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凤翔县青年导游苏轼

 无犀之谈 2021-07-29
近苏04 凤翔县青年导游苏轼

热爱旅行的人,通常都是对生活充满热忱与期待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就可以理解苏轼作为一名资深驴友的生命本质了。纵然他生命中绝大部分的旅行都是被动的,但却并不妨碍他在“此身非我有”的逼仄中记录下耀映千古的趣味文章。
于是,无论在如画的杭州,还是在贫瘠的黄州,或者荒蛮的儋州,苏轼从来都没有丧失过对于当地风物的兴致与琢磨,并留下了无数脍炙人口的千古佳句。
这位中国历史上最具文艺气质的旅行家,在他人生旅途的第一座驿站——凤翔县,已经为此后40年的人生逆旅写下了精彩非凡的开篇导览词。

在凤翔为官的几年里,苏轼的足迹遍及当地所有古迹名胜,每到一处,都有带有考古夹议性质的诗文留下,除了上文提到的《石鼓歌》,另以诗文记录了七处当地风物,统称《凤翔八观》。
这八首诗中提到的很多风物今天已经不在,颇为可惜,但我们依然可从苏诗中寻得一二情趣。

八观中,有两处古迹藏于城北开元寺内。
开元寺,在中国很多城市都有同名寺庙,皆因唐玄宗开元年间,那位好大喜功又居功自傲的皇帝在全国各地兴建了很多寺院,均定名开元寺,另外还有一些同名寺庙早于开元年间建成,但也被玄宗改定开元寺。
凤翔的开元寺肇建于唐开元九年(公元721年),寺内有唐代诗人王维和唐代画圣吴道子的画作,
还有先秦的诅楚文碑,传为战国后期秦国王诅咒楚国败亡的碑文。
算来,这碑文距离苏轼当时已经1700年有余,相当于今人见到了王羲之亲笔的碑帖。那两幅名画距离苏轼当时也有300余年。

苏轼还造访了凤翔县天柱寺,此寺在凤翔县城东北不远,寺内有唐代著名雕塑家杨惠之塑的维摩诘像。
杨惠之也是个有意思的人物,他和吴道子同生在开元年间,初为共同学画的画友,后来吴道子画出了名堂,终成一代画圣,杨一气之下把自己的笔砚全数烧毁,改攻雕塑,终成一代巨匠。
这尊维摩雕像的造型枯瘦,苏轼联想到维摩居士的身世——生在大富之家,却潜心修行终成正果——于是写了《维摩诘像》一诗。
可惜的是,今天,这座天柱寺也已经灰飞烟灭。

真兴寺阁,在凤翔城中,高十余丈,为宋初河阳三城节度使王彦超所建。

李氏园,唐末军阀、凤翔节度使、岐王李茂贞所建。亦称皇后园。在今天凤翔县城东北4公里。

开元寺、天柱寺、真兴寺阁、李氏园都已经成为历史尘埃,石鼓亦已移至北京永为至宝,当年苏轼留下的八观记录中,只有秦穆公墓和东湖今天仍在凤翔县域。
一湖一墓比邻而立,算是今日凤翔县城的两处苏子遗迹,其中更有意思的是东湖。

说起东湖,中国名声最大的东湖应该是武汉东湖,其次也要算绍兴东湖,我曾到访这两处东湖,一曰城中山色,一曰山色城中,各有风味,景色绝伦。
比较遗憾的是至今未有机会亲临凤翔东湖,但查阅史料,发现此东湖也是有趣。
一生与水结缘甚深的苏轼,其第一次治水,其实可算在这凤翔东湖上。
话说从小长在蜀中山水之间的苏轼,实在不适应这西北干燥而又枯竭的风土,时常怀念家乡,终于在城东发现了一处古饮凤池的旧址。
苏轼对于水色的好感是天然而毫无抵抗力的,因此这里成了他在凤翔时最常出没的地点,你说是“假公济私”也好,说是“为政为方”也罢,反正这位钟情山水的青年干部一旦看到了水,就再也不想去其它地方,甚至动员当地百姓一起治理此湖,并将城西北的水源引了过来,还栽种各种风雅植物,设计亭台楼阁,一时间,此东湖成了苏轼的精神避难所。
我在查阅凤翔县东湖资料时,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的张冠李戴,凤翔当地人为此东湖挂了一句诗“东湖暂让西湖美,西湖却知东湖先”,可这诗的最初来源竟是解放初期朱德元帅为武汉东湖写的一句打油诗:
"东湖暂让西湖好,今后将比西湖强"。

关于《凤翔八观》还有一个更有意思的细节:苏轼每写一观,弟弟苏辙都会和(hè)一首同题,所以《凤翔八观》有苏轼、苏辙两个版本,彼此对仗,篇幅亦同。
细读兄弟二人各自的八观诗文,不得不感慨二苏的兄弟情深。
大苏写八观,是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所以言之有物,感悟至深。
小苏写八观,是在读过大苏诗作之后和出来的,但因为作者本人未在现场,纯粹是看着哥哥的文字,加上自己的理解写出来的,所以有些词句难免显得有些苍白,或曰牵强。
比如在写到东湖时,大苏这样写——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
字句非常浅显,但都是非常生动的描绘,一方面表达了大苏思乡之情,同时也对现时所居之地环境的不满。

再看小苏写的东湖,第一句上来,我已经忍不住笑,好想同情弟弟一秒钟——
不到东湖上,但闻东湖吟。
诗词已清绝,佳境亦可寻。

我虽然没来东湖,但也听到了(我哥写的)东湖的好诗词。这么清雅绝伦的诗词,想来是一个绝佳的人间仙境吧?吧?吧?
嗯,小苏已经被逼到这份儿上了,各位看官,咱们也散了吧。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后附苏轼、苏辙《凤翔八观》,篇幅极长,如非深度古诗词爱好者,可直接结束阅读了。
本人只是以作记录,备未来造访凤翔之用。

石鼓歌
苏轼

冬十二月岁辛丑,我初从政见鲁叟。
旧闻石鼓今见之,文字郁律蛟蛇走。
细观初以指画肚,欲读嗟如钳在口。
韩公好古生已迟,我今况又百年后!
强寻偏旁推点画,时得一二遗八九。
我车既攻马亦同,其鱼惟鲔贯之柳。
古器纵横犹识鼎,众星错落仅名斗。
模糊半已隐瘢胝,诘曲犹能辨跟肘。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
漂流百战偶然存,独立千载谁与友?
上追轩颉相唯诺,下揖冰斯同鷇鹁。
忆昔周宣歌《鸿雁》,当时籀史变蝌蚪。
厌乱人方思圣贤,中兴天为生耆耈。
东征徐虏阚虓虎,北伐犬戎随指嗾。
象胥杂沓贡狼鹿,方召联翩赐圭卣。
遂因鼓鼙思将帅,岂为考击烦蒙瞍。
何人作颂比《崧高》,万古斯文齐岣嵝。
勋劳至大不矜伐,文武未远犹忠厚。
欲寻年岁无甲乙,岂有文字谁记某。
自从周衰更七国,竟使秦人有九有。
扫埽诗书诵法律,投弃俎豆陈鞭杻。
当年何人佐祖龙?上蔡公子牵黄狗。
登山刻石颂功烈,后者无继前无偶。
皆云皇帝巡四国,烹灭强暴救黔首。
六经既已委灰尘,此鼓亦当随击掊。
传闻九鼎沦泗上,欲使万夫沉水取。
暴君纵欲穷人力,神物义不污秦垢。
是时石鼓何处避?无乃天工令鬼守。
兴亡百变物自闲,富贵一朝名不朽。
细思物理坐叹息,人生安得如汝寿。

苏辙

岐山之阳石为鼓,叩之不鸣悬无虞。
以为无用百无直,以为有用万物祖。
置身无用有用间,自托周宣谁敢侮。
宣王没後坟垅平,秦野苍茫不知处。
周人旧物惟存山,文武遗民尽囚虏。
鼎锺无在铸戈戟,宫殿已倒生禾黍。
厉宣子孙窜四方,昭穆错乱不存谱。
时有过客悲先王,绸缪牖户彻桑土。
思宣不见幸鼓存,由鼓求宣近为愈。
彼皆有用世所好,天地能生不能主。
君看项籍猛如狼,身死未冷割为脯。
马童杨喜岂不仁,待汝封侯非怨汝。
何况外物固已轻,毛擒翡翠尾执麈。
惟有苍石於此时,独以无用不见数。
形骸偃蹇任苔藓,文字皴剥困风雨。
遭乱既以无用全,有用还为太平取。
古人不见见遗物,如见方召与申甫。
文非科斗可穷诘,简编不载无训诂。
字形漫汗随石缺,苍蛇生角龙折股。
亦如老人遭暴横,颐下髭秃口齿龉。
形虽不具意可知,有云杨柳贯鲂鱮。
鲂鱮岂厌居溪谷,自投网罟入君俎。
柳条柔弱长百尺,挽之不断细如缕。
以柳贯鱼鱼不伤,贯不伤鱼鱼乐死。
登之庙中鬼神格,锡女丰年多黍稌。
宣王用兵征四国,北摧犬戎南服楚。
将帅用命士卒欢,死生不顾阚虓虎。
问之何术能使然,抚之如子敬如父。
弱柳贯鱼鱼弗违,仁人在上民不怒。
请看石鼓非徒然,长笑太山刻秦语。


诅楚文

苏轼

碑获於开元寺土下,今在太守便厅。秦穆公葬于雍橐泉祈年观下,今墓在开元寺之东南数十步,则寺岂祈年之故基耶?淮南王迁于蜀,至雍,道病卒,则雍非长安,此乃古雍也。

峥嵘开元寺,仿佛祈年观。
旧筑扫成空,古碑埋不烂。
诅书虽可读,字法嗟久换。
词云秦嗣王,敢使祝用瓚。
先君穆公世,与楚约相捍。
质之于巫咸,万叶期不叛。
今其后嗣王,乃敢构多难。
刳胎杀无罪,亲族遭圉绊。
计其所称诉,何啻桀纣乱。
吾闻古秦俗,面诈背不汗。
岂惟公子邛,社鬼亦遭谩。
辽哉千载后,发我一笑粲。

苏辙
诅楚楚如桀,诅秦秦则纣。
桀罪使信然,纣语安足受。
牲肥酒醪洁,夸诞鬼不佑。
鬼非东诸侯,岂信辩士口。
碑埋祈年下,意绕章华走。
得楚不付孙,但为刘季取。
吾闻秦穆公,与晋实甥舅。
盟郑绝晋欢,结楚将自救。
使秦诅楚人,晋亦议其後。
诸侯迭相诅,祸福果谁有。
世人不知道,好古无可否。
何当投泾流,浑浊盖鄙丑。


王维吴道子画

苏轼
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
中有至人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蛮君鬼伯千万万,相排竞进头如鼋。
摩诘本诗老,佩芷袭芳荪。
今观此壁画,亦若其诗清且敦。
祗园弟子尽鹤骨,心如死灰不复温。
门前两丛竹,雪节贯霜根。
交柯乱叶动无数,一一皆可寻其源。
吴生虽妙绝,犹以画工论。
摩诘得之于象外,有如仙翮谢笼樊。
吾观二子皆神俊,又于维也敛衽无间言。

苏辙
吾观天地间,万事同一理。
扁也工斫轮,乃知读文字。
我非画中师,偶亦识画旨。
勇怯不必同,要以各善耳。
壮马脱衔放平陆,步骤风雨百夫靡。
美人婉娩守闲独,不出庭户修容止。
女能嫣然笑倾国,马能一蹴致千里。
优柔自好勇自强,各自胜绝无彼此。
谁言王摩诘,乃过吴道子。
试谓道子来,置女所挟从软美。
道子掉头不肯应,刚杰我已足自恃。
雄奔不失驰,精妙实无比。
老僧寂灭生虑微,侍女闲洁非复婢。
丁宁勿相违,幸使二子齿。
二子遗迹今岂多,岐阳可贵能独备。
但使古壁常坚完,尘土虽积光艳长不毁。


维摩像唐杨惠之塑在天柱寺

苏轼
昔者子舆病且死,其友子祀往问之。
跰鲜鉴井自叹息,造物将安以我为。
今观古塑维摩像,病骨磊嵬如枯龟。
乃知至人外生死,此身变化浮云随。
世人岂不硕且好,身虽未病心已疲。
此叟神完中有恃,谈笑可却千熊罴。
当其在时或问法,俯首无言心自知。
至今遗像兀不语,与昔未死无增亏。
田翁里妇那肯顾,时有野鼠衔其髭。
见之使人每自失,谁能与结无言师。


苏辙
金粟如来瘦如腊,坐上文殊秋月圆。
法门论极两相可,言语不复相通传。
至人养心遗四体,瘦不为病肥非妍。
谁人好道塑遗像,鲐皮束骨筋扶咽。
兀然隐几心已灭,形如病鹤竦两肩。
骨节支离体疏缓,两目视物犹炯然。
长嗟灵运不知道,强翦美须插两颧。
彼人视身若枯木,割去右臂非所患。
何况塑画已身外,岂必夺尔庸自全。
真人遗意世莫识,时有游僧施钵钱。


东湖

苏轼
吾家蜀江上,江水绿如蓝。
尔来走尘土,意思殊不堪。
况当岐山下,风物尤可惭。
有山秃如赭,有水浊如泔。
不谓郡城东,数步见湖潭。
入门便清奥,怳如梦西南。
泉源従高来,随流走涵涵。
东去触重阜,尽为湖所贪。
但见苍石螭,开口吐清甘。
借汝腹中过,胡为目眈眈。
新荷弄晚凉,轻棹极幽探。
飘摇忘远近,偃息遗佩篸。
深有龟与鱼,浅有螺与蚶。
曝晴复戏雨,戢戢多于蚕。
浮沉无停饵,倏忽遽满篮。
丝缗虽强致,琐细安足戡。
闻昔周道兴,翠凤栖孤岚。
飞鸣饮此水,照影弄毵毵。
至今多梧桐,合抱如彭聃。
彩羽无复见,上有鹯搏 。
嗟予生虽晚,考古意所媅。
图书已漫漶。犹复访侨郯。
《卷阿》诗可继,此意久已含。
扶风古三辅,政事岂汝谙。
聊为湖上饮,一纵醉后谈。
门前远行客,劫劫无留骖。
问胡不回首,毋乃趁朝参。
予今正疏懒,官长幸见函。
不辞日游再,行恐岁满三。
暮归还倒载,钟鼓已韽韽。


苏辙

不到东湖上,但闻东湖吟。
诗词已清绝,佳境亦可寻。
蜿蜒苍石螭,蟠拏据湖心。
倒腹吐流水,奔注为重深。
清风荡微波,渺渺平无音。
有鳖行在沙,有鱼跃在浔。
鳖圆如新荷,鱼细如蠹蟫。
梧桐生两涯,萧萧自成林。
孙枝复生孙,已中瑟与琴。
秋虫噪蜩虬,春鸟鸣鴃鵀。
有客来无时,濯足荫清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