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学到大学,读个书咋就这么难

 绿衣5k33zxxu1e 2021-07-31

读书咋就这么难

作者  绿衣

小学两个极端:焦虑派与放任派

昨天和一同事去体检,她是满怀的焦虑,为啥?

当然是为她两岁的闺女选幼儿园读书的事情。

幼儿园和小学在我看来都没什么好选的,首选就近原则。

可是她不,她说她小区里的好几户人家都从幼儿园开始选了,他们把周边学校评估了一下,发现选读英才最好。

又说好几家专门买房到园艺山上面,就是为孩子读书,可见中国人民有钱的太多。

只是同事感叹道选个英才补到小学,加上补课费,要花几十万。

因为在英才幼儿园读上英才小学的希望才大一点,外面去考一百个里面大概能收四十个孩子,而幼儿园的学费又很贵,小学也不便宜。

我说你至少有两个公立幼儿园两个公立小学可以选,都不用给半分钱,而且这两个学校老师都可算你半个同事。

她说虽然这样,但是小区人都在英才私立去读了,所以……

还有一种家长认为孩子读小学呢要快乐成长,千万别被逼得心理不正常出问题了。

有一个小朋友就是他妈妈四十多岁才生的他,于是快乐和健康成长生活中的重中之重。

上学妈妈每天背书包都不说了,关键是这孩子作业不完成他妈妈总能帮他找到一大堆的理由,一会儿是他生病了,一会儿是做其他作业太晚了,一会儿是妈妈带他出去了,总之都有不得已的理由,所以妈妈希望老师别怪别批评她儿子。

上课迟到也是经常的,老师让在办公室补作业,一会儿感觉头晕,一会和肚子痛,接下去就会生病几天呆在家里。

其他种种为了孩子快乐之事不一而足。

但是无论焦虑型家长还是放任型家长到了五年级都开始着急了,不看重学习的家长 也加入到早已巨浪滔天的补课潮中去了。

唉,小升初招生政策的不稳定还是让家长觉得分数比较可靠。

成绩好哪个学校都想要,只有小学没法什么人都收,只有一个标准,年龄够了。

初高中:上课补课补课上课

如果说小学还有可能抑制一下疯狂的补课潮,那么到了初高中基本难得有人置身其外。

盛传一时的剧场效应那篇文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从不断延长的上课时间、愈演愈烈的补课到疯狂的作业、背书+作业的优秀老师最后到超级中学,一步一步地所有学生、家长和教师都沦陷其中,谁也逃不过。

现在哪个家长不说孩子学习辛苦?本来不用写那么多的作业不用上那么多的课,孩子个个背着比自己硕大的书包在学习与培训班里穿梭,没有时间锻炼、没有时间亲近大自然,没有时间睡足够的觉,得到的和原来一样的结果,除了少数幸儿真的逆袭了。

家长一边心痛自己的孩子被学习压弯了腰,一边掏空了自己的腰包。公立学校倒是不怎么交钱了,可是培训费用是越来越高,私立学校是越来越多越来越贵。最后却发现花了那么多钱,其实并没有得到素质教育,并没有让孩子实现阶层的跨越,高分低能、低分低能一如从前,关键是家长觉得自己牺牲了钱牺牲了工作接送孩子专程带孩子,可能孩子不领情,可能亲子关系恶化。

最终造成了父母为子女付出了全部,却养了只白眼狼。

老师呢?当然多被指上课不讲重点下课才讲,直接激化了家长、学生与教师间的矛盾,现在教育部一再发布不让在在职教师补课,于是教师要么走网上授课要么偷偷上一点课。

其实就算所有在职老师不补课,补课风就能止住吗?只是让一群没上过的课人去补而已,我就知道好几个与教学无关的人被请去培训机构上课了,这样的补课一定比老师补的好?

大学:留学生挤占好资源

本以为大学会好一点,可是可是,国外的留学生来挤占本国的资源了。

我国也有很多人出去留学,大部分都是家长掏腰包去留学的,给别国创造了大量的GDP和收入,而留学生到了我国马上反转。

 前几天江苏的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校方与学生互撕,现场双方情绪激动。

起因就是缘于于学校的一项决定,7月1号学生接到学校通知,被要求搬到旧宿舍楼,把好宿舍留给留学生,且“原先是6人一间的宿舍,到留学生手里就变成了2-3人一间”。

学生抱怨,为响应国家号召,寻求政策补贴,学校不计后果不计成本扩招海外留学生,结果就是400多人的宿舍楼要让给150人左右的留学生。

在自己国内,不是说国就是家吗?就相当于在自己家里却要腾屋给外人住,无论谁看来,都有鸠占鹊巢的意思。

7月9号晚上,老师到宿舍楼催促大家赶紧搬。先前为了逼学生搬走,学校改变课程安排,将学生实习的时间从几个月延长到一年,并以“不在学校上课”为由逼迫学生搬出宿舍,致使部分学生只能在校外租房。

而济南大学的学生因为天太热,在广播台上写歌呼吁安空调,学校回应很及时,得到不少赞。

没几天,运送空调的汽车开进了学校。学生心心念念半天,看到空调进来了,结果是给留学生换新的。

至于中国学生,因为电路负荷有限,学校正在改造,7月开工,工期50天,大家先熬着吧。

可怜的中国人!

留学生超国民待遇已经是常态。

 同一所大学里,内陆研究生每月领几百块的补贴,留学生就是本科生都往往能领到几千块。而国内本科生是要收费的哈,有点奖学金、助学金也不多。

据某高校老师说留学生一般每月补助一千多,而中国研究生也就每月五百,关键是他觉得补得有道理,他说中国人有钱!

2018年江苏对内陆博士后每年补贴5万,而在2014年,江苏对外国留学生的补助是5万到9万,纵然留学生不是人人有份,也已经高出内陆博士后很多了。

中国学生在自己国内读书交高价,去国外读同样交高价。

读个书咋就这么难呢?

多么希望在未来,有这么一所学校。

学校修建在树林里,小时候在与小朋友交往中学会合作、奔跑中学习自然知识,听着雨声、鸟声、虫子声开始了音乐课,看着彩虹、花朵学会调色。

年龄大一些上午上文化课,下午上兴趣课和社团活动,包括体育、音乐、美术、手工、舞蹈、话剧、诗歌、哲学、游戏、科技制作……

晚上,读本书,写文章,看电影,散步,开晚会,或者发呆。

周末,是郊游、体育比赛、社会实践或参观博物馆。

这样的学校应该并不贵,至少不会比上补习班贵。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