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下李村拾镜

 苍松xujp 2021-07-30

下李村隶属于金溪县陆坊乡,始建于南唐,历时已逾千年。村中屋舍俨然,有古祠堂、古书院、古宅第、古官厅78幢,构成一个集中连片的明清古建筑群。

村庄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街巷多狭长通幽、宽窄不一、蜿蜒曲折、纵横交错。村中古道旁有流动的水渠,辅之以水塘,形成完整的村落布局。

村中宗祠、书院、进士府、官厅、民居等完好保存的各类型明清古建筑,其中三堂直进的进士府、门楼气派的丽江赞府、庄严肃穆的李氏宗祠、古桂飘香的书院、李氏大祠内的戏台,都是特色鲜明的建筑,建筑精美度极高。

别名“丽江赞府”的儒林第。

巷道深邃,门洞重重,自有一种雍容百年的气度。

村中名人宅第风格各异,多以先人功名官职命名,如大夫第、儒林第、州司马府等。凡官吏者,都设有宽敞的官厅,尽显官场气派;凡文人学士,都注重书房建设,雕刻花卉草木,以示文人清高。丽江赞府、校官别墅等,均建有一排马厩,当年武将南征北战、烈马嘶鸣之雄风犹存。公共设施普惠村民,除古书院、古排水设施、古巷道外,还有古井、古池塘,给世代族人生产、生活带来方便与安全。

“逢年山庄”。逢年意为丰年、鸿运年年。明洪武六年,村落风调雨顺,丰收有余,在此始建“逢年”门楼,栽种桂花树与罗汉松。洪武十六年拆改门楼为“逢年山房”。雍正元年,因兼本族文人会馆之功效,终定名为“逢年山庄”。

走进院门,千年的罗汉松和九百年的桂花树就种植在此,书院虽已变为民居,但依然古桂飘香。

“逢年山庄”一侧,是大夫第古建筑群。

“大夫第”东边两栋由曾任广丰县教谕,考绩最优,被赐以五品顶戴李文登的父亲于清光绪早期为其长孙、次孙所建。

西边两栋李文登的父亲于清光绪中晚期为其二房所生的两个儿子所建。李文登官虽不大,但经营书肆数家,富甲一方。

因以其祖父被封为奉政大夫为荣,则将其宅院标榜为“大夫第”。

“大夫第”里,一方天井,上露天光,厅堂采光全赖于此,下为石砌的天井。

天井中保存完好的遮光架,真不多见。

2015年下李村在开展新农村建设时,对大夫第古建筑群进行了修缮,并设为该村的“三馆”:村史馆、新风馆、民俗馆。

村史馆重点向后人介绍下李村的起源、概况、发展以及历史上的乡贤名人,体现了下李村崇德向善、重孝重义的优良传统,展示了下李村的历史沿革和村容巨变。

新风馆内设农家书屋,各类书籍齐全,方便村民查找资料,阅读学习。

民俗馆里摆放着犁、耙、水车、禾斛、独轮车等各类农具,墙上悬挂着蓑衣、镰刀、手秤等各种日常用具。村民用这种方式留住渐行渐远的农耕文化。

斑驳的犁耙,木制的鸡公车,插秧的划行器……一众老物件静静陈列,每一件都有一个自己的故事。

最令人敬佩的是:下李古村历来崇文重教,文风昌盛,人才辈出。据该村族谱载,仅明清两代全村就出过进士2人,大夫6人,太学生16人,担任州县官职8人,赐封儒林郎、登仕郎15人。近年来,该村考上硕士、博士研究生,在外成功创业的能人更是层出不穷。

这座大夫第里,流淌着下李村历史的血脉,深深的庭院,古旧的窗棂,无一不诉说着千百年来消散的繁华和存留的精神。

步入每幢古建筑,但见石雕、砖雕、木雕,应有尽有,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精美绝伦。

李氏祠堂,显得庄严肃穆。

祠堂门内,一座古戏台飞檐翘角,古色古香。

祠堂中厅,看戏的好地方。

祠堂上厅,“高兴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乘胜前进”的标语下,卧着一条红色的巨龙。

健庵公祠,建于清康熙十九年。上房老大健庵倡议建祠并投资三分之二,故名健庵公祠。因其祖曾获皇帝“荣封三代” 恩赐,故又名“荣封三代”祠堂。

健庵公祠门面上方直书“荣封三代”,这种直版的祠名也不多见。

20189月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