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浅谈桂枝汤

 知了了 2021-07-29

起初学桂枝汤,总是一头雾水,好像无病不医,千变万化,让我摸不着头脑。之后读各种医案,才慢慢略懂其中奥妙,以下是我的一些浅见薄谈。

桂枝汤,被尊为“群方之祖”,虽在方剂书上被列为解表之方,在伤寒书上被列入太阳证篇,但其调营卫之功却使本方应用极广,凡病机为卫强营弱,营卫失和等,均可加减化裁用之。

方药分析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芍药三两,生姜三两,炙甘草二两,大枣十五枚。

方中桂枝辛温,温通卫阳,以散卫分之邪。芍药酸苦微寒,敛阴和营。两药一温一寒,一散一收,共奏调和营卫之效。再加姜草枣辅助桂芍行药力,又护卫脾胃。清代柯琴在《伤寒来苏集》中所言:“是方用桂枝发汗,即用芍药止汗;生姜之辛,佐桂以解肌;大枣之甘,助芍以和里,阴阳表里,并行而不悖,是刚柔相济,以为和也。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用以调和气血者,即以调和表里,且以调和诸药矣。”

桂枝汤发汗解肌,调和营卫。营气化生血液,营养周身;卫气护卫肌表,抵御外邪。营卫之气就如夫妻双方,夫妻和谐,家庭才能和睦,营卫相邪,机体才能正常运行。桂枝汤能调和营卫,故可以用来治疗由营卫不调所致的各类疾病。

医案分析

1、一切外感证久不愈者

患者姜某,男,41岁。因感冒数次服平热散汗剂太多,遂至全身酸痛无力,动则汗出,食睡不佳,心悸短气。似此小恙,竟病休50余天。就诊时,脉象缓弱无力,舌淡苔白。虽时值严冬,尚自汗津津。证属营卫不和,令服桂枝汤两剂。服药后自汗大减,其觉体轻身爽,诸症若失。后以饮食调养几天而愈。此类病证,如予阿司匹林、索米痛片之类,一汗再汗,不符合治疗原则;如与银翘散、桑菊饮等辛凉解表剂,会使肌表更虚,同样不对证。余用桂枝汤治疗表虚外感久不愈者数百例,一般服一二剂,即获隔夜之效。(《桂枝汤的临证应用体会》,门纯德)

《伤寒论》第12条:太阳中风,阳浮而阴弱,阳浮者,热自发;阴弱者,汗自出。啬啬恶寒,淅淅恶风,翕翕发热,鼻鸣干呕者,桂枝汤主之。之于太阳中风,外感风寒之邪是诱因,而体质虚弱才是发病的根本原因。病人一病再病,正气愈来愈虚,卫不顾外,营不养内,营阴外泄,故严冬时节,仍自汗津津。桂枝汤驱邪又兼养正,通过其发发微汗,使邪气随汗而出,且服药后“啜热稀粥,温覆取汗,而精义又在啜热稀粥,盖谷气内充,则外邪不复入,余邪不复留,方之妙用又如此。”

2.皮肤瘙痒

姚某某,女,32岁,家务,门诊号89694,1964年5月25曰初诊。

自诉:肌肤寒凛,已有数年,近来皮肤作痒,如虫行感。

检查:皮肤间无明显皮损,划痕试验阳性,舌苔薄,脉浮缓。证属血虚风邪外客,营卫不和,气血失调,以致肌肤失于濡养。

《巢氏病源》“夫人虚风邪中于营卫,溢于皮肤之间……故游奕偏体,状若虫行也。”治以调和营卫,养血祛风。

方用:桂枝一钱半,白芍、当归各三钱,生姜二片,大枣五枚,炙甘草一钱。十一剂后,肌肤瘙痒减轻,肢体寒凛亦渐温和,续服原方七剂获愈。(《浙江中医杂志》,1965)

这是我第一次见桂枝汤治疗皮肤病,百思不得其解,无论如何都不能将皮肤瘙痒和桂枝汤联系到一起。翻阅伤寒论后发现书中有两处描述皮肤瘙痒的条文。第23条“面色反有热色者,未欲解也,以其不能得小汗出,身必痒,宜桂枝麻黄各半汤。”身痒是由于邪欲在表,气血周身不利,汗欲出而不得出。第196条“阳明病,法多汗,反无汗,其身如虫行皮中状者,此以久虚故也。”邪克肌表,津液亏虚欲作汗而不得,于是出现了身痒如虫行皮中。再回归本病例中,是典型的风寒束表,营卫失调,寒凝经脉,气血周行不利,故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其他皮肤病病例诸如湿疹,丘疹等应用桂枝汤加减治疗时也是由于营卫失调。每每读之都惊叹中医的博大精深,桂枝汤的应用之广,但自己还是纠结于养血祛风之方,未得桂枝汤之精奥。

3.,慢性眼病

梁 x x, 男, 三十一岁。 自述, 眼不能睁大, 干涩怕光, 视物不清, 眼科诸法治疗三月不效。见其颜面色黄、 体质较差,白睛微红不肿, 脉象偏弱等征象。确认此非急性风火眼病,不能清热泻实, 又不宜大补气血。乃属整体营卫失调, 气血不和影响到局部, 使目失其养。令服桂枝汤三剂,时过一周,基本恢复正常。(《桂枝汤的临证应用体会》,门纯德)

患者营卫失调,气血不和,不能濡养眼睛,使眼睛干涩且视物不清,且患病已久,体质较差。方用桂枝汤,补虚又能调和营卫。

初读桂枝汤,便不甚了了。研读医案后,更惊叹其妙。但时至今日,仍不会应用桂枝汤。它恍如一座冰山,而我只窥得冰山一角的一块冰。医海漫漫,愿有一日能徜徉其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