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好老师”征文|父子的恩师余庆生

 文乡枞阳 2021-07-29

征文启事|影响我一生的好老师



父子的恩师余庆生

作者:江光禄

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人,除了父母以外,就是好老师了。学生时代,我的授课老师不少于二十位,唯独余庆生老师对我的影响最大,时刻铭记于心,而且还是我父子二人的恩师。
其实余老师只教我两个学期的数学课,一九七七年下半年和一九七八年上半年。那时我上初二,有三个学期,由春季入学改为秋季入学,延期半年。余老师一边自己复习迎接高考,一边授课。
我的思绪回到四十多年前的青春岁月。我就读“七桥中学”,这是一所村办中学,坐落在七桥大队(那时村叫大队)中心位置,叶庄生产队(现在叫叶庄组)。四边都是土墼房盖瓦的学校教室和老师宿舍兼办公室,围成一个四合院,院内有两台由砖石拼成用水泥沙浆结面的乒乓球桌,南边中间有个通道便是学校大门,东南角有个侧门。大门外有个大操场,操场下面是公共厕所,操场都是黄土地面,逢下雨天泥土粘满脚面。操场上设有蓝球架、广播喇叭,灰白色的墙壁上用红漆刷上“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十二个大字。大门通道墙上印有雷锋同志的画像,“向雷锋同志学习”;印有毛主席的画像,“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教室的墙面上有许多毛主席语录:“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我的村庄“江岗”与学校一冲之隔,步行十分钟,我常常在家听预备铃声跑步到学校上课。江岗老师很多,执教于七桥中学的就有,校长江培元;老师:江龙民、江维民、江光玖、方光明、唐晓老。唐晓老是我家邻居,跟余庆生老师结成美满姻缘。
我从小学到初中一直就读于七桥中学,这里是我美好青春的乐园,是我求知的场所,是我有幸接受余老师教育的宝地。从童年走向少年,是从生理到心理发展变化及个性形成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遇到好老师是人生之幸。
七桥中学是村办的,也是初办的,教师几乎都是代课老师,主要是“永登中学”毕业的学生,经历“文革动乱”的学生,师资力量可想而知。余庆生老师的父亲是永登中学的优秀教师,他必定是永登中学优秀的高中毕业生。我清楚地记得,那时余老师二十出头,长方形脸,常笑露出两排不太整齐的牙齿,喜形于色,两眼微陷,但炯炯有神,个子不高,略显瘦削,却很精干。出人意料的是,余老师上课很有气场,语音清脆,口齿清楚,语言精练,思路清晰,循序渐进,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尤其写出一手好字,骨骼清秀,遒劲有力,优雅从容。粉笔板书快而好,令人赏心悦目。就连那些成绩不好一贯在课堂做小动作的同学,都恭恭敬敬地坐在那里不动。我脑子沿着余老师讲解的思路走,讲到哪里领悟到哪里。就连初一学的一些一知半解的知识,随着余老师讲课时的提醒、复述和应用,也都领悟通透了。我觉得余老师的数学课,学起来很轻松,也有了浓厚的兴趣。后来我的数学成绩在各科当中最突出,在班上也是名列前茅。
余老师还常告诫我们,学习要全面发展,各科要齐头并进。可惜当时缺乏英语老师,没有开英语课,这也是我后来高考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余老师在学校学习时,语文、数理化等各科全优,我想余老师之所以教数学是因为当时学校缺少数学老师。
余老师对人和蔼可亲,不管是成绩好的同学还是成绩差的同学都一视同仁,从来没有看到他体罚过学生,学生照样对他毕恭毕敬,从内心佩服他,敬重他。
我还利用课余时间向余老师学习书法,特别喜欢余老师的隶书字,清新洒脱,看起来总能让人耳目一新。牢牢记住余老师传授写隶书的要领:“蚕头雁尾,圆起圆收”。那些年写春联、书中堂派上用场。
可惜好景不长,八八年高考余老师顺利录取了,对于他是特大喜事,对于我是最大的憾事,对于初二那一届同学们及七桥中学都是很大的损失!
从此再也没有机会听余老师的课了,尤其是初三那一年特别幻想余老师重返我们的讲台,助我们一臂之力。余老师学业结束后分配到“新开中学”(前身是永登中学),即他的母校。而后又调到枞阳二中。
余老师在新开中学任教期间,我因刚结婚,又建新房,那是我人生最困难的时期,路过新开中学时,向余老师借了伍拾元钱(那时钱值钱),说年底还。可是到年底那些“小债主”纷纷上门讨债,心里准备还余老师的钱也没有了,估计余老师一定认为我这人不守信用,回家几天了不还钱,连个说法都没有。余老师年底见到我时点点头,有时,无言是最好的教育!我十分尴尬,不好意思解释。为了不让老师对我失望,我“拆东墙补西墙”,向别人借钱还了余老师。这件事我不曾提起,但从未忘记。感谢余老师让我懂得:人生之喜莫过于被人信任,人生之憾莫过于失信于人。 
在枞阳二中,余老师教我儿子数学,冥冥之中算是对我的补偿吧!儿子在余老师悉心教育下,数学成绩特别好!余老师还常向我儿子问我的情况。感激余老师在您培育盛开的百花园中还能记起一朵残花败柳。
光阴似箭,时光过得好快。余老师应该退休六七年了!现居合肥。在抖音平台见余老师没有变,神采奕奕,喜气洋洋,那真是诗意人生。诚祝余老师永葆青春,幸福安康!

来源:文乡枞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