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秉承良心做事的春秋史官们

 枯藤老树1 2021-08-01

我们现在能读到的史书,无一不是史官们根据当时的真实情况记载下来的,二十四史莫不如此。

可是您知道吗?做一个正直的史官有时候甚至是要冒着生命危险的,换句话说,我们今天看到的史书,其中有些是以史官们的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比如家喻户晓的史官司马迁只因替降将李陵说了几句公道话就惨遭腐刑,这只不过是其中一个典型。

今天老树要讲讲春秋时期几个有名的史官。

董狐直笔

我们知道,晋灵公是个无道君主。忠臣赵盾屡次劝谏,晋灵公不但不听,反而要杀赵盾,赵盾无奈出国避难。可在将要跨出国境线时,赵盾得知堂弟赵穿杀了灵公,就马上回到了国都。

回到国都,赵盾发现有两件事已经不能再挽回了。一件是国君已死不能复活。这倒无所谓,再找一个立为君主就可以了。第二件却是关于自己的。史官把晋灵公的死亡原因归结为是被赵盾所杀,并且已经记载下来了。

赵盾很愤怒,责问史官董狐:我明明没杀晋灵公,为什么要说是我杀的?

董狐说:赵穿是你堂弟吧?他是因为你的缘故杀了晋灵公吧?你说你出国避难,可你并未跨出国境线。你在没有出国的情况下明知赵穿弑君而回来了,作为晋国执政,你又没有声讨赵穿的弑君罪行,那就是默认了此次弑君行为。我是史官,只好记载晋灵公是你杀的。

赵盾被史官说得哑口无言。说实在,赵穿这个堂弟虽然做事鲁莽,但对自己很忠心,自己还是很爱护他的,又怎么舍得杀他呢?赵盾只因理屈,只好承认了“赵盾弑君”的记载。

这就是成语“董狐直笔”的由来。董狐很幸运,碰到了赵盾这样一个好官,使得他并不受此次直笔影响,史官生涯得以顺利延续。

可是下面所的这几个史官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崔杼杀史

崔杼是齐国执政,权势很大,齐庄公、齐景公两任君主都是他立的。

齐庄公垂涎崔杼老婆的美色,与她私通。崔杼知道后非常生气。一次齐庄公又到崔杼家与他老婆幽会时,被早已埋伏的崔杼杀死。

崔杼杀了齐庄公后,立了齐景公为国君,自任相国,权势比以前更大。

可是有件事令他很不爽,那就是掌管史书的太史伯忠实地写下了“崔杼于某年某月某日杀了国君”。他命令太史伯改过来,说国君是得病死的。

可太史伯说:“国君并不是病死的,确实是被您杀的。我作为史官,应当忠实记载,不能更改。”

崔杼一怒之下就把太史伯杀了。

因当时史官世袭,往往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所以太史伯的弟弟太史仲接替史官之职。

崔杼命令太史仲把弑君一句改成国君自己病死,可太史仲和他哥哥一样不愿意更改,也被崔杼杀了。

然后轮到三弟太史叔,又被崔杼杀了。

最后是四弟太史季,还是不愿意更改。崔杼实在是杀不下去了,只好放了他。

当太史伯被杀的消息传开时,另一个史官南史氏深知崔杼强横,史官正直,怕太史一家被杀光,崔杼弑君的真相无法让后人得知,于是就带着竹简和笔来到齐国,准备继续记载这件事。他赶到齐国时,崔杼已停止了杀戮,而崔杼弑君一事已被记载下来,南史氏就回去了。

细思极恐

虽说董狐和太史一家的正直令人称道,但是如果多留一个心眼,这事儿恐怕没那么简单。试想,要是董狐和太史伯一家屈服于赵盾崔杼们的权威,按他们的意愿改动了史书,那么我们今天读到史书还会是真实的史实吗?

有一句话叫“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很多情况下不无道理。史官也是人,也有七情六欲,当他们的生命面临威胁时,有多少人能够以死相抗?

老树甚至有一个想法:假如以前的史官都如董狐太史一般,那么董狐太史还会青史留名吗?或许正是因为很多史官并没有董狐太史那样的硬骨头,所以董狐和太史一家才会脱颖而出。

照此推论下去,那么我们今天读到的很多史实或许恐怕并不是“史实”而是“史虚”了。

是不是细思极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