被惩罚?孩子们都举手。我再问孩子们,谁愿意做诚实守信的好孩子,在违反纪律时按着事前约定好的规则接受惩罚?孩子们也都举手。我鼓掌,家长们也跟着鼓掌,再看孩子们脸上都充满了自豪感。

  引入连带惩罚机制:凡是故意违反纪律的同学,到第三次后,陪伴你来学习的爸爸或妈妈要受连带惩罚,即你被打一下手心,你的爸爸妈妈要打三下,并且我用的劲更大。谁愿意让爸爸妈妈因你不遵守纪律而受连带惩罚,请举手。结果孩子们都举手。我表扬孩子有责任感,能为维护自尊心和家庭荣誉感而争做遵守纪律的好孩子,再看孩子们都特别高兴。为了加深孩子们的印象,我让每一个家长手心被打三下,孩子旁观。几乎每一个孩子看到我教鞭落在他们爸爸或妈妈手上,孩子都显得特别紧张。有的孩子甚至还心疼爸爸妈妈而掉下了眼泪。体验活动结束后,我让家长和孩子谈心,问孩子是否愿意让爸爸妈妈因为你不遵守纪律而受到连带惩罚时,孩子们表示愿意主动遵守纪律,保护好爸爸妈妈不被惩罚。

  管理效果:在后续上课的过程中,到了第三天,孩子们几乎都能够按着课堂纪律要求去做,我的教鞭几乎没有落在哪个孩子和家长手心上。这说明教学管理必须要专项进行,否则,没有统一的规范、要求和管理体验,孩子们根本不知道怎样去遵守纪律,更不知道后果是什么,如果扯着嗓子喊去维护秩序,根本无济于事。同时我们还要看到,面对统一管理,统一要求,按着规则实施奖惩,对激发孩子们主动维护自尊心和建立遵守纪律争做好孩子的自豪感,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这些孩子回到学校课堂后,经调查和反馈回来的信息看,大都能够认真遵守课堂纪律,老师省心,家长开心。

  从上面的事例中,我不知道有多少家长能够静下心来去读和领悟,我可以毫不客气地说,现在很多家长特别浮躁,浮躁到连动脑思考都不愿意,又如何在家里培养孩子遵守纪律,避免孩子上课不认真听讲,给老师的教学管理带来麻烦呢。好习惯养成是家里开始,而后延伸到课堂里,道理就这么简单。

  消极的一面:如果校方和家长没有授权使用戒尺,老师惩罚违纪学生可能会带来潜在的风险和麻烦。这要从两种可能来看,一种是责任心较强的老师,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进行教学秩序管理,一旦出事后校方会追究老师的责任以给家长一个交待,此时老师百口莫辩,反而成了过错方,同时也成了弱势一方。另一种是部分老师对教学管理缺乏系统的理解和实践中又缺乏艺术技巧,很容易滥用手里的戒尺工具。同时还有护犊子心切不明事理的家长过度追究老师惩罚学生的行为后果,也常导致家长与老师产生矛盾与冲突,最终让此类老师再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讳。

  举例:我曾遇到过一位班主任老师的求助,起因是班上一位年轻老师在管教一位学习态度较差的学生时,该同学和老师狡辩顶撞,老师当时手里正拿着一根塑料格尺,气急之下,用格尺敲打桌子,结果尺子打到桌檐上断了。结果这个孩子回家后向父母告状,说老师课堂上打他,把尺子都打断了。当时教室里并没有安装监控摄像,同学们也没有看清楚事情的过程,结果老师自然解释不清。家长大闹到学校讨说法,最后校方责成老师向家长和学生道歉,并给校方写出深刻的检讨。这位年轻的教师心理受到很大的打击,教学情绪因此受到影响。

  我对这位班主任讲,这种事情如果没有人证,也没有物证的情况下,真不好为老师维权。但可以来推断,把尺子打断了,那得用很大力气呢。可以问孩子,老师打他的头,打了几下?打在什么部位?如果尺子都打断了那起码的得肿起来吧?通过问询孩子,孩子回答不上来,再检查孩子头部没有任何痕迹。但是校方无视这些,仍然坚持让老师给家长和学生道歉,然后又写检讨。

  所以,在使用戒尺方面,赞成也好,反对也罢,这不是一道简单的单项选择题,还要考虑到大环境因素。否则,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明整理的人在网络或媒体上为了制造焦点新闻,即使老师没有主观故意,或恶意惩罚学生,不良社会影响也会让老师受到很大的影响或心理伤害。

当然了,也要注意:

1、体罚是不是最好的教育手段

作为一种惩罚学生的手段,世界各个国家,历史上几乎都有老师体罚学生的传统,中国主要的体罚工具是“戒尺”,英国曾经允许教室使用鞭子和皮带。当然,也有不使用工具的体罚形式,如罚站、罚跑步或做其他体力活动等等。

但是,随着现代文明的进步,体罚只是早期一种教育手段。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明确规定:“学校执行纪律的方式应符合儿童的尊严”;应确保儿童“不受酷刑或其他形式的残害,不人道或有辱人格待遇或处罚。”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师法》的有关条款也规定禁止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

2、肉体或者精神的惩罚无法激发学生积极的动机

肉体或者精神的惩罚,对于被惩罚者来说,是一种痛苦的经历,它可能会让被惩罚者因恐惧,而不再犯某种错误,但是无法激发被惩罚者内心积极的动机,让他们自动自发地积极向上。

而且,惩罚因为带有侮辱人格的性质,还常常激发起被惩罚者的愤恨,引发更激烈的对抗,甚至,对于一些内心比较脆弱的孩子,惩罚还可能成为引发轻生等悲剧事件的导火索。

现在老师对学生的体罚已经不普遍,但是打骂孩子,在家庭中仍旧非常常见。我们可以参考父母体罚孩子的作用,来衡量老师体罚学生,是否会收到积极的效果。

就我们了解,对孩子施加暴力的父母,多半在孩子的教养上回遭遇严重的困难,孩子很可能脾气暴躁、叛逆、自卑,甚至很多孩子会自暴自弃,极少数孩子还会对父母还以暴力,造成“以暴制暴”的恶性循环。

3、真正好的教育,应该以尊重人格为基础

随着文明的进步,对个体、人格的尊重,日益成为文明世界的共识。也有越来越多的教育家和父母认知到,教育孩子,无论他是个小婴儿,还是儿童、少年、青春期的孩子,都应该以尊重孩子的人格为基础。这是人类文明的大趋势,不能因为遇到部分孩子难以“管教”的情况,就放弃文明的方式,重拾简单、粗暴的落后方法。

当然,部分孩子难以“管教”的情况确实存在,但负责任的方式是,承担教育职责的成人,包括父母,也包括教师,通过学习,提升自己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水平,让自己在当今时代,成为胜任的父母和教师。

您怎么看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