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杭苏20 官场大男孩的快乐:煎茶观潮 阅卷催榜​

 无犀之谈 2021-07-29
杭苏20 官场大男孩的快乐:煎茶观潮 阅卷催榜

在望海楼内与世隔绝的二十几天里,看着那些畸形的试卷,苏轼的心中自然是难过的,但他毕竟是千年第一有趣之灵魂,总能在任何痛苦与压抑中给自己寻找解脱的窍门。
话说杭州府衙内的望海楼位置绝佳,地处凤凰山腰,这座名楼于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618)建成,曾名东楼、望潮楼,史载高十八丈,正对钱塘江,每年农历八月,秋潮涌起,实在美不胜收。

宋帝命题册 其一

南宋 马远

此画为南宋宁宗皇帝的命题之作,当时宁宗刚刚经历过“开禧北伐”的挫败,只好以画铭志,画中白衣者为皇帝本人,风景即为凤凰山。


今天,这座望海楼早已不复存在。此地是隋唐及北宋的杭州府衙,也是宋之前的吴越国王宫所在地,在苏轼逝后三十几年,南宋的高宗皇帝将杭州定为行都,即将皇城选到了凤凰山麓的这块风水宝地,并以此为基础建成了璀璨一时的宋皇城,东起今天的中河南段西岸,西至凤凰山西麓,南起苕帚湾,北至万松岭。
在闱场之内,苏轼每天除了阅卷之外,就做两件事:一边煎茶品茗,一边饱览钱塘江潮。
这场面,想想都已经觉得无比惬意,何况身在其中。

说到品茗,苏轼有太多经典文字流传,最著名的当然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那是他离开杭州之后的文字。
当他在望海楼内时,已经写过一首系统讲述如何煎茶的诗作
《试院煎茶》
蟹眼已过鱼眼生,飕飕欲作松风鸣。
蒙茸出磨细珠落,眩转绕瓯飞雪轻
银瓶泻汤夸第二,未识古人煎水意。
君不见,昔时李生好客手自煎,贵从活火发新泉
又不见,今时潞公煎茶学西蜀,定州花瓷琢红玉。
我今贫病长苦饥,分无玉碗捧蛾眉。
且学公家作茗饮,砖炉石铫行相随
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但愿一瓯常及睡足日高时。

苏轼诗词最喜用典,简单注释一下此诗的几个典故:
李生即唐代宗室李约,以擅煎茶出名,而煎茶最重要的就是泉水的素质。
潞公指的是北宋名臣文彦博(封潞国公)。

在这首诗中,苏轼对煎茶方法进行了详细说明:
将新鲜泉水注入小陶壶,文火慢烧。与此同时,将新茶放到石碾内研磨,同时要关注着陶壶内的水沸声。
苏轼对水沸的过程观察非常仔细:水泡先是像螃蟹眼的大小,声音逐渐变大,像松林击风,这时水泡已经像鱼眼一样大了。
水一沸后,要立即将火烧旺,即“活火发新泉”,水二沸时,是冲茶的最好时机(银瓶泻汤夸第二)。
此时,将碾好的绿茶碎放入瓯中,二沸之水冲之,瞬间,翠绿的茶叶“绕瓯飞雪轻”

被“困”望海楼内的苏子,一边得了这优哉游哉的便宜,一边又开始“卖乖”,说自己贫病交加,没法像古今风雅之士那样讲究,只能凑合用粗糙的砖炉和有柄有嘴的小陶壶(石铫)煎茶。
最后一句却还是道出了煎茶致趣:只要一瓯好茶,睡到天光大亮,就是人生最快乐的事了。

口饮芬芳的同时,正赶上秋八月的钱塘潮水,苏轼的眼前也是望不尽的壮丽景色,即此,他写下了《望海楼晚景五绝》,记录了自己这一段难得清净的人生时光。
望海楼晚景五绝
其一
海上涛头一线来,楼前指顾雪成堆。
从今潮上君须上,更看银山二十回。

其二
横风吹雨入楼斜,壮观应须好句夸。
雨过潮平江海碧,电光时掣紫金蛇。

其三
青山断处塔层层,隔岸人家唤欲譍。
江上秋风晚来急,为传钟鼓到西兴。

其四
楼下谁家烧夜香,玉笙哀怨弄初凉。
临风有客吟秋扇,拜月无人见晚妆。

其五
沙河灯火照山红,歌鼓喧喧笑语中。
为问少年心在否,角巾欹侧鬓如蓬。

譍(yīng):古同“应”。
西兴:即西陵,在今杭州市萧山区境内,相传为越国范蠡屯兵之处。
欹(qī)侧:倾斜,歪斜。

月夜看潮图 局部

南宋 李嵩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完美再现了宋代中秋夜观钱塘江潮水之景观。


美景当前,茶香四溢,苏轼却还要应对堆积如山的考卷。
惯例乡试应该是在八月十五那一天发榜,但或许是因为新党改革科举激发了天下士子的信心,熙宁五年的试卷较往年多了很多,或许苏轼自己也在这幽闭的环境下被禁锢太久了,他又是那样一个喜爱热闹、热情交往的不安定分子,于是写了一首《催试官考较戏作》的杂文,意思是催促其他阅卷官,赶紧发榜!

八月十五夜,月色随处好。不择茅檐与市楼,况我官居似蓬岛。凤咮堂前野桔香,剑潭桥畔秋荷老。
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鲲鹏水击三千里,组练长驱十万夫。红旗青盖互明灭,黑沙白浪相吞屠。人生会合古难必,此景此行那两得。
愿君闻此添蜡烛,门外白袍如立鹄。

从这些留存至今的诗作文章中,一个人到中年、在官场混迹十几年的大男孩形象跃然纸上,三十五六岁了,毫无城府,心直口快,开心就喝酒饮茶旅行睡觉,不开心就写诗抱怨吐槽。
这样的好时光,怕是不多了。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