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秦国作恶史(一)

 枯藤老树1 2021-08-01

战国七雄之一的秦国凭借着武力统一了中国,结束了周朝以来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我为什么要在分裂割据之前加上引号?因为周朝正是以其依靠血缘与军功形成的分封制才建立起来一个强大的周王朝,周天子乃天下至高无上的“共主”。所谓“分裂割据”者,诸如三晋、齐、鲁、卫、宋、燕、楚,也包括秦国自己,其实本来就是在周朝中央政府注册的合法国家,而根本不是很多人想象的靠武力非法割据的地盘,故而也就不存在什么“分裂割据”一说。

换言之,后来秦始皇建立的秦朝就是一个靠武力消灭了其它所有合法国家而建立的一个集权国家。

细数秦国的发家史,充满了残暴、血腥、诈伪以及愚民。老树分几个部分具体说说。

对内严控民众

纵观春秋至战国前期的历史,除秦穆公稍稍刷了下本国的存在感外,秦国基本就是被中原国家集体无视的一个近于戎狄的国家。秦国之所以强大起来,完全是靠了一个叫公孙鞅的卫国人进行的变法。

公孙鞅也叫卫鞅、商鞅,他本来在魏国当相邦的家臣,地位卑微而不得志。相邦死后他就在魏国呆不下去。此时恰好秦国的秦孝公向国内外发出人才招聘启事,他就来到秦国应聘。几次话语交锋下来,秦孝公为其才智深深打动,就拜他为地位很高的左庶长官职,后来又加封为更高级别的大良造,并裂地分封为商君。从此公孙鞅就在秦国开展了变法运动,后世称“商鞅变法”。

秦国人不知道,随着商鞅的到来,他们的噩梦开始了。

“商鞅变法”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政治经济军事法律外交等方面均有涉及。但其核心内容无非就是两条:一、奖励耕战;二、严控民众。而这两点我认为是密不可分的,原因下述。

按商鞅的说法,“战”即“农战”,所谓“国待农战而安,主待农战而尊”。商鞅坚定地认为,国家要让老百姓无知无识,毕生从事农业生产,毕生为国家打仗卖命,而不去做生意,不去学技术,不去读书,不想着做官。换句话说,就是要让秦国百姓由国家任意控制。从商鞅变法的内容来看,他全部实践了他的治国理念。

举个例子。相对于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辛勤,经商没有那么辛苦,而且利润还比较丰厚。但商鞅就是要让你消除这种在他看来“不劳而获”的思想,他规定,凡商人的妻子儿女一律充作官奴官婢。如此一来,商人经商所得换来的只是妻离子散,赚再多的钱又有何乐趣?商人们不得不重新做起了农民,秦国的商业活动被严重压制了。商鞅开了以行政手段强制扼杀市场经济的先河。

再举个例子。商鞅自己是法家人物,所以他极度痛恨儒家思想,他比秦始皇更早地焚烧儒家典籍,禁止民间教授儒家学说。他自己是靠游说秦孝公取得的官职,所以他严禁游说求官活动。也就是说,秦国民众想要通过读书、游说求取功名的愿望就落空了。

对秦国农民而言,在改变命运的路子全部堵死的情况下,只能努力种田织布勉强维持温饱,上交国家税收。就这还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得看老天爷高兴,要是它一发脾气让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不光完不成国家任务,还有饿死的危险;二是老天保佑不要在农忙时节发生战争,因为去打仗的可都是壮劳力,他们一走,田地谁来耕种?可是偏偏秦国总有打不完的仗,原因大家都清楚,那就是所谓统一六国。

不光如此,秦国人民还有服不完的徭役,这一点到秦始皇秦二世时代就更为突出,关于这点以后会讲到。

秦国人民负担之沉重、身心之痛苦可想而知。陈胜吴广就是这么被逼反了的。

好在秦国人还有一种方式可以稍稍改变自己的命运,那就是在战场上多砍敌军脑袋,运气好时或许还能农转非,混个低级军官。

就这样,国家通过奖励耕战、农战结合的方式把民众牢牢绑定在了脚下的这块土地上,绑定在了巨大的国家机器上,让他们除了种田织布和打仗,无暇顾及其它。

对秦国政府来说,这样做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一、民众能且只能从事农业生产,虽发不了财,但也不会饿死。

二、农民不断的耕种和垦荒,以及国家对商业活动的课以重税,使国家税收在得到保证的同时做到稳步增长。

三、因为极度限制商业活动,对经商课以重税,一方面增加了税收,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消灭了不劳而获的奸诈巧伪思想,民风变得淳朴。

四、通过焚烧儒家书籍等方式打击儒家思想传播,到秦始皇时更是焚书与坑儒同步进行,并推出了“以吏为师”的愚民政策,这样一来,民智就被成功堵塞,民众在思想上变得很容易控制。

五、在日常生活中因怕受刑而不敢打架的农民战士们在战场上却无比勇敢,他们很爱斩首,一场战争下来少则斩几千级,多则斩几十万级。因为商鞅规定军功以斩首来计,斩的敌首越多军功就越大。对国家而言,有了这样一群平时很听话的农民,就会很好管理;有了这样一群在战场上英勇无比的战士,秦国就会战无不胜,所向披靡,在后来征服六国的许多场战斗中,秦国军队令人恐怖的作战能力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明。

除了采用经济手段,商鞅还制定了不少近于变态的法律来保证达到严控民众的目的,因为他的指导思想就是“以刑去刑,国治”,以严酷的刑罚使得民众害怕犯罪,从而最终消除刑罚。

他规定小罪重罚。比如:在道路上倒灰,重罚!量田亩时步子稍微跨大一点,占了国家的便宜,重罚!(古代六尺为一步,百步为一亩,丈量土地靠走步,步子超过六尺,那么得到的实际田亩数就要大于上报的田亩数)

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因小罪而判死刑的人很多,比如有一天处死的人数竟然达到了七百余人,死人的鲜血将渭河都染红了。

更狠的是,商鞅规定以十户人家为一个单位,一家犯了法,其余九家不检举者,受连坐之罪。也就是说,秦国人民不但得管好自己不犯法,还得时刻瞄着邻居们有没有犯法,一犯法马上得检举控告,因为不这样做的话自己就要与犯法的邻居同罪,受腰斩之刑!

秦国对于普通民众的刑罚往往很严酷,判死刑是很平常的事,死刑种类有腰斩、弃市、车裂等,变着花样让你死,残酷而恐怖。

除了国君和商鞅,以及利益集团的少数人,秦国人民就这样生活在了无尽的劳苦与恐惧中。

更重要的是,秦国人民自此就从肉体和精神上被国家牢牢控制住了,他们只是秦国这部庞大机器上的一个个小螺丝,存在的唯一价值就是满足权贵们的无尽欲望。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已经明白,长期贫弱的秦国之所以很快强大起来,一方面固然是紧紧抓住了农业这个命根子,另一方面不得不说是以牺牲了秦国人民的自由幸福生活为代价而取得的。

商鞅最终被处死,但商鞅之法却被各代秦王延续了下来,对他们来说,商鞅之法确实是个能牢牢控制民众,维护他们统治的好东西!

秦始皇建政后,在李斯等人的推动下,商鞅之法更是变本加厉地推行于全国,秦国人民所受的苦难就这样强加到了全中国人民身上。

好在这样的苦日子忍受了二十多年后,暴秦就灭亡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