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魏毌邱俭丸都山纪功石刻跋》

 关东老圃 2021-07-29
“辽博碑志展”中有座不可逾越的丰碑,那就是顶顶有名的“毌*丘俭记功碑”!要想理解这座碑的高标伟岸得先温习王国维那篇《魏毌*邱俭丸=都山纪功石刻跋》,现将内容摘录如下:

   “魏毌邱俭丸都山纪功残石,光绪丙午,署奉天辑安县事吴大令光国于县西北九十里之板石岭开道得之。石藏吴君所。石存左方一角五十字,隶书,其文曰:正始三年,高句骊反(下阙),督七牙门讨句骊五(下阙),复遗寇。六年五月旋(下阙),讨寇将军魏乌丸单于(下阙)、威寇将军都亭侯(下阙)、行裨将军领玄(下阙)、裨将军(下阙),云云。案《魏志·毌邱俭传》:正始中,俭以高句马骊数侵叛,督诸军步骑万人出玄菟,从诸道讨之。句骊王宫将步骑二万人,进军沸流水上。大战梁口(原注梁音渴),宫连破走,遂束马悬车以登丸都,屠句骊所都,斩获首虏以千数。宫将妻子逃窜,俭引兵还。六年,复征之,宫遂奔买沟。俭遣玄菟太守王颀追之,过沃沮千有余里,至肃慎氏南界。刻石纪功,刊丸都之山,铭不耐之城。又《北史·高丽传》:正始三年,高丽位宫寇辽西安平(当作辽东西安平。西安平,县名,属辽东郡)。 
  五年,幽州剌史毌*邱俭将万人出玄菟,讨位宫。大战于沸流,败走。俭追至岘,悬车束马,屠其所都。位宫单将妻息远窜。六年,俭复讨之,位宫轻将诸加奔
沃沮。俭使将军王颀追之,绝沃沮千余里,到肃慎南。 
  刻石纪功又刊
丸都山,铭不耐城,还。此二书所纪,互有详略。《北史》所纪岁月较详,当本之鱼豢《魏略》。据此二书,则毌*邱俭刻石凡三处:一肃慎南界,二不耐城,三丸都山也。肃慎南界在今朝=鲜、吉林之境,不耐城在今朝+鲜东海岸,丸都山无可考。曩见吴大令跋此刻,谓此刻出土之板石岭,高六百余丈,车马不通,疑即古之丸都山。案《魏志》、《北史》皆言俭征句骊,兵出玄菟。魏玄菟郡治(治高句骊 
  在今
铁岭左右。自是而东南,有小辽水(今浑河),盖即《魏志》之沸流水;又东南则有大梁水(今太子河),即《魏志》之梁口;又东则至今辑安县境,吴氏以辑安西北之板石岭为丸都,以此刻为丸都之铭,其说近是。而《北史》以俭悬车处为郝岘者,盖丸都为辑安以东诸山之大名,而郝岘则其支岭也。《魏志·高句骊传》,谓高句骊都于丸都之下,盖谓山之东麓,俭传及《北史·高句丽传》所纪甚明。而丸都之山,句骊之都,胥待此刻始得知之,可谓人间瑰宝矣。 
   毌邱俭征句骊岁月,传闻异辞。《魏书·少帝纪》:
正始七年春二月,幽州剌史毌邱俭讨高句骊。夏五月,讨貊,皆破之。《高句骊传》则云:正始三年,宫寇西安平,其五年,为幽州刺史毌邱俭所破。《俭传》则于俭初讨句骊,但浑言正始中,而于复讨则云六年。《北史》则以初讨在五年,复讨在六年。今据此残刻,则第一行云:正始三年,高句骊反,以下当阙毌邱俭衔名;第二行督七牙门讨句骊六,六下所阙当是“年”字;第三行复遗寇,六年五月旋,复上所阙当是“无”字(此字在行末),“旋”下所阙当是“师”字。据此,则俭伐句骊,实以四年会师,五年出兵,六年旋师,而无复遗寇之文系于五年。则《魏志·高句骊传》所纪独得其实;《少帝纪》系之正始七年二月,《俭传》及《北史》以为六年复伐,皆失之。残石第四行以下,皆诸将题名,首讨寇将军魏乌丸单于者,即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毌邱俭传》:青龙中,俭为幽州刺史,右北平乌丸单于寇娄敦降。讨寇将军者,其所受魏官,后汉以来,常与外夷以中国位号。《后汉书·西域传》:光武帝建武中,赐莎车王贤以汉大将军印绶。顺帝永建二年,拜疏勒王臣磐为汉大都尉。《魏略·西戎传》,魏赐车师后部王壹多杂守魏侍中,号大都尉,受魏王印。又晋时鄯善、焉耆、龟兹、疏勒、于阗诸王,皆称晋守侍中大都尉(《流沙坠简补遗》),是也。汉时匈奴单于印无“汉”字,诸王以下乃有汉字,此乌丸单于上冠以“魏”字者,寇娄敦降虏,又弱小,非匈奴比也。其名在诸将首者,毌邱俭之东征,盖即以寇娄自副也。俭名不列诸将首者,以俭为主将,其名当已见前,毌庸再出也。弟〔第〕六行威寇将军都亭侯,不知何人;第六行行裨将军领玄,玄下所阙,当是“菟太守”三字。行裨将军领玄菟太守,乃王颀结衔。《魏志》称玄菟太守王颀,《北史》称将军王颀,其证也。据《魏志·传》,乐浪太守刘茂、带方太守弓遵,亦与是役,第〔第〕七行以下,或有其衔名,然残缺不可考矣。”

   有关专家就这篇的《魏毌邱俭丸都山纪功石刻跋》,做了如下定论:王国维的《魏毌邱俭丸都山纪功石刻跋》一文,对魏毌丘俭纪功碑文作了精深考证,为东北边疆民族史研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重要文本。从肃慎、沃沮、勿吉族形成发展的过程,魏毌丘俭纪功碑文中的"肃慎南界"在魏晋时期与"北沃沮南界"相符;彼时之玄菟郡治已迁至今辽宁省抚顺劳动公园古城;"小辽水"为今"浑河",但"魏志之沸流水"当在今富尔江。从《十六国春秋》卷二三《前燕录一·慕容廆》中所记慕容廆祖父木延事迹来看,在魏毌丘俭纪功碑文"威寇将军都亭侯"之后所缺的将领之名当为"木延"。由此可见此篇及此碑是考据曾在东北辉煌煊赫一时的高句丽,海东文明,契丹,女真史料的坐标型文献资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