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历史上最牛才的一对亲兄弟

 无犀之谈 2021-07-29
中国历史上最牛才的一对亲兄弟

识苏05 兄弟姐妹 大苏非大

(牛才=牛逼+有才)

苏轼同时代的其它诗作提到苏轼时,出现了“大苏”的称谓,比如他的弟弟苏辙在出使辽国时,感慨哥哥在外国的知名度如此之高时写道:

谁将家集过幽都,逢见胡人问大苏。
莫把文章动蛮貊,恐妨谈笑卧江湖。

辽国人在谈及苏轼时,通常都尊其为大苏学士。

印象中,苏轼是苏洵长子,实际上,在苏轼出生前很久,苏洵夫妇曾生过两个女儿却接连夭折,在苏轼诞生前两年,又诞下一男婴,名景先,尚在襁褓之中即夭折。
直到公元1035年,苏家才有了第一个活下来的孩子,即苏轼的姐姐苏八娘。

在苏洵为亡妻程夫人撰写的悼文中提到
有子六人,今谁在堂?唯轼与辙,仅存不亡。

如果这样算下来,苏轼在家中排行应该到了老五。
关于苏小妹与苏轼之间互相写诗揶揄之事,算是其中最流传最广的苏轼故事之一了,然而,实在遗憾,这只是后世的美好传说,或者说是对于苏轼的姊姊悲惨人生的一种镜像式寄托。
说起苏轼的姊姊八娘,其实是他人生中最阴暗而晦涩的一段回忆,其不堪程度比几次遭贬谪所经历的苦难更甚。
在贬谪中的苏轼,尚可以文章诗画陶冶,获得巨大的精神愉悦,但失去至亲的痛楚,尤其又是以那么一种残忍的方式失去,是无法以任何精神层面的途径进行补偿的。
苏轼和姊姊八娘的感情至深,八娘十六岁出嫁程家,苏轼人生中最初的15年光景,都是在姊姊的陪伴中度过的。
然而,八娘嫁入程门两年后,即不堪公婆羞辱而至虐亡,自此苏程两家交恶。
这其中的另一层关系是,程家是苏轼母亲的娘家,自姊姊事发后,苏母亦无法再面对娘家,这令苏轼的人生又蒙上了一层阴影。
苏程家怨,直到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之后才有了转机的,这一等,就是四十年后了。
少年痛失姊姊的记忆,令苏轼对于手足之情似乎看得格外重要,这就可以理解,他对弟弟苏辙的关爱之深,以及大量与子由相交、相和的诗词文章中流露出的肺腑之情。


苏轼写给弟弟苏辙的作品中,最有名的大概有两首,一诗,一词。
诗即乌台诗案发后,苏轼在狱中写给弟弟的绝命诗,堪称从古至今天下第一绝命诗——
狱中寄子由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
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
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
柏台霜气夜凄凄,风动琅珰月向低。
梦绕云山心似鹿,魂飞汤火命如鸡。
眼中犀角真吾子,身后牛衣愧老妻。
百岁神游定何处,桐乡知葬浙江西。

这诗的诗眼在“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人间未了因”,每读至此,泪必噙眶。
这是古今第一绝命诗,其实也是古今第一救命诗。
苏诗一出必传天下,此诗一出,很快传至神宗皇帝那里。
你说苏轼这样的文笔,这样的血泣之诗,谁看了不会为之神伤?
有一种说法是,正是由此契机,皇帝也感念苏轼为臣之挚忠、为兄之亲情,案子才有了转机。
(乌台诗案是苏轼人生最重要的节点,容后述)
而苏轼写给弟弟的词作中,最有名的当然是《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此词作一出,天下赏月之人皆黯,天下颂月之文皆素。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今天,这首词被演绎出各种文艺作品,其中的情感主题更偏向爱情,其实此词是苏轼在中秋夜表达对弟弟苏辙思念之情的作品。

词题写道: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中国的家族式成长过程中,尝有兄弟阋墙、手足相残这样的故事发生,纠其根源,一方面与财产有关,另一方面也成长过程中人性的冲突有关。
在苏氏兄弟之间,同样是由这两方面的原因,令到二人的亲情至深,血肉之情,从他们出蜀到贬谪,从他们漂泊到老病,从未有过一刻消减。
苏轼与苏辙的性格堪称最大的对立与反差,哥哥如火,弟弟如冰,哥哥任性豪爽,弟弟委婉低调,但他们唯一的共通点,就是天地间的浩然之气长存。
这种精神伴随了兄弟二人的一生,并为此吃尽苦头,尤其是哥哥苏轼。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