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苏轼:一生能有苏辙这样的暖男弟弟,这辈子太幸福了

 历史研究室 2023-05-01 发布于江苏

苏辙和苏轼这对亲兄弟是北宋文坛上最耀眼的文学双子星,相比于苏轼超高的人气,苏辙除了“苏轼弟弟”这个响亮的头衔外,留给世人的好像没有什么特别鲜明的记忆,毕竟苏辙一辈子做官就是为捞哥哥,至于他的才华则被人忽略。

看似默默无闻的苏辙不管是文学还是政治成就上都不比苏轼差,而且他和苏轼这辈子最值得称道的不是文学,也不是做官,而是一生不离不弃的兄弟情,多次救苏轼于水火,自己孩子众多自己过的紧巴巴,但一听哥哥有难,二话不说倾囊相助,可以说他替苏轼承担了太多的世俗人情。

一门双进士

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和苏辙同榜考中进士,而嘉佑二年的进士榜被誉为千年龙虎榜,光唐宋八大家就有三个,还有程颢、张载、吕惠卿、章惇等日后名列青史的名人,可以说能考进这次榜单的都有过人之处。

其中苏轼为第三等,也是大宋开国百年来第二位获此殊荣的,苏辙为第四等,当然苏辙也有机会的,只是文章过于犀利,遭到保守派王珪的反对,最终定为第四等。

一门双进士加上之前考中进士的父亲苏洵,苏家一下子出现三个进士,一时被传为美谈,只不过他们在仕途上差距有点大,苏轼仕途一生坎坷,大半辈子都被贬谪到各地,而苏辙则在宋哲宗时期官至副宰相,身居高位。

仕途的差异并没有影响兄弟俩的感情,即便苏轼文章传遍天下,掩盖了苏辙的光芒,被世人所忽视,苏辙也毫不嫉妒,而是一辈子待在苏轼身边,为苏轼遮风挡雨,到处谋划,毕竟豁达洒脱的哥哥需要自己在背后扶持。

苏辙:这辈子是哥哥最坚实的依靠

虽然苏轼和苏辙一母同胞,但性格却截然不同,苏轼一生无拘无束,豁达洒脱,相反弟弟苏辙却从小沉稳内敛,仿佛大人一样,迥异的性格丝毫不影响他们兄弟感情。

小时候一起读书,作为哥哥的苏轼到处照顾弟弟,教弟弟读书写字,带他出去游玩,哪怕自己最心爱的砚台都可以送给弟弟作为礼物。

而苏辙从小就是哥哥的小迷弟,跟着哥哥到处游历,仰慕哥哥的才华,每次苏轼有佳作问世都积极鼓掌喝彩,对于苏辙来说,苏轼不仅仅是兄长,更是老师、朋友,也是可以依靠一辈子的伙伴

苏轼的性格当文人还好,但做官后不拘于小节,和谁都能成为朋友的他很容易让自己身陷险境,毕竟尔虞我诈的官场并不适合苏轼这种乐天派,也因此苏辙多次劝说哥哥对人留个心眼,不要乱说话,也不要写一些嘲讽时政的诗,毕竟很容易给人留下把柄。

苏轼听是一回事,做又是一回事,直肠子的他从没把苏辙的劝说当回事,而且看到这么多事,心里堵得慌,必须用笔写出来,结果写出事情了。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而苏辙听闻有人要弹劾苏轼的时候就着急不已,在朝廷派人去捉拿苏轼的时候先写一封信连夜送给苏轼,告诉苏轼即将到来的危险,同时为了营救哥哥,他不惜辞官,只为换苏轼一命。

《为兄轼下狱上书》

臣早失怙恃,惟兄轼一人,相须为命。……臣欲乞纳在身官,以赎兄轼,非敢望末减其罪,但得免下狱死为幸。

但朝廷斗争就是你死我活,苏轼最终还是下狱,至于有没有性命之忧,还没有结论,而苏辙每天尽可能的打探关于处理苏轼的消息,然后将消息传递给哥哥,至于传递消息的办法就是让自己长子苏迈送饭,如果一切安好就送肉和菜,如果有性命之忧,那么改送鱼。

有一天苏迈因为有事外出,拜托其他人代送,结果这位送饭的人好巧不巧送了鱼,而苏轼看到鱼吓坏了,以为死期将至,哀叹之余写了两首诗留给弟弟当做遗言,可以说苏轼性命攸关的时候,第一时间想到的还是弟弟,而且约定生生世世做兄弟。

《狱中寄子由二首》其一

圣主如天万物春,小臣愚暗自亡身。百年未满先偿债,十口无归更累人。

是处青山可埋骨,他年夜雨独伤神。与君世世为兄弟,更结来生未了因。

这首诗被狱卒送给了苏辙,苏辙当场痛哭流涕,发誓一定要救哥哥出狱,而这首诗就是契机,苏辙将这首诗送给了宋神宗,宋神宗被他们兄弟俩的手足情深所感动,加上王安石等人的求情,最终苏轼免于死罪,被贬谪到黄州当了团练副使的闲职。

当然苏辙也受到牵连,被贬谪到筠州,而当苏轼出狱的时候,苏辙以捂嘴的小动作暗示哥哥以后小心祸从口出,可以说苏辙为了营救哥哥耗费了不少心力,但他没有怨言,毕竟后面操心的事儿还更多呢。

一路操心的苏辙

苏轼出狱后第二天就得去黄州,一家老小肯定来不及收拾出发,只能先暂住在苏辙家,而苏辙也要前往筠州,因此苏辙先安抚好两家人的情绪,还得为大家为了谋划,先整顿好行李,带着两家人前往筠州。

等到了筠州后又匆匆忙忙将哥哥的一家老小安全护送到黄州,要知道苏辙一生孩子众多,路上要照顾自己的十个孩子和家眷,还得照顾哥哥的一家,长途跋涉几个月,衣食住行样样都得靠他,自己本来就不富裕,但苏辙二话不说承担了一切,为苏轼妥善安排所有事情,免去了苏轼的后顾之忧。

苏轼在黄州呆了四年后,好不容易回归朝廷,但没多久又被贬谪到惠州,更要命的是洒脱的苏轼身上没有前往惠州的盘缠,不得已只能向弟弟求助,苏辙知道后二话不说,几乎倾尽所有,筹了七千缗,才让苏轼一家老小得以上路,至于自己,咬咬牙也可以坚持。

兄弟一别又是多年,再一次相见却是一起前往贬谪的路上,绍圣四年(1097年),苏辙被贬雷州,苏轼被贬海南,都是去岭南,兄弟俩便一起出发,两个人一起慢慢悠悠的赶路,互相为伴,这一段时间也是苏轼最为快乐的日子。

但走的再慢也得分别,在分别的前一天,苏轼因为痔病发作一夜未睡,苏辙也没睡陪在苏轼身边,反复吟诵陶渊明的《止酒诗》,当然明里暗里就是劝苏轼戒酒。

苏轼:我这一生放不下的也是弟弟

虽然苏轼是个乐天派,但心里一直放不下的就是弟弟苏辙,他不怕贬谪,就怕和苏辙分开,两人考中进士后迎来的第一次分别,苏轼非常不舍,定下日子的那天也是大雪纷飞的冬天,苏辙冒着大雪送苏轼走了很远很远。

苏轼担心弟弟受风寒,让他回去,就在苏辙回程的时候,苏轼默默地爬上高坡,一直目送苏辙,直到苏辙的身影越来越小,彻底消失在山间这才继续前行,而上路后的苏轼依旧担心苏辙,写信不断叮嘱他。

《辛丑十一月十九日既与子由别于郑州西门之外》

不饮胡为醉兀兀,此心已逐归鞍发。归人犹自念庭闱,今我何以慰寂寞。
登高回首坡垅隔,惟见乌帽出复没。苦寒念尔衣裳薄,独骑瘦马踏残月。
路人行歌居人乐,僮仆怪我苦凄恻。亦知人生要有别,但恐岁月去飘忽。
寒灯相对记畴昔,夜雨何时听萧瑟。君知此意不可忘,慎勿苦爱高官职。

此后苏轼和苏辙虽然在两地做官,但一直书信不断,后来苏轼被贬黄州后听闻苏辙在筠州过的不开心,写信给苏辙大不了辞官来黄州和他一起生活,又听闻苏辙喝酒过多犯了肺病,又写信劝他少喝酒。

等贬谪海南的时候,他也不忘写信给苏辙分享自己在海南的苦中作乐的生活,不过由于交通不发达,苏轼一度很久没收到弟弟来信,以至于靠《周易》卜卦来看看苏辙是否平安。

可以说苏轼这辈子最快乐的时候就是和弟弟在一起的时候,因此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他最脆弱的时候,同时苏轼喜欢在诗作表达弟弟的不舍,一生以弟弟“子由”为题的诗词就有一百多首,可以说苏轼这辈子最好的诗都留给了子由,当然最知名的就是中秋节那天写的《水调歌头》,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成为日后思念亲人最深的一首词。而苏轼临终前,回顾一生的时候不是未能施展自己的报复,也不是哀怨痛哭,而是临终前未能见上弟弟的最后一面:“惟吾子由,自再贬及归,不及一见而诀,此痛难堪。”

苏轼去世后,为了照顾弟弟家人,将侄子们都接到身边抚养,并且细心的整理哥哥的作品,苏轼走了,他这辈子再也没有知音和依靠了,晚年的苏辙闭门不出,以作诗写字自娱,临终前,他选择和苏轼葬在一起,以另一种方式互相陪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