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Ta和你的关系怎么样,从你们之间的空间距离就能看得出来

 熙桓心理 2021-07-31

鸟儿在电线上站成一排 ,互相保持一定的间隔,谁也啄不到谁;陌生的顾客在餐厅里总是尽可能错开就座。

对此,心理学家少姆最早提出了个人空间的概念。

上海某作家曾在电视台做了一个有趣的节目,他请一位男青年在上海繁化的大街上有意地去紧跟着别人走,或紧挨着与别人并排着走,摄影师偷偷地拍下路人的反应。


结果,我们在电视上看到了那些被陌生青年侵犯了个人空间的路人表现出种种紧张和措手不及的窘态:

所有被跟随的路人都困惑或焦虑地看着这个青年人,其至很多路人慌不择路地跑进了附近的商店躲起来。


任何一个人,都需要在自己的周围有 一个自己把握的自我空间,它就像一个无形的“气泡”一样为自己“割据”了一定的“领域”。

而当这个自我空间被人触犯就会感到不舒服,不安全甚至恼怒起来。


一般来说,交往双方的人际关系以及所处情境决定着相互间自我空间的范围。

心理学家划分了4种区域或距离,各种距离都与对方的关系相称,即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

  • 亲密距离

陌生人进人这个领域时,会使人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排斥反应。

  • 个人距离

人们可以在这个范围内亲切交谈,又不致触犯对方的近身空间。

  • 社交距离

其中1米到2米之间通常是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处理私人事务的距离。例如在银行取款时要输人密码,银行会要求其他客户站在"米线”之外。

  • 公众距离

这是公众集会时采用的距离。一般有经验的老师会走下讲台朗谈课文,以提高语言的感染力。

人际交往的空间距离不是固定不变的,它具有一定的伸缩性

这依赖于具体情境、交谈双方的关系、社会地位、文化背景、性格特征、心境等。一般女性比男性的个人空间为小,生活中妇女比男子更互相靠近。

此外,人们对自我空间需要也会随具体情境的变化而变化。

例如,在拥挤的公共汽车上,人们无法考虑自我空间。若在较为空旷的公共场合,人们的空间距离就会扩大,如公园休息亭和较空的餐馆,别人毫无理由挨着自己坐下,就会引起怀疑和不自然的感觉。

根据美国人类学家爱德华·霍尔的观察,人际关系可以通过8种距离来判定。

密切距离——接近型
0.15米

为了爱抚、格斗、安慰、保护。如果最亲近的人长期不能在亲密距离中相处,会导致情感缺失,生理的不良反应。经常接受母亲抚摸的婴儿神经系统发育得快,比其他婴儿更活跃、体重增加得快。

密切距离——较近型
0.15米-0.45米

这是伸手能够触及到对方的距离。是关系比较密切的同伴之间的距离;也是在拥挤的电车中人与人之间不即不离的距离。

个体距离——接近型
0.45米-0.75米

这是能够拥抱或抓住对方的距离。对于对方的表情一目了然。

个体距离——稍近型
0.75米-1.20米

这是双方同时伸手才能触及的距离,这是对人有所要求时应有的一种距离。

社会距离——接近型
1.20米-2.10米

这是超越身体能接触的界限,是办事时同事之间所处的一种距离

社会距离——远离型
2.10米-3.60米

这是为便于工作保持的距离,工作时既可以不受他人影响,又不给别人增添麻烦。夫妻在家时,保持这种距离,可以互不干扰。

公众距离——接近型
3.60米-7.50米

如果彼此之间保持4米左右的距离,说明彼此之间有许多问题、思想待解决与交流。

公众距离——远离型
7.50米

讲演时可采用,彼此互不相扰。

人际交往中,亲密距离与个人距离通常都是在非正式社交情境中使用,在正式社交场合则使用社交距离。


社会地位不同,交往的自我空间距离也有差异。一般说来,有权力有地位的人对于个人空间的需求相应会大一些。


如果你是第一次遇到某些人,那么,对腿部和脚部行为的观察就变得尤其重要。这些动作能告诉你对方对你的感觉


当第一次见到什么人时,我们通常会上前与对方握手,并保持良好的目光接触,然后后退一步,等待对方的反应。通常会有以下三种结果:

(a)这个人待在原地不动,这时对方对这样的距离感到满意;

(b)这个人会后退一步或稍稍移开一些,这说明对方需要更大的空间,或不想再待在这儿;

(c)这个人上前一步,离你更近一些,这说明对方喜欢与你相处或喜欢与你交谈。

然后在此基础上,你就可以选择和决定进行交流的方式,以期达到较好的效果。

记住,双脚是我们身体中最诚实的部分。如果一个人需要更多的空间,我们应该满足对方的需求。

如果对方感到很舒适,我们可以不必考虑距离问题。但是,如果对方上前一步,你就会知道他们愿意离你再近一些。


在社交场合中,这是一种非常有用的信息。但是,你应该根据自己对空间的舒适感设定一个距离底线。

ENDING
熙桓心语

每个人的身体周围都存在着一个空间范围,对它的侵犯和干扰将会引起人的焦虑和不安。

我们了解了交往中人们所需的自我空间及适当的交往距离,就能有意识地选择与人交往的最佳距离。

而且,通过空间距离的信息,还可以很好地了解一个人的实际社会地位、性格以及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更好地进行人际交往。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