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引起血糖升高的十类药物,收藏!

 健康快乐有财 2021-08-01

当血糖值高于正常范围即为高血糖。高血糖也是通常大家所说“三高”中的一高。另外“两高”分别是高血压和高脂血症。空腹血糖正常值在3.9-6.1 mmol/L之间,餐后两小时血糖的正常值在7.8 mmol/L以下,如果高于这一范围,称为高血糖。正常情况下,人体能够通过激素调节和神经调节这两大调节系统确保血糖的来源与去路保持平衡,使血糖维持在一定水平。但是在遗传因素(如糖尿病家族史)与环境因素(如不合理的膳食、肥胖、用药等)的共同作用下,两大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就会出现血糖水平的升高。

短时间、一次性的高血糖对人体无严重损害。比如在应激状态下或情绪激动、高度紧张时,可出现短暂的高血糖;一次进食大量的糖类,也可出现短暂高血糖;随后,血糖水平逐渐恢复正常。然而长期的高血糖会使全身各个组织器官发生病变,导致急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如失水、电解质紊乱、营养缺乏、抵抗力下降、肾功能受损、神经病变、眼底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因此,控制高血糖势在必行。

由于糖尿病病人胰岛素分泌不足等原因,糖尿病人神经细胞中的葡萄糖含量通常都会比正常人要高。这些葡萄糖在血液的催化下,会转换成山梨醇,然后再转换成果糖,导致神经细胞里的渗透压增高,从而使神经出现异常。此外由于糖尿病人体内的血糖浓度高,神经细胞里的蛋白质也很容易发生糖化反应,导致神经细胞发生肿胀,从而引起糖尿病神经性病变的发生。  

糖尿病神经性病变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枢性神经病变,另一类是周围性神经病变。中枢性神经病变主要包括脑部和脊髓,除了会让肢体的感觉和大脑的运转出现异常以外,还有可能会影响味觉。周围性神经病变主要包括4类,分别是脑神经、感觉神经、自主神经和运动神经病变。

在治疗非糖尿病相关的疾病时,以下十类药物可能引起高血糖,需要引起注意!

一、降压药

有些降压药可增加发生糖耐量损害的风险,引发糖尿病或恶化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控制。

✎利尿剂

吲哚帕胺是最常用的一种利尿类降压药,该药会引起个别病人血糖升高,但对于没有糖代谢异常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的血糖影响很小。而对于已有糖代谢异常(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尤其是糖尿病患者,要慎用。
利尿剂中氢氯噻嗪、吲达帕胺的主要不良反应为空腹血糖升高;苄氟噻嗪、双氢克尿噻等利尿剂,在降压的同时会导致低钾血症,抑制胰岛素的分泌,从而增加高血糖的危险。因此,糖尿病患者使用该类药品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隐形糖尿病患者可因此出现症状。

✎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例如美托洛尔奈比洛尔普萘洛尔等,对糖、脂代谢均可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机制是抑制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并影响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从而引发或加重胰岛素抵抗。

二、激素类药物:


糖皮质激素类

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使用可能导致类固醇性糖尿病。各种糖皮质激素均可引起血糖升高,如醋酸可的松、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等。其引发血糖升高的机制是通过促进脂肪生成和糖原异生、减少机体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糖原合成等而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血糖升高的程度与使用品种、剂量、时间、给药方式有关。

性激素类

口服避孕药主要成分为雌激素与孕激素。其对糖耐量的影响与剂量有关,剂量越大对糖耐量和胰岛素抵抗影响越大。通常停药后可恢复正常。左炔诺孕酮对糖代谢的影响最明显,甲地孕酮较小。

生长激素类

采用生长激素治疗可使体内的脂质构成发生有益的变化,但是这种疗法的不良反应是引起关节痛、腕管综合征和血糖升高。

甲状腺激素类

左甲状腺素钠、碘塞罗宁钠可使胰岛素水平下降,糖尿病患者服用后宜适当增加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剂量。


三、免疫抑制药

可引起血糖升高的免疫抑制剂有环孢素A、他克莫司、麦考酚酯。该类药物多用于器官移植后的排异反应预防。其引发血糖升高的机制较为复杂,可能为造成胰岛细胞坏死、空泡样变,从而减少胰岛素的分泌、增加胰岛素抵抗。这种升血糖作用可逆,并呈时间和浓度相关性。


四、拟交感神经药物 

拟交感神经药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等经常被用于哮喘的治疗,但它们可能引起高血糖症,尤其在与糖皮质激素合用时,更容易发生。与普通健康人群相比,如糖尿病病人在使用沙丁胺醇时,会出现更高的血糖、游离脂肪酸、酮体和甘油三酯水平。这些不良反应可以通过减少药物剂量而改善,终止治疗则可消失。


五、抗精神病类药物

抗精神疾病的第一代药物有:氯丙嗪、氟哌啶醇;第二代药物有:氯氮平、奥氮平、利培酮、喹硫平、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其中,产生血糖升高不良反应的主要是第二代药物。FDA 对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发出血糖异常不良反应的警告。研究显示,氯氮平、奥氮平对血糖和体重的影响最大。利培酮、喹硫平次之。齐拉西酮、阿立哌唑影响最弱。鲁拉西酮对血糖并无显著影响。



六、他汀类降脂药物

FDA 以及NMPA均对他汀类药物引起的血糖异常进行警示。 

我国上市的8种他汀类药物均引起的血糖异常不良反应两千余例次,包括阿托伐他汀、瑞舒伐他汀等

他汀类药物对血糖的影响与剂量有关,有研究显示基线期空腹血糖水平是新发糖尿病的影响因素,使用高剂量他汀类药物的患者血糖水平高于低剂量组。 他汀类药物对血糖代谢的影响与其溶解性有关。有研究显示,亲脂性的阿托伐他汀通过阻断PI3K/Akt胰岛素信号通路能抑制胰岛素,阻碍葡萄糖吸收。亲水性的匹伐他汀钙对葡萄糖的吸收没有影响。此外,国外研究显示,洛伐他汀有一定的降糖作用,降低体内的葡萄糖水平,增加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七、抗病毒药物

奈非那韦、沙奎邦韦、茚地那韦等,无论患者有无糖尿病,在开始用蛋白酶抑制剂抗HIV病毒治疗后或长期使用后,均有可能发生高血糖症。所以对于 HIV 感染者在应用蛋白酶抑制剂控制病毒时,在开始蛋白酶抑制剂治疗之前和第一年治疗中每3~4个月检测基础血糖水平。如果血糖水平保持稳定,则可减少血糖监测次数。


八、喹诺酮类抗菌药

喹诺酮类药品品种繁多,目前临床广泛使用的为氟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氧氟沙星等。喹诺酮类药物可能引起糖代谢紊乱的不良反应,洛美沙星、莫西沙星、氧氟沙星等氟喹诺酮类药品有引起血糖异常的风险。氟喹诺酮类药品中莫西沙星出现低血糖症和高血糖症的比例最高。所以使用该类药品时,需时刻检测患者血糖。值得注意的是,加替沙星也可导致严重或致死性的低血糖或高血糖。其引发的低血糖一般出现在用药早期(3天内),高血糖多在用药三天后出现。


九、茶碱类药物

氨茶碱过量,可使儿茶酚胺释放,导致血糖增高。所以糖尿病合并哮喘的患者如若使用茶碱类药物要注意用量。


 十、化疗药

除了化疗中使用的糖皮质激素、性激素类药物可升高血糖外,化疗药物的直接和间接毒性可能导致血糖异常,铂类、门冬酰胺酶、甲氨蝶呤、环磷酰胺等对胰岛β细胞的直接毒性作用可抑制胰岛素的合成及分泌,从而导致血糖升高。化疗药对肝肾功能的损伤可间接干扰血糖代谢。

供稿/ 林城江

来源:瑞金药师讲用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