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校办托管成今夏最火模式,这四大焦点问题该如何求解

 木香草堂 2021-08-02

记者丨李瀚林

暑期托管,成为今年暑假最热词。成都也在7月下旬,公布了全市23个区(市)县的暑期托管班安排。

记者统计发现,23个区(市)县中,主要分为两大模式:学校点位托管和社区点位托管。其中,以学校为托管主体的有19个,占比超82%。

从上述比例可以看出,学校在暑期托管的参与度是非常高的,但同时也引起了不少围绕学生、家长和教师三个群体的讨论。


比如,如果今后学生放假但是学校不放假,老师们的休息如何保障?行政人员是否也都要跟着轮班?

再比如,现在很多学校点位采取的是老师志愿报名、轮班休息的模式,但如果托管规模越来越大,需要的老师更多的时候,暑期会不会变成第三学期?

再一个,点位都设在学校里,孩子们对暑期的体验感会不会很差?此前采访中,就有孩子表示,“暑假不像假期,因为还要去学校上托管班,跟没放假一样。”

……

老师们的担心该如何解决?家长和孩子们的体验感又该如何提高呢?记者梳理了近期采访中的四个最高频问题。

教师假期休息该如何协调?

每年到暑假,总会有许多对教师这个岗位充满羡慕的声音:“当老师真好啊,每年带薪寒暑假接近三个月,太幸福了。”

但事实上,加上一些期末后的总结工作和开学前的准备工作,老师们的寒暑假加起来,是没有三个月那么长的。当然,相对普通人一周或者十来天的年假,时间肯定是算比较长的了。

而今年暑假,有些老师的休息时间就更短了。原因就是参与了暑期托管班。当然,根据记者采访,基本上所有的学校都是采取志愿报名模式,不存在强行排班的问题。

但是,这依然让不少老师有了一些疑虑:如果今后学校托管成为常态,以及随着托管规模扩大,老师的工作节奏是否会变为春季学期、暑期托管、秋季学期和寒假托管的连轴转模式?

从目前的官方表态来看,针对老师们的休息调整问题,主要会从给予政策支持以及通过号召更多人参与学校托管来进行协调。

金牛区营门口小学托管点位(图源金牛教育)

1、官方态度明确

教育部首先表了态。

7月13日教育部举行的新闻通气会上,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就指出,暑期托管,必须统筹好教师志愿参与和保障教师休息合法权益的关系。

2、在政策和补贴上适当倾斜

吕玉刚同时指出,在文件当中鼓励教师去志愿参与,主动承担,履行社会责任,这也是人民教师教育情怀、高尚师德的充分体现。

“虽然要鼓励教师去承担,但在政策上也要体现,包括评优评先,适当地待遇补贴,体现对他们的关心。要合理安排好教师承担暑期托管服务的时间,不能占用他们太多的时间。”

3、调动社会专业人士参与

如学校开展暑期托管成为常态,那该如何协调好教师的时间呢?

吕玉刚表示,这需要统筹好教师参与和校外志愿者参与的关系:“既要鼓励教师志愿参与,也要调动、支持社会专业人士参与托管服务工作。学校可以在托管服务中把社会志愿者引到学校来,和老师一起为学生提供暑期托管服务。”

暑期托管的成本该如何平衡?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暑期托管虽然在热火朝天地展开,但是如何达到托管学生人数和学校成本支出是一个待解决的问题。

余晓梅是成都市高新区某小学一名教师,她响应号召报名了本次暑假的托管服务。在地方教育部门通过社区等渠道广而告之后,学生也来了。但涉及的42个孩子的接待能力,最终到校的只有7人。

学生来得少,成本则相应被推高。比如同样开设了“少儿托管服务中心”的新川第二幼儿园,第三天只来了8个孩子,但幼儿园同样配置了2名带班老师、1名清洁阿姨、1名保健医生、1名行政人员。

另外,不少学校是提供餐食的,只要有学生参加托管,不仅意味着学校食堂需要有人值班,连背后的食材集中配送系统也没有放假。

此类情况不在少数,记者也从成都某试点学校老师口中得知,目前点位前来托管的学生只有6人,但学校点位的所有工作包括教师人力成本、硬件水电成本等都需要照常支出,以便为这6名学生服务,成本消耗和产生效益是相当不对等的。

成都市高新区一托管点位现场(图源成都高新)

对此,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熊丙奇认为,尽管今年由教育局(教委)牵头,学校为主体办托管是今年暑托班的新动向,但是,办好这样的暑托班并不容易。

“开展托管服务的主体是学校,学校在假期开展托管服务,意味着需要教师加班。这就涉及开放校园提供托管服务的经费问题。由于托管服务属于公益性质,就是向家长收取费用,也必须按成本进行分摊。如果费用过高,家长可能未必愿意支付。”

那么,学校暑期托管该如何来平衡成本支出?

熊丙奇认为不能为了省钱就让托管质量打折,“如果只给学生提供学校场所,不组织活动,收费自然是很低的,但这类托管服务,只适合那些暑假家里没人看管的学生。而要开展兴趣课程,则要看兴趣课程的质量,如果质量高,自然收费就会高一点,反之,如果兴趣课程的质量一般,收费降低了,但家长就不太愿意把孩子送去学校。”

因此,需要引入更多的社会公益资源来平衡好学校暑期托管的成本收支,也是暑期托管能否长久的要点之一。

如何避免暑期成为“第三学期”?

在两千年前的《学记》中,就有“故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的提法,强调不是每天都必须沉浸在学习中,要劳逸结合。

这也就是暑假存在的必要性。

但不少家长发出疑问:如果学校暑期托管成为常态,是否可以称之为第三学期?

有这一担忧的家长和孩子其实可以完全打消疑虑。

7月13日,教育部就明确,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并由家长学生志愿选择参加。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关于“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但问题是,在采访中,有学生对于学校点位并不喜欢,“虽然不上课,但是也要做作业,感觉根本没放假。”

还有家长则直接使用了“暑期体验感”来表达对回到学校上托管班的担忧,“担心孩子没有得到预期的劳逸结合的目的。”

那么,学校暑期托管该如何来满足孩子的”暑期体验感“?

对此,中国教科院研究员储朝晖认为:“假期是未成年人成长的重要环节之一,是养成自主性的宝贵时间窗口,需要通过与学期内完全不同的方式实现成长目标。”此外,他强调,统筹好校内托管和校外暑假生活的关系非常重要。假期不能把孩子们全部圈在学校,还要让他们走向更广阔的天地,有条件的地方可能也组织一些夏令营活动。

但这也对社会支持和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带孩子们走出校门肯定是好事,但谁来带,带去哪儿,费用谁承担,也是有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暑假托管如何提升服务质量?

从今年已有的情况来看,全国多地展开学校暑期托管工作的力度是非常大的。拿成都来举例,基本每个区(市)县都设有数量不少的学校托管点位,并且还采取了不同的托管模式开展暑期托管服务。

但是,家长们在表达支持的同时,也表达了自己的一些看法。记者梳理了一下,主要包括课程的丰富程度问题、时间上的灵活个性安排问题、课程的个性化选择问题、除了午餐以外的接送问题等。

那么,暑期托管服务是否可以有空间有办法进一步提升服务质量呢?

熊丙奇认为,目前的暑期托管,主要还是试水阶段,且性质是公益普惠。而且,部分基础性的托管服务,如使用学校的场馆,学校提供基本的照看、辅导完成作业服务,都没有收费。所以如果是在免费的基础上,还要满足家长这么多要求,还是有点让学校为难。但是,家长的实际需求也不能忽视,因此可以考虑提供更多拓展性的托管服务,家长则根据学生选择参与的项目缴纳部分费用,用于支付参与托管服务的教师的付出。也就是“公益托底+适当收费”的模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