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运六气解方剂—大黄牡丹汤

 昼三夜二205 2021-08-02

01

组成

大黄四两,牡丹一两,桃仁五十个,瓜子半升,芒硝三合

02
功用主治

泻热破瘀,散结消肿。

主治:肠痈初起,湿热瘀滞证。右少腹疼痛拒按,按之其痛如淋,甚则局部肿痞,或右足屈而不伸,伸则痛剧,小便自调,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舌苔薄腻而黄,脉滑数。

03
用法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内芒硝,再煎沸,顿服之,有脓当下;如无脓,当下血。(现代服法:水煎服)。

来源

本方出自《金匮要略》第4条:“肠痈者,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其脉迟紧者,脓未成,可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不可下也,大黄牡丹汤主之。”

图片

徐彬《金匮要略论注》卷18:“大黄牡丹皮汤乃下方也。牡丹、桃仁泻其血络,大黄、芒硝下其结热,冬瓜子下气散热,善理阳明,而复正气。然此方虽为下药,实内消药也,故稍有脓则从下去,无脓即下出血之已被毒者,而肿消矣。”

图片
图片

五运六气解

图片

  本方所治之肠痈,多由肠中湿热郁蒸,气血凝聚所致。湿热与气血互结成痈,不通则痛,故右少腹疼痛拒按,甚成肿痞;按之其痛如淋,而小便自调,无淋沥不畅之感,则知其非淋证;喜屈右足不伸,伸则痛剧,是为缩脚肠痈;或时时发热,自汗恶寒,是肠痈已成,气血郁滞,营卫失和使然;舌苔黄腻,脉滑数为湿热内蕴之征。原文“大黄牡丹汤主之”一句为倒装文法,应在“脓未成,可下之”之后,前后倒置,意在正反并举,强调鉴别有脓无脓的重要及治疗之不同。《成方便读》说:“病既在内,与外痈之治,又自不同。然肠中既结聚不散,为肿为毒,非用下法,不能解散。”故治法宜泻热祛湿,破瘀消痈。

     本方中大黄苦寒,入胃大肠肝经,有苦寒攻下,泻热逐瘀之效,可荡涤肠中湿热瘀结之毒,《本经》曾言:“大黄下瘀血,血闭,寒热,破症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丹皮苦辛微寒,归心肝肾经,有清热凉血、活血散瘀之功,《本经》云:“主寒热,中风瘈疭、痉、惊痫邪气,除症坚瘀血留舍肠胃,安五脏,疗痈疮。”大黄、丹皮合用,可泻热破瘀,共为本方君药。芒硝咸寒,入胃、大肠经,可泻热导滞,软坚散结,助大黄荡涤实热,使之速下,《本草再新》言:“芒硝涤三焦肠胃湿热,推陈致新,伤寒疫痢,积聚结癖,停痰淋闭,瘰疬疮肿,目赤障翳,通经堕胎。”桃仁苦甘平,入心肝大肠经,李杲曰:“治热入血室,腹中滞血,皮肤血热燥痒,皮肤凝聚之血。”有活血破瘀之功,合芒硝可散瘀消肿,共为臣药;冬瓜仁甘凉,入足厥阴经,本药甘寒滑利,清肠利湿,可引湿热从小便而去,并能排脓消痈,为治内痈要药,是为佐药。(但也有医家认为“瓜子”乃“栝楼子”,性味甘寒,入肺胃大肠经,可润肺化痰,开结滑肠,可用于实热肠痈。)综观全方,合泻下、清利、破瘀于一方,湿热得清,瘀滞得散,肠腑得通,则痈消而痛止,一气周流,阴平阳秘,邪去则正安。
0802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