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谢颐城:杜甫七律《雨不绝》新解

 飓风居主人 2021-07-31

谢颐城:杜甫七律《雨不绝》新解

傅抱石:杜甫

 

 

 

国学数典论坛古代文学研究版面版主siomnting《杜甫七律全注》连载几个月,到166楼已全部发完。工程浩大,令人钦佩。这是我在119楼发的跟帖,对他所引据的清儒仇兆鳌的观点提出了不同意见,且被版主慷慨大度接受。这次讨论充分见证了国学数典论坛的学术氛围,和学术讨论求真求实的严肃态度。留此存档。 

 

119

X1ch:

 

雨不绝

  

鸣雨既过渐细微,映空摇飏如丝飞。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

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

眼边江舸何匆促,未待安流逆浪归。

 

  杜甫这首诗最大的毛病是:“舞石”典故用得突兀,不协调。我极不喜欢。

 

另外,“舞石旋应将乳子,行云莫自湿仙衣”,仇注:“舞燕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也不对。兄以为“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雨点。”大概也是受仇注误导。

 

我的观点和浦起龙相似。浦起龙《读杜心解》:“望晴之词,祝其止舞而挟子以游,停云而振衣适志,已引动欲归义。乳子本说燕雏,仙衣本说神女,公乃借形挈家归去之志也,运古入化。”[《读杜心解》3p667]

 

对蒲氏的“运古入化”的评语,绝对不能接受。我认为:杜甫借“舞石”“将乳子”,表示自己将“挈家归去”,这是对的;借巫山神女的典故“行云莫自湿仙衣”,是提醒自己不能只顾“行云”、游览潇洒,而延误了归程。我的翻译较能表达出我的观点。

 

喧哗的雨已经过去、逐渐变得细微,映着天空摇漾的是如丝的细雨飘飞

石阶前小草沾了泥并不脏乱,院子里柳条上的风也陡然变得稀少起来

舞石应立即带着乳子起飞,且不要因播撒云层濡湿自己的仙衣

眼前江船何其匆促,不等到江流平静就迎着风浪归去。

 

不知兄以为如何?盼指教。

 

 

120

Siomnting:

 

谢谢兄的指教,我仔细想了想,觉得您是对的,看来当时考虑的不够仔细。关于这一点,我将在下次予以修改。

 

 

附:91Siomnting的集注

 

雨不绝

  

鸣雨既过渐细微1,映空摇飏如丝飞2

阶前短草泥不乱,院里长条风乍稀3

舞石旋应将乳子4,行云莫自湿仙衣5

眼边江舸何匆促6,未待安流逆浪归7

 

[年代] 此诗当作于大历元年(766),杜甫55

[地点] 夔州(今重庆奉节)

[题解] 是年可能雨水较多,此时杜甫还有其他数首诗咏雨。

 

【注释】

 

1 鸣雨:雷雨。关于“渐细微”,边连宝言:大雨易绝,细雨难绝。大雨过而继以细雨,则倍难绝。谚所谓雨后毛不晴也。

 

2 映空,犹阴空,天色昏暗。《通俗文》:日阴曰映。

飏(音扬),飞扬。如丝飞,指细雨绵绵。雨如丝,语出晋张协《杂诗》:密雨如散丝。

 

3 长条,指柳树枝条,例如庾信诗“河边杨柳百尺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杨柳歌),以及杜甫绝句“隔户杨柳弱嫋嫋,狂风挽断最长条”。有人认为“长条”指雨,恐非。

 

仇注:草不沾污,见雨之微。风虽乍稀,雨仍未止也。

 

4 本句用典。舞石将乳子,见于《水经注》卷38:湘水东南流径石燕山东,其山有石一,绀而状燕,因以名山。其石或大或小,若母子焉。及其雷风相薄,则石燕群飞,颉颃如真燕矣。

旋应:很快。将:带领。这句是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雨点。

 

5 《杜律演义》:莫自湿,劝神女莫久行雨,而自湿其衣也。仇注:舞燕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

 

这里也用了一个典故,出自战国时期宋玉的《高唐赋》序:昔者先王(指楚怀王)尝游高唐。怠而昼寝,梦见一妇人,曰:“妾,巫山之女也,为高唐之客,闻君游高唐,愿荐枕席。”王因幸之,去而辞曰:“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6 舸(音葛):船。何:何其。匆促:匆忙、仓促。

 

7 这句是说,未等水流平稳,就逆流而归,匆忙回家。杜甫长期飘零在外,尾联这么写,也可能暗含有自己有家难回的感慨。

 

原帖地址:http://bbs./viewthread.php?tid=261876&extra=&page=4

 

 

2009-10-21(19:53)更新
又注:

 

  学人之间的讨论往往是点到即止,为什么呢?因为要顾及对方面子,对方是专家学者,又是版主,措辞不能造次。“舞石旋应将乳子”,版主把它注为“用传说中石燕来形容风中的雨点。”,是大错特错了。杜甫用“舞石旋应将乳子”,比喻自己立即要像舞石那样挈儿将雏上路了,“舞石”“将乳子”和“风中的雨点”毫无关系。至于仇兆鳌把这两句注解为:“舞燕将子,记暮春雨;行云湿衣,切巫山雨。”也是全错。“舞燕将子”句和“暮春雨”无关,“行云湿衣”句和“巫山雨”也毫无关系。

 

  帖子中,我说我和浦起龙观点相似,并不是我受浦起龙的启发。恰恰相反,我是写完之后,才想起浦起龙的书,查了查,发现和我观点相似。当然这样说毫无意义。因为不管我受没受他启发,浦起龙的观点总在我之前。浦起龙《读杜心解》:“五、六,望晴之词,祝其止舞而挟子以游,停云而振衣适志,已引动欲归意。'乳子’本说燕雏,'仙衣’本说神女,公乃借形挈家归去之志也,运古入化。”[《读杜心解》3p667]。


  其实,浦起龙分析的也不是很明白。把颔联说成是“望晴之词”,最起码证明他认为“湿仙衣”是写雨,否。这两句皆和雨无关,“旋应”是立即、即刻、当该,表示我应该立即,像“舞石”“将乳子”,也就是挈儿将雏动身出发,不应但顾“行云”而濡湿了“仙衣”,诗人想象在云中游玩必然会湿了衣服,行云指自己的四处游玩,说白了就是:不能光顾了玩了,应立即挈儿将雏动身回家。浦起龙除了“已引动欲归意”、“借形挈家归去之志”这几句明白以外,其他也都含混其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