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将会减少?农场主和合作社耕种主导农业,是新型农民的舞台

 乡村播报 2021-07-30

自从实行包产到户,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农村实际人口就出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几乎所有的农村大学生进入城市就业,一部分农民自行购买了城市户口,一部分人在城市拥有了房子和产业,实际上的农民所占全国总人口的比例已经跌破50%。

农民会消失吗?

传统的小农经济下的农民迟早会消失,新型农民会撑起农村的一片天。包产到户以后,每个农民家庭都分配了一定面积的耕地,拥有了耕地使用权,但是一般的家庭实际可耕种土地只有2-5亩,最多也没有超过20亩,只能解决温饱问题,根本就不可能依靠耕地赚到足够的收入。于是就出现了年轻的劳动力出门搞副业,留下60岁以上的老人种植粮食、饲养土猪、土鸡等,再种上几棵果树和几分地蔬菜,就可以保证留在家里的人的基本生活。

自从1982年包产到户,很多地方都没有进行过土地小调整,80后以后的农民很多人已经是无地农民,他们娶妻生子都没有土地,这类人实际上已经对耕地没有感情,因为他们从来没有在耕地上得到过自己想要的东西。这些人很自然地想办法离开农村,在城市里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即便是失去劳动能力以后也不会回到农村。

重点项目建设已经让一部分农民丧失了耕地,这些人拿着补助的每亩3万元资金也只有进入城市去寻找落脚点,他们也不可能回到农村。

扶贫搬迁和自主搬迁的农民越来越多,他们实际上已经远离自己的家乡,不可能继续种植农作物,他们的耕地实际上已经被其他人种植,虽然现有的政策是可以实现土地流转,实际上他们的耕地因为地处边远和变现能力差,这些实际上并没有在耕地上获取经济收入的能力。

农民的身份很尴尬,他们有可能一辈子都在城市打工,因为没有进入企业或者工厂,他们并没有得到城市里人的退休金待遇,这批人在年老或者失去劳动能力以后还是会回到农村,因为农村可以种植粮食和蔬菜,可以养一头猪解决吃肉问题,可以减少各种水电费、物业费等各种开支。但是,长期生活在城市里面的农村人也知道,回到农村,也就意味着失去了城市的快捷和便利,会承受各种高物价带来的损失,自己的就医会变得困难,说不定死了多少天也不会被人发现,说不定因为摔一跤就可能致命。

农村现在的问题是,没有人种地,就会出现土地闲置现象,想要专心种地,耕地数量有限,想要流转土地,就要承担每亩地几百元的流转费,还要提防农民回来要地,也不敢种植多年生农作物,更要承担市场价格和市场需求量的高风险。

农民种地本来就没有多少利润,再加上流转费,流转土地的风险太大,况且农作物生产周期长,基本上没有利润可言,这就是很多地方耕地出现荒芜和流转土地荒芜的根本原因。

山区农民会消失,机械化耕作条件好的地区会留下一部分农民

在山区,机械化程度极低,全靠手工播种、管理和收获,出售粮食和其他经济作物也需要花费大量的费用,况且信息闭塞,有人收购的时候意味着涨价,没人收购的季节无法出售,一斤粮食最低少卖0.05元以上,经济作物的价格差在0.5-10元以上,大部分利润都被中间商赚走,农民也没有办法改变这种现实。

在这种情况下,深山和山沟里面的农民会首先离开农村,人口相对集中的村子也会出现空心村现象,集镇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以后,也会逐步向小县城、市级城市、省会城市、一线城市转移,不可避免,因为中国自始至终都在大力发展工业化,会需要大量的工人和服务业群体,更需要建筑行业、下水道、清洁工人等来满足城市生活的需求。

相对而言,大平原地区的农村,他们的耕地实际上早已经实行了机械化,播种的时候只需要准备好种子、化肥和农药,交给专业的人去做就可以,收获的时候只需要在地边数钱就行,因为小麦和玉米都可以直接卖钱,因为不需要劳动力,一亩地就可以收获500-1200元的收入,他们自然不愿意舍弃耕地。

农村会出现大量的农场主和合作社

农村总的发展趋势是集约化、规模化、机械化和科学化于一体的新的耕作模式,是各地根据当地的自然环境和光热资源进行合理布局的发展模式,一家一户几亩地的耕作模式适应不了新的发展需求,而流转土地成本太高、风险太大,也不是长久之计。

根据目前的发展趋势,农场主必然是一个新的模式。中国的农场主不是大量的吞并土地,而是一定区域的农民通过协商或者自发地将自己的土地进行托管,由一个人或者一个企业去运营,所取得的收益按照一定的比例返还给农民,实现利益均沾、风险共担的新的发展模式。这种新型农场,种植什么农作物,发展什么经济作物,养殖什么畜禽都有农场主说了算,获得的利益最大化,才是所有农民最愿意看到的。

合作社是农场的过渡模式,是农民自己生产农作物,由合作社提供信息、种子、化肥、农药和技术规范,并承担统一购销的盈利模式,这在很多地区已经会的成功,但是一家一户的生产,总的投入还是太大,浪费了一部分劳动力资源。也只有完全解放农场劳动力,放开手脚专心干一件事情,才是最正确的选择。合作社最终会被农场所替代。

总的来说,农民进入城市是趋势,农民在城市安家也是趋势,农民在城市找到生活的快乐也是趋势,愿意留在农村的人必然会承受更多的劳动量,也会有更多的机遇和风险,这是大势所趋,无可更改的事实。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