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上新 | 这个“消肿”小茶饮,能快速排掉身体废水

  平凡的人 2021-08-01
最近三伏天的雨好多,你会「变肿」吗?

早上起来,眼睛睁不开,双眼皮直接变成单眼皮;脸像充了气一样,很浮肿。等到了晚上,小腿又胀胀的,胖了一大圈


这些都是湿气外溢在皮肤的表现。万幸的是,这种程度的湿气属于「有形之水」,看起来明显但消的也快~
 
很多朋友会选择喝咖啡,借由它苦温燥湿的作用,快速化解一部分湿气。但咖啡会调动体内阳气,阳虚的朋友容易越喝越虚。
 
专门准备了个小茶饮
可以毫不费力地对付“水肿”


给你们推荐一个可以代替咖啡的“消肿小茶饮”:玉米须茶——它很温和,不需要调动阳气,也不会伤胃,即使是孕妇妈妈每天也能喝。
 
小时候在田野旁长大的朋友,肯定对玉米须一点都不陌生,它就像玉米头上的一把“头发”↓


中医讲玉米须味甘、淡,性平,能利尿消肿,清血热。

玉米须很难得的一点是,大部分祛湿利水的食材,因为需要向下疏泄,都会比较寒凉,比如薏仁、冬瓜等食材,很多体虚体寒的朋友不太敢吃。
 
但玉米须却很温和,在古人看来,它利水祛湿的功效是天生自带的,所以不伤身。


因为玉米须是玉米的花穗,能从上向下输送花粉,所以自带疏通+下行的功效。
 
还有一个观点来自于中医里的法象学,古人认为玉米须本身丝丝缕缕的样子,特别像人体的经络,会有传导和输送的作用。


很多朋友喝完玉米须茶之后,会很快想上厕所,就是玉米须茶正在排出湿气的表现。每天上午这样喝一壶,「水肿」的情况会好转许多。
 
只要利湿,或多或少都会耗点气
还要搭配其他食材,才更安稳

 
玉米须茶虽然性平,但从中医的角度来说,凡是利湿的食物,或多或少都有些耗气,所以想要长期饮用,最好搭配上其他食物一起配伍,才更安稳。

和武老师讨论之后,和玉米须一起搭配了:玉米、大麦和玉竹。


玉米和玉米须是一种同源互补的关系。它们俩都有利尿的功效,但玉米须侧重于清,不补;玉米则还有一定健脾的功效。
 
所以玉米和玉米须如果能一起吃最好的,能互相平衡


搭配的大麦是为了加强茶饮补虚的力量。

《证类本草》记载说:大麦,补虚劣,壮血脉,益颜色,实五脏,化谷食。久食令人肥白,滑肌肤。




大麦是种子,所含的生发之力最强。一粒小小的种子埋在地里,能长出大树,结出果实,因此种子是植物里最具有活力和营养的部分,天生就有很强的补虚之力。

此外,大麦入脾经,搭配玉米能增强养护脾胃的作用

 
最后还有一味非常关键的食材:玉竹。玉竹在这个茶方里,是用来滋养津液的。
 
原因是玉米须祛的湿是身体里的“废水”,当废水排干净之后,就需要及时补充“好水”进去,这里的好水指的就是津液。


说到这里,可能会有朋友担心说,玉竹会不会有些寒凉。在中医看来,玉竹属于甘寒,其实是比较平和的。

甘有补中益气、调和脾胃的作用,并且由于土生金,也能润肺。在功效上,和“寒”是相抵的关系。


中医用这类食材,更多取的是“甘味”来滋阴。真正寒凉的是“酸寒”和“苦寒”,功效更同源,比如枳实、栀子等。
 
所以整个小茶饮这样搭配下来,做到了有清有补,是真正可以长期饮用的“消肿”茶。
 
最后说说它和清舒茶的关系


可能很多老朋友会有疑惑,玉米须茶和同样能祛湿的清舒茶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最开始制作这款小茶饮的想法很简单,每年入夏后,分享的很多祛湿方法,都会有孕妇妈妈留言说,自己能不能喝?


但因为孕期体质敏感,大部分祛湿的食材又带有一些寒性,一直没有给孕妇妈妈搭配出合适的祛湿茶饮。
 
这次准备的玉米须茶,有个最大的特点就是温和,不需要区分体质,寒湿、湿热都可以饮用,孕妇和哺乳期的妈妈也能喝。

 
玉米须茶主要针对“有形之水”,比如水肿或者痰饮,它作用的效果很快,能明显感觉身体的湿气被清理了。
 
清舒茶主要针对的是“无形之水”,也就是湿气产生的根源,通过健脾、祛湿等方式,来推动身体自愈力,相对来说见效时间更长。

主要是从精神、食欲这些比较主观的部分,慢慢感受到身体的好转。

 
 
一般来说,我们是建议玉米须茶喝清舒茶一起饮用,效果更好,既可以让明显的水湿之气尽快排除,缓解湿气给身体带来的不适,也能够调理到脾胃,扫清湿气的来源。
 
但如果你是孕妈妈,暂时只饮用玉米须茶,帮助缓解身体水肿就可以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