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药说明书,为什么没有标明药物的寒热属性?

 风声之家 2021-07-30

2021-07-30

人都知道,中药的笫一特性,是中药书中对每一味药都有注明其寒热温凉的属性,目的是便于对证用药。而西药的说明书里,是没有标明药物的寒热属性的。这是西药跟中药的最大区别之一。

西药为什么没有寒热属性的说明?因为寒热属性不是物质,跟药物的分子式无关。一亿倍的电子显微镜,能看出哪个水是凉水?哪个水是热水?冰块的分子式,跟水蒸汽的分子式,有什么不同?整天只会把眼睛瞪在化学分子式上的西医专家,能看出冰块跟水蒸气的分子式有什么区别吗?

石膏性寒,硫磺性热,西医的电子显微镜,能看出哪个性寒?哪个性热吗?看了三百年,也看不出来吧?因为这寒性热性,是物质的物理性能,属于物理学范畴。正如一块带磁的磁石,跟另一块失磁的磁石,其化学分子式有什么区别?

中医是怎么知道药物食物的寒热属性的?是通过人体试验出来的。西药试验,都是小白鼠试验。人吃了巴豆,立即大泻不止。巴豆性热,善泻寒积。大黄芒硝,性大寒,善泻热积。如果二者反用,立有危亡之祸。寒积而用硝黄,不但泻不出来,更生胀满。热积而用巴豆,立即丧命。象这些问题,用小白鼠能试验出来吗?西医对此种种问题,都是一无所知的。因为他不知道哪个小白鼠的便秘是寒积?哪个小白鼠的便秘是热积。小白鼠不会说话,也不会让西医专家去看小白鼠的舌头,更不会让专家们去摸小白鼠的脉象,所以西药专家们,对各个小白鼠的体质,没有寒热的区别;对小白鼠的各种病症,没有寒热属性的区别。试验前提已经含混不清,所以试验得出的结论,全是一派胡言乱语。

中医怎么知道病因的寒热属性?刚才吃了刚炒的花生,立即引起牙痛,于是知道炒花生有火气,吃点黄连不痛了,于是知道黄连性凉,善去火气。今早起来牙痛,吃黄连无效,试吃桂枝细辛麻黄,很快就好了。于是知道是昨晚睡觉时受了风寒之邪,桂枝麻黄细辛,善去风寒之邪。吃芥菜,吃有保鲜剂的萝卜干,立即胃痛。吃了干姜附子能止痛,于是发现芥菜性寒,保鲜剂大寒大毒,万不能吃。所以每一种病的寒热属性,每一味药的寒热属性,都是人们在实际经历中体会出来的。並且代代相传,留给后人。

中国人口众多,历史悠久。历代医家,把发现的药物功能,都详载书上,让后人参考。经过几千年的不断积累,于是在东汉时期就出现了震惊世界的《伤寒杂病论》。按证用药,无不奇验。

病症完全一样,病因却有寒热虚实之分,因而用药就完全不同。比如胃痛腹痛,气滞偏热用四逆散;肝胆火气用大小柴胡汤;气血虚用小建中,肠胃冷用理中或大建中汤,……。西医查了三天三夜,也查不出腹痛原因,只好盲目止痛。还痛?说是癌症,割掉。于是一个小病治成了大病,然后人就完了。

几个月前,广东一女网友,肚子疼得要命,去医院查了六个科室,花了一千多元的检查费,查不出个屁来。只好微信求治。给她开一付小建中汤,药到病除。

最科学的西医,治起病来,为什么这么无能?连病因有寒热之分也不知道?连药物的属性有寒热之分也不知道?还整天以科学姿态自居,还整天攻击中医不科学。洋奴们跪舔洋医,都受到了最高赏赐,让他们早点去拜见玉皇大帝。

揭穿西医伪科学的本质,宣传中医的科学性,让中医护佑人民的健康。

民间中医陈彩声记于2021.7.30.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