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不是你的痛苦

 新用户1296RLlw 2021-07-31

Deep-Sci:"-sci-"源自拉丁语的"scientia"(知识)

小科

物语

+

止于至善,就是一切的开始。

幸福是什么?

人们总是在追求幸福。

却总是迷失在路上。

相信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有一天,你突然遇到了一个事物,它让你怦然心动、快速着迷,于是有了渴望,于是孜孜以求。

然后你一路艰辛,披荆斩棘,终于有一天,你拥有了它。

却怅然若失。

是人性的贪婪使然吗?

也许不是。

也许只是因为你误解了幸福的本意。

幸福,不是一个最后的结果。

它是一个过程。

如果你只把它当做一个结果,那么幸福的感觉注定短暂。

你设定了一个目标,在千辛万苦实现它之后确实会很开心。

但是,这种开心的感觉会很快被适应,不会保持很久。

其实结果并不是最重要的,在过程中的感受才更重要。

有一个比较鸡汤的故事。

有人问上帝,人生一世,到底拥有什么。

拥有身体吗?拥有生命吗?拥有灵魂吗?

不,这些,都属于上帝。

人生一世,唯一拥有的,就是当下的每一刻。

那么,当下的每一刻又是什么呢?

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过,无,名天地之始。有,名天地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天地始于混沌。

生命起源于创造。

而人类的天性也在于创造。

无论是人类社会还是大自然都孕育于创造之中。

这一切都起源于不确定。

没有预设,没有必然,所以才有无限可能。


理解这种当下的幸福,其要义在于经历一种临在状态。

在临在的状态下,你需要全神贯注,集中注意力。

纷扰的思路、胡思乱想的白日梦、回忆和期望……一切都不复存在。

没有紧张和恐惧,似乎是空,似乎是满。

有的,只是一种警觉的临在。

很多人都经历过这种临在的状态,无思维、无情绪。

比如当你身处自然天地之间,感受到自然的美妙与神圣的时候。

比如当你凝视晴朗的夜空,惊叹其绝对的宁静和浩瀚的时候。

比如当你倾听森林中山泉的声音,或者万籁寂静的夏夜昆虫的鸣叫的时候。

你情绪平和、思绪清晰,完全地感受到当下时刻。

你卸下所有纷扰,尘世的包袱。

你体验到了这样的临在时刻。

当你看到一朵花的绽放,你会有什么感受?

很多的人思维用得太深,看到美丽的事物,或许会说:多么美丽的花呀!甚至回忆起一首优美的诗歌来感慨。

但是,如果没有真正用心体会,这朵花其实在他心里是不存在的。

他所知道和调用的,是一种机械式的心理标记。

过多的思维阻碍了真正的感受,也阻碍了真正的临在,让他对一切视而不见。

他们没法真正看到、感受到事物的本质和神圣,就像他们不了解自己一样。

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佛说,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这些话,耳熟能详,却少有人真正做得到。

其本质,还是源于对幸福的误会。


人类的很多痛苦,都是“想太多”造成的。

所谓的想太多,其实就是因为过多的思维。

越聪明的人,困扰就越多。

当下所产生的痛苦,很多时候都是对现状的抗拒和不接受。

思维会批判当下的状态,在这种抗拒下,人们永远无法达到“吾性自足”。

你会不断向前、向前,会不断地产生不满足,不断地由于这种不满足而产生负面情绪,从而痛苦。

究其本质,就是未被察觉的思维,控制了你的生活。

除非你能觉察到这一层,否则每个人都有一个痛苦之身。

他们来自过去所遭遇的痛苦的余痛,以及童年无意识的创伤。

光知道痛苦是一种幻觉和庸人自扰并不能让我们远离痛苦。

让痛苦消失最好的方法,就像量子力学中的现象一样,我们需要直接观察并认清它。

当你观察它的时候,它就会消失。

因为,在这个时候,一种错误的认同感——我就是我的痛苦——就会被打破。

一种更高级的意识状态就会产生,而这种状态,就是临在。

痛苦之身所栖息的“小我”,是非常害怕高级状态的意识之光的。

当然,这种临在状态不是一蹴而就的,痛苦会挣扎着占领主导权,双方会不断纠缠,展开拉锯战,痛苦或许还会再度控制你。

思维力越强的人,就越危险。

痛苦会转变为各种分析和判断,会戴着理性的面具来对你进行催眠。

这时候非常需要做的是,放弃思考、放下一切评判,只观察,只感受,进入到一个更加长远的时空当中。

对此,《大学》早有阐述,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止于至善,就是一切的开始。

▼ 不要再逃避

✨星星发亮是为了让每一个人有一天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星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