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崔路闹元宵

 点滴斋书房 2021-07-28

崔路闹元宵,“元”是第一个的意思,“宵”是古对夜的称呼。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为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春节年俗中最后一个重要节令。自明代以来,600多年以来,崔路村的闹元宵活动一直传承,并保持着传统文化内涵。2016年,收录邢台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项目名录。

崔路村位于河北省邢台市邢台县中部丘陵区,坐落于一个半盆地的中央:东南、南、西、西北有岗丘,向东北敞开,北临从太行山发源向东去的七里河。西侧岗前有太子井河,东南侧岗前有东小河,均注入七里河。崔路物质文化遗产极为丰富,名胜古迹众多,计有庙宇19座(含遗址),祠堂1座。还有保存较好的院落六十多所,其中建筑最好、规模最大的刘家(永和)大院,有院落三十多座。

自明朝永乐年间,先后迁来的各姓氏家族就定下闹元宵要有分有合、统一活动的规矩,使闹元宵既火爆而又井然有序,600多年一直相沿成俗。闹元宵是崔路村的文化特色,内容丰富,“闹”点突出。

临近元宵节时,崔路村开始准备元宵节。各族门社每年年初选出大会首、小会首若干名,负责筹备本门社下一年闹元宵的各项事宜。各门大会首推选出总会首,负责协调全村的闹元宵活动。

崔路村四姓五社到在自己所居街区显要地段制作安装牌坊、门楼,外面精心描绘上各种图案、图画;四姓五社也集中财力、物力、人才,精心制作一些本社主打的各种大型灯笼。入夜点亮突显富丽堂皇。经过布置,大街小巷家家悬挂大红灯笼,有的灯笼上面还绘画出不同的历史故事、人物或花草动物等,甚为赏心悦目充满了喜庆色彩。

夜幕降临后,各家的主妇们将黏米面蒸熟后揉匀,制作成鸡、鸭、鱼、人等各种形状的粘灯,在中间按上纸捻,再由孩子们将粘灯散放在屋里、院里、门口等处,将每个角落都照亮,说是能驱除各种毒虫。粘灯灭了再收回来食用。形成了家家点粘灯习俗。

男女老少,少男少女提着自己制作的提灯,走街串巷,这些提灯的有鸟、兽、花、鱼、车、船、人、仙等形状。夜晚时提灯装上蜡烛和电灯一照,十分生动传神。

活动从正月十四日到十六日进行三天。各门社的社火都要到其他门社巡回表演;烟火燃放安排在每晚活动的最后,严格按姚、赵、刘、东王、西王等门社的顺序依次进行。

首先是在正月十五日深夜有提灯大会。全村由社火、灯火组成的队伍,按照几百年来形成的传统路线,将古村的每座庙宇都游巡一遍,以祈福求安。

其次为正月十六入夜后举行灯展。各门社要将自己的灯笼全部点亮展览,让游人尽情地欣赏或进行猜灯谜活动。

三是正月十六日深夜的点花杆,此为祭祀火神的仪式。傍晚,巧妇们竞相在花杆下摆上供品。至深夜撤供点燃花杆,火树银花,煞是好看。

在三天的闹元宵期间,每天晚饭后村民出游,一家家的大人小孩扶老携幼,一对对情侣亲密相伴,徜徉在古村灯光柔和的街巷里。这一刻,村子里是一片灯的海洋,而头顶却是一轮明月,他们或仰面观赏灯笼,或走进庙里拜神求安,或到宗祠里祭祖祈福,或驻足观看一拨拨的社火表演。十五日深夜,人们都要饶有兴趣的观看古老而又新奇的拜神活动—游庙;十六日深夜,人群则追逐着要等最后的西王门社的花杆燃尽才意犹未尽地散去。

崔路村的元宵节有五大特点。

一是各类灯火,扮靓全村。一是元宵之夜家家点燃由黏米面制作的粘灯。二是家家悬挂灯笼。三是家家制作提灯。四是各门社精心制作一些本社主打的灯笼。五是各门社均在显要地段制作安装中空装灯的牌坊、门楼。

二是各种社火,纵情表演。四姓五社都组建有自己的社火队。社火乡艺有舞龙、跑驴、秧歌、拉碌碡、打扇鼓、划旱船、踩高跷等等,近年来男女广场舞也加入其中。舞龙是社火中最重要的项目。崔路舞龙,先是用竹、木和绳子扎连成骨架,外面再罩以在布上画好鳞片的龙皮,长达四、五丈。还要制作能转动的圆形蜘蛛,以供龙来戏。龙腹内,解放以前内燃蜡烛,解放后不久全部换成电灯照明,舞起来甚为方便。崔路共有五条舞龙:姚氏门社的为一龙独舞,龙为青色;刘氏门社的为二龙戏珠,一龙为红色,一龙为黄色;西王氏门社的亦为二龙戏珠,一龙为绿色,一龙为紫色。舞龙时有鼓铙伴奏。一位既有劲又机灵的小伙子来执擎蜘蛛,指挥舞龙队伍,青、红、黄、绿、紫五条龙或全场飞舞,或上下翻腾,或相互嬉戏,或聚拢争珠,场面蔚为浩大、壮观。五条龙集中舞动,被称为“五龙戏珠”。崔路的“五龙戏珠”颇有名气,有时县里、乡里遇有重大庆祝活动往往都邀其参加表演。

三是火树银花,燃放烟火。崔路的烟火主要采用平地小烟火,用硝、炭、硫磺、铁砂等制成花药,装置在土制的花筒中,一经点燃,就会射出道道金线,团团银花,五彩缤纷,颇为壮观。有的还将花药、药捻、起火、鞭炮配置燃演出各种故事,如“小鬼推磨”、“猴捅马蜂窝”、“走线打城”等。

四是点燃花杆,祭祀火神。正月十六日深夜的点花杆是祭祀火神的仪式。当天下午,先在一根长达数丈的杆子上精心编排好各式烟花爆竹故事,再将其竖起固定好。傍晚,在竖花杆下,巧妇们竞相摆上由十二个馒头为主组成的供品,让火神爷享用。至深夜撤除供品,将花杆药捻点燃,花样繁多、五彩纷呈的烟花爆竹就顺次燃爆起来,煞是好看,以求火神爷保佑日子过的红红火火。四姓五门社共五个花杆,轮流燃放。

五是拜神祭祖,祈福求安。崔路拥有各种庙宇19座。如关帝阁、玉皇阁、五瘟庙、大小观音堂、四座天地神堂,两座五圣祠等等。元宵节期间皆被装饰一新,入夜则灯火幽明、神秘肃然。本村甚至周边村庄的村民便会来顶礼膜拜、焚香燃纸,唯求生活幸福、社会安宁、子孙上进,实现家国的梦想。重建一新、颇具规模的《刘氏宗祠》使从春节就开始的祭祖活动在元宵节期间达到高潮。没有宗祠的其他大姓家族则借用天地神堂将祖宗大案敬挂起来,供后辈子女孙辈祭拜。外迁游子们也纷纷携家人回来认祖归宗,寻根问祖,光前裕后。祭祖时最具特色的是提灯会。

提灯会是崔路的独有项目,俗称游庙活动。按照村里的统一安排,各门社由舞龙打头的社火队伍为先导,大人、小孩提着花样繁多的灯笼、形成长达三、四里弯弯曲曲长龙般的队伍,按照历来形成的传统路线将古村的每座庙宇都游巡一遍,以求各路神仙皆来保佑平安。每游巡至一个门社区域,其他门社的社火、灯笼队伍则要分立两旁,把这一门社的队伍让在前面行进。

崔路闹元宵至今已经传承到六代,有传人刘登全、武景苏、梁桂英、刘建兵、刘登成、梁江丑等人。

崔路闹元宵节历史悠久,保存完好、规模巨大,内容丰富;是由多种民俗和习俗复合而成,有传统文化内涵,有乡村宗教遗留,还有节庆文化、家族文化等内容。是研究传统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中不可多得的活化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