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魅力上海游记17一一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zzm1008图书馆 2021-07-31
乔老爷
07-10
阅读 301
关注
来自话题
#魅力上海游记
863篇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再现了二、三十年代上海的人文风情,并以独特的文博景观和典雅的文化品位成为上海的旅游热点之一,也是“上海十大休闲街”之一。

牌楼内径高4米、宽3.8米,具有上海石库门建筑的风格。牌楼上方为上海市老领导汪道涵亲笔题写的“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街名,让人迎面就感受到浓郁的文化气息。

多伦路原名窦乐安路(Darroch Road),以曾受到清朝光绪帝接见的英国传教士窦乐安命名。

永安里,全长约八十多米,1930年之后建造。2005年10月31日确定为上海市第四批优秀历史建筑。中西结合的民居,与周围花园洋房并没有形成太大反差,反而感觉蛮有特点。

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柔石、冯雪峰及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等,都曾经在这条小街上生活居住过,中华艺术大学旧址曾经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的会场,丁玲、沈尹默、夏衍、瞿秋白、许幸之、潘汉年、张爱萍都在这条小街上活动过;抗战胜利后,这里还有汤恩伯、孔祥熙和白崇禧的公馆,台湾著名作家白先勇的童年就是在多伦路210号的白公馆里度过的,在一条500多米的小街上集中了如此多的著名人士遗迹在上海是罕见的。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会稽县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1936年10月19日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

茅盾(1896年7月4日-1981年3月27日),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以及社会活动家。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

郭沫若(1892年11月16日-1978年6月12日),是中国新诗的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1952年4月9日郭沫若获得“加强国际和平”斯大林国际奖。 1978年6月12日在北京逝世;根据其遗嘱,他的骨灰洒在山西大寨人民公社的梯田中。

叶圣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江苏苏州人,是中国现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及出版人。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1988年2月16日于北京逝世,享年94岁。

柔石:(1902—1931),浙江宁海人。共产党员,1928年到上海从事革命文学运动,曾任《语丝》编辑,并与鲁迅先生同办“朝花社”。1931年1月在上海被捕,同年2月7日与殷夫、欧阳立安等二十三位同志同被国民党反动派秘密杀害。牺牲后,鲁迅曾写《为了忘却的纪念》一文,追悼他和其他死难同志。

冯雪峰(1903年6月2日—1976年1月31日)浙江义乌人,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76年1月31日患肺癌去世。

瞿秋白,1899年1月29日生于江苏常州,是中国共产党早期主要领导人之一,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卓越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理论家和宣传家,中国革命文学事业的重要奠基者之一。1935年2月在福建长汀县被国民党军逮捕,6月18日慷慨就义,时年36岁。

沈尹默,祖籍浙江湖州,1883年生于今陕西安康市,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71年6月1日,带着满怀抑郁的心情在上海与世长辞。

丁玲(1904年10月12日--1986年3月4日),原名蒋伟,字冰之,笔名彬芷、从喧等,湖南临澧人。现代女作家、散文家。 1986年3月4日因病在北京逝世,享年82岁。

内山完造(1885年—1959年),日本冈山人,1916——1947年一直居住在中国,主要经营内山书店。内山完造是鲁迅先生的挚友,自起汉名邬其山。晚年从事日中友好工作,1959年9月20日在北京协和医院病逝,葬于上海万国公墓。

内山书店

鲁迅、茅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及丁玲、柔石等左联作家的文学活动,铸就了多伦路“现代文学重镇”的文学地位。

多伦路93号,建于1920年,为当时抗战积极分子七君子之一王造的故居。如今的1920已没有了昔日的风采,现代的装饰让这幢古老的小楼焕然一新,只是经百年风雨的轮廓,还依稀可看出昔日的模样。现为osage艺术空间。

从瞿秋白、陈望道、赵世炎、王造时到内山完造积淀成今天多伦路上浓厚的文化气息,使人流连忘返。

多伦路189号,赵世炎故居,赵世炎 - 中国共产党早期领导人 ,重庆酉阳人。中国共产党早期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传播者、著名的工人运动领袖。

“鸿德堂”位于多伦路59号。始建于1928年。建筑面积700平方米。主楼坐南朝北,3层楼房,第四层为明钟楼,整幢建筑极具中国庙宇风格。在基督教堂的建筑中实属罕见。教堂属基督教长老会。其建筑经费主要由中国教友捐献,还有部分经费是美国传教士费启鸿支持的,为纪念费启鸿,故以“鸿德堂”三字为教堂之名。

鸿德堂

上海基督教鸿德堂唱诗班在一对新人的结婚典礼上为新人唱诗。

1958年,鸿德堂称为虹口区联合礼拜场所。1992年,该堂恢复开放,现为 景灵堂分堂。1994年3月,鸿德堂被列为上海市保护建筑。

崇宝堂:上海崇宝堂古玩艺术品有限公司,是由历经数十载积累,以其严谨的鉴赏理念和孜孜不倦的勤奋态度、收藏了极具御用之韵味的各类“官窑”瓷器。

多伦路250号,原来是孔子的第七十五代孙,中国“四大家族”之一孔祥熙所有。这是一幢具有东方阿拉伯伊斯兰建筑风格的砖木结构2层楼住宅,建于民国13年(1924年)。

上海多伦路66号建筑约于1920年由薛氏建造,人称“薛公馆”。    该建筑外观为青砖砌筑,周围有较大庭院,主体部分原来是外廊式建筑,形式上受英国乔治王朝时期风格的影响,入口门廊呈现古典主义样式。   抗日战争时期这里曾作为侵华日军海军武官的驻地。

多伦路上走一走,你一定还能领略到百年上海滩演绎的民俗风情。

“源宝楼”,是上海著名书画家在社区书画交流笔会的场所,

“源宝楼”外的免费看书处每天吸引许许多多的读书爱好者。

多伦路119号“夕拾钟搂” 名称取自鲁迅先生著名文集《朝花夕拾》。钟楼顶端所置机器人为上海交通大学高新技术产品。其古钟为青铜冶铸。整幢钟楼棂体用花岗石砌成,既表现超越时空的动感,又有凝重的哲人气质。可以准确报时,并能简略地向您介绍本地区近代历史演变的大事典故。

临街而立的古典住宅,或华贵或质朴,这其间的每一扇窗 、每一片砖瓦,都曾经留下过那些历史人物的痕迹。

老电影咖啡馆是多伦路上非常有名的老字号Café,坐落在一座小洋房内,店里的背投式电视不间断地播放着黑白片子,从无声时代到三四十年代,国内、国外的经典影片。

《上海老茶馆》是假期休闲,品茶,欣赏古董,名画的首选去处。多伦路文化街上的建筑,或是步行街两边的一家家小商铺,陈列的都是沉淀着中国百年文化底蕴的精髓。

多伦路的路面用石块铺成,路两边的各式洋楼涂饰一新,门面洞开,皆为雅商,字画,古董,红木器具,一路列过去,甚是风雅。

虹桥火锅店

玉工坊

良友轩

海派画廊

禧勃坊

老旧书店

真集轩

古玩店

毛主席像章藏馆

知音草堂

多伦路145号,建成于二十年代,外廊与柱式及砖墙的线条,突出显示其富有代表性的美洲殖民地式建筑风格。曾作为左翼中华艺术大学校址和学生宿舍。现为左联纪念馆和十大文化名人展馆。

对老上海来说,“弹格路”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它有几百年的历史。由卵石、块石铺筑的“弹格路”,在上世纪50年代达到鼎盛期,全市约有400条,总长达800公里。

纯宝棠

东横浜路

孩提时代

他们是一帮老顽童,解放初期的上海马路边和上海的弄堂里到处能看到儿童们玩乐的身影。现在他们是返老回童,体会孩提时代的欢乐!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是一个当代艺术国际化交流的平台。她以'原创性、学术性、国际性'为办馆理念,以'传承历史文脉、创新当代艺术'为宗旨,具有展览、研究、教育、收藏、交流五大功能,是中国第一个为当代艺术服务的专业化现代美术馆。

上海现代儿童美术馆特聘中国美术家协会少儿艺委会主任尹少淳为名誉馆长,著名美术评论家、学者朱国荣为馆长,多年来为本馆的发展他们做出了极大的支持和贡献。在中国儿童美术教育界享有盛誉的薛文彪为执行馆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