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你到底因为什么而焦虑?刘擎教授有这20条思考

 Bond72 2021-07-31

你焦虑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为什么总感觉“一切皆有可能,但我却无能为力”?

为什么金钱会成为当今普遍流行的支配性的目标?

只要能赚钱就一定是个好组织吗?

可以将通往幸福的手段和幸福本身分离吗?

为何你想“活出真正的自我”,但到处都是雷同的自我?

……

这些问题很难回答,但你有没有想过,这些问题为什么会如此扎心?这些问题的本质是什么?能否在哲学上找到解释?乃至最终找到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

比如第一个问题,有人认为焦虑源自实力与野心的不匹配,这种观点不无道理,但我们要如何解释现代社会中焦虑的普遍性呢?即无论一个人成功还是失败,都难逃焦虑?

生活在焦虑遍布的社会环境里的我们要如何走出困局呢?

在《奇葩说》第七季的节目上,作为常驻导师的他强调说,即便个体无力改变现状、能力有限,但我们还是要对不合理的现象保持质疑和批判的态度。因为“人是作为目的的存在,而不仅仅是任何发展的工具”。这番有见地又不失温度的话使他圈粉无数。

刘擎,大观学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世界政治与当代政治思潮等,对个人和组织在现代社会面临的“自我”相关问题有着长期的关注和研究。

本周六,刘擎教授将做客混沌,混沌君从刘擎教授那里精挑细选了20个精彩观点,提前剧透给大家:

你到底因为什么而焦虑?刘擎教授有这20条思考

01 自我是一个奇怪的问题:不问自知,深究不明。

02 人的心灵结构非常复杂,而且彼此是相冲突的。

03 人的多重身份会相互紧张,需要整合。

04

叙事性的自我,是你讲了一个关于自我的故事,自我才真正形成。

05

组织的自我需要通过讲一个所有人都能信奉、同意和接受的故事来实现。

06

要一个人幸福是一件很难的事情,因为幸福不是一个可以抽取过程的结果。

07

有主观的自我,有关系中的自我,还有一个特别反思性的旁观视角的自我,所以一个关于自我的故事,它一定是一个多线条的复调音乐。

08

传统社会里,人生剧本是共享的,意义是给定的,但现代社会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原创剧本,要对自己的行动做出意义的阐释。

09

我们个人无法创造意义和价值,需要仰赖社会文化背景,是有约束的。

10

因为社会给我们提供的丰富性,我们总可以局部地逃离社会,这是现代启蒙的意义。

(点击小程序,第一时间预约听课)

11

人只有在遇到另外一个洞穴的时候,才知道自己活在一个洞穴里,才发现了自己生活的相对性。

12

哈贝马斯把现代世界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系统,带有工具理性,另外一个是生活世界,不能仅靠工具理性来支撑。

13

当我们的世界完全被GDP左右,我们对效益的理解、对目标的理解会非常狭隘。

14

哲学的作用在于启明,带来反思,提供反思的资源,引导一种对生活新的想象和探索。

15

人的存在是不断地成为什么的自为之在,你永远可以重新开始,可以Becoming。

16

片刻美好的体验只是生命海洋中的岛屿,而我们要重建一个生活世界,要抵御这个系统对我们殖民的理想,是开辟新大陆的世界。

17

另一种生活会不会一定是更好的生活,没有标准,这种判断的负担是现代的一个困境。

18

一方面没什么不可以,一方面实现能力受限且判断负担过重,是现代人精神困境的基本结构。

19

对外部世界保持开放,并不意味着我们自己所有信念都不值得坚持,这需要结合具体情境去辨析。

20

在塑造自我的过程当中,并不一定需要学科性的哲学,但是多多少少需要一种哲学的智慧和哲学的思维方式。

(点击小程序,第一时间预约听课)

在本周六的首播课程《刘擎:如何在迷失中找到“自我”》中,刘擎教授将从“自我”讲起,为大家解密现代人焦虑的思想根源,以及现代人要如何冲出焦虑的魔咒,在哲学养成中寻求解决方案。

刘擎教授的课程大纲如下:

第一部分:自我的构成及其难题

一、自我何以成为问题?

二、认识你自己:我是谁?

三、意义的多重维度:自我故事的构成要素

第二部分:个人主义时代的来临

一、自我观念的现代转变何以发生?

二、当代的挑战:“我愿意”然后呢?

三、现代商业文明与组织中的个人

第三部分:反思现代人的焦虑

一、现代人为什么陷入焦虑?

二、三种场域中焦虑

三、结语:哲学何为?恢复生命的整体视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