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夹谷之会——圣人之光

 枯藤老树1 2021-08-01

距今2500年前,这个世界的东方同时出现了两位圣人,一个在中国西南方的一个无名小国境内,叫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佛祖;另一个在中国的山东省,叫孔丘,又叫孔仲尼,还被称为孔子、孔夫子。两位圣人至今被人膜拜。而彼时另一位圣人耶稣远未出世。

公元前500年夏,不知道佛祖正在仰望星空即将悟道还是已经在大转法轮,找不到相关记载。但在中国的这位圣人此时却正陪着他的国君——鲁定公匆匆赶往一个名叫“夹谷”的地方,去与齐国国君齐景公相会,目的是为了齐鲁结好。

鲁定公虽是鲁国国君,但基本上就是个花架子,他的哥哥鲁昭公就是被“三桓”中的季氏逼着逃亡齐国,流亡晋国,最后客死齐国。鲁定公很想改变这种现状,所以非常明智地提拔了孔丘担任鲁卿,目的有二,第一、利用孔子牵制“三桓”。第二、以孔丘之贤使鲁国强大。此时52岁的孔子以司寇身份担任鲁定公的“相”。

所谓宴无好宴,会无好会,鲁定公不知道的是,他要去的地方充满了未知的凶险。

因为他要面对的齐景公是个不可捉摸的人。如果非得用一句话来形容,老树愿意用“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来形容他。当辅佐他的人贤明时,齐景公就是天使,反之就是魔鬼。此时那个有名的矮子圣人晏婴刚刚去世,齐景公身上的魔性又开始萌芽,他听信近臣之言,决定利用莱国军队在会上抓捕鲁定公。莱国是东方少数民族,即“夷蛮戎狄”之“夷”族,向来不为中原所容。

但孔子“圣人”的称号岂是白给的,他早就预料到会有这种凶险,所以以“有文事必有武备,有武事必有文备”的理由成功劝说定公带上军队以备不测。

到了会盟之坛,齐鲁两君以礼相见毕,接着要进入下一个环节:奏四方之乐。

不料上坛奏乐的莱国人竟然个个带着戈矛戟剑等武器,只等一声令下抓捕鲁定公!

孔子见势不妙,快步走上台阶,转身面向这些“乐师”厉声道:“今天两国国君在此举行友好会见仪式,东夷人上台奏乐为何携带武器?速速退下!”

孔子的话一下子镇住了全场,那些莱国士兵顿时一个个呆在原地,面面相觑,丝毫动弹不得。

齐国相关部门(有司)本是奉了景公命令作如此安排的,此时不敢自主,眼光瞄着齐景公。齐景公顿时非常尴尬。孔子说的是正理,自己理亏,这要传了出去,抓了鲁定公事小,说自己不懂“礼”那就闹笑话了,还不被天下诸侯耻笑?没办法,齐景公向有司递了个眼色,有司赶快命令这些莱国人下坛。

既然A方案——四方之乐取消了,那就采用B方案——奏宫廷之乐吧。随着齐国有司一声令下,那些奏宫廷之乐的“乐师”上来了。

看看这次来的乐师都是些什么人:侏儒,残疾人,唱戏的,说相声的,个个奇装异服,体态娇娆,扭扭捏捏地上台来了。这哪像堂堂齐国中央乐团,整一个在农村巡回表演20块钱一张门票的马戏团啊!

估计齐国是想让鲁国国君目瞪口呆之际突然抓捕他。

孔子皱了皱眉,再次快速跑上台阶,厉声道:“两君在此举行好会,优倡侏儒竟也敢上台来丢人现眼,这不是明摆着侮辱两国国君吗?实在是欺人太甚!来人,砍了!”

听说是侮辱了两国国君——当然包含了齐国国君,这次齐国有司毫不犹豫,奉孔子之令将这些马戏团成员全部抓捕诛杀。

鲁定公逃过两劫,齐景公面色却很难看,正在犹豫要不要采用C方案,即用军队攻打鲁国时,近臣在他耳边悄悄地说:“刚刚探子来报,鲁国军队就驻扎在离此不远的山谷中,看来他们早有准备!”齐景公心中一惊,心跳加快,皱着的眉结再也没有打开过。

看来要在会上抓捕鲁君的计划全部被这个孔子搅乱了,齐景公真是后悔举行这次“夹谷之会”。但事已至此后悔也没用,只好将剩余的节目匆匆走了个过场了事。

而且既然两国举行盟会,不留下些文字记录是不行的。于是会后齐鲁两国发表联合公报,指出夹谷之会是一个团结的大会,一个胜利的大会,一个继往开来的大会,两国将以此为契机,共同维护好巩固好发展好齐鲁双边关系,造福齐鲁人民和华夏人民云云。

可明眼人一眼就看出,所谓团结是不团结的,所谓胜利那是鲁国的全面胜利。不但如此,齐景公还要为今天会盟的无礼付出代价,会后他很快主动将原先侵占的三块鲁国田地全部物归原主表示谢罪。

自此一会,齐国上下全部莫名其妙患上了“恐鲁症”,他们深知只要孔子在,齐国就将永远不再是鲁国对手,而且恐怕齐国迟早还要被鲁国吞并!

鲁国无论从国土面积还是经济军事实力方面都远远比不上齐国,然而夹谷之会,孔子仅凭着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让骄横的齐国为之气短,没别的原因,只是因为鲁国有“理”而齐国无“理”。这个“理”,孔子自己称作“”,朱子称作“天理”,而王阳明称为“良知”。

圣人之道就是如此简单朴实,毫无玄虚,这大概就叫“大道至简”吧。可能有人会说,圣人这么简单啊,就说这两句话,我也会啊!可是孔子说了:吾道一以贯之。这你做得到吗?

既然以正道对付不了鲁国,齐国最终采用了下三滥手段。4年后,齐国派人送给鲁国“女乐”——即由80名齐国最漂亮美女组成的乐队。鲁国实际掌权的“三桓”之一季氏欣然接受,还热情邀请鲁定公也来观看女乐表演。自此君臣醉心女乐,不理朝政。

孔子的高徒子路劝老师:“可以离开鲁国了吧?”

孔子说:“再等等看。”

可是鲁定公和“三桓”已经不再给孔子机会了,这年孔子没有分到常规的“祭肉”。孔子明白,当人性中的私欲战胜天理时,大道就没法推行了。鲁君与“三桓”此举等于是“端茶送客”,说明他们已经不再将自己当成鲁国大臣,那么自己也就没有必要厚着脸皮留在鲁国。圣人的周游列国广收门徒之旅从此开启。

  而这一离开祖国就是整整14年,等孔子再次回到鲁国时,早已物是人非了,就像他自己说的: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