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暴跌至478个!职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如何弯道超车?

 聚焦职教 2021-08-02

汽车作为我国的支柱产业,市场非常广阔。自2014年起,我国就已成为世界产销量第一的大国。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最新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产销完成2756.9万辆,虽然同比下降8.2%,但依然是全球产销量第一的国家。如此庞大又有生命力的市场,自然吸引了全世界各大汽车巨兽公司的青睐。

高额的产销量理应带来汽车行业的繁华,并引来巨大的人才缺口。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没落”。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繁华与没落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旨在培养掌握汽车营销与服务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具备较强的汽车营销与服务能力,熟悉汽车营销与服务的行业法规及技术标准,从事客户接待、汽车商品推荐、汽车交易、汽车维修及租赁业务接待以及保险理赔、二手车评估与交易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2016年,高职院校共开设此专业571个;2017年,开设专业数量达到顶峰,为586个。可是到了2020年,专业数量仅有478个,其数字首次跌破500。在当前如火如荼的汽车销售行业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情况略显颓势。

注:包含部分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数据均为人工统计,因数据量较大,如有错漏,请以官网为准

478的动态变化:20 VS 65

国家人才网统计资料显示,我国对汽车技术服务于营销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已经进入社会总体需求的前五名,成为国家紧缺人才的四大专业之一。这为高职院校继续深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共计478个)提供了信心。

注:包含部分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数据均为人工统计,因数据量较大,如有错漏,请以官网为准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就业岗位广泛,主要集中在汽车新车销售、汽车售后服务、汽车装饰等诸多汽车后市场相关的领域。如今,汽车行业的飞速发展更为该专业毕业生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可能性。2020年,20所高职院校顺势而为,增设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致力为我国汽车行业输入更多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注:包含部分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数据均为人工统计,因数据量较大,如有错漏,请以官网为准

然而事实上,这个炽手可热的专业在落地的教学中,却稍显“迷茫”。小编就曾听某位一线教师分析过症结所在:

汽车营销与服务是个跨大类专业,原来划在汽车类专业下,现在划在营销大类。但是授课过程中应该是汽车专业知识和市场营销同时并举的,自然归属上出现了问题。划在营销大类,实训车辆和工具如何解决。这种跨大类专业不是没必要,要是开设起来有难度,专业名录还老调整,问题就在这里。

专业的教育必然离不开行业的变化,但如今汽车行业的变革正在发生。随着现代锂电池技术的飞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登上历史的舞台,这对于依靠燃油技术起家的诸多车企们来说,无疑是一颗重磅炸弹,势必会引起世界汽车产业的变革,而事实却也如此,譬如宝马奔驰等头部车企都已经开始对新能源汽车的研发。而人工智能的出现,是继工业革命以来,改变人类历史进程的又一重大事件,汽车产业受到极大的冲击,对稳定了几十年的传统汽车产业来说,行业必将会被解构。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育如果跟不上行业的变化,必然会被时代所抛弃,在某种程度上,这也成为以下65所高职院校撤销此专业的一大原因。

注:包含部分本科院校的高职专业

免责声明:以上数据均为人工统计,因数据量较大,如有错漏,请以官网为准

汽车营销专业面临的困境

作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院校一直致力于为各行各业培育优质技能型人才。但这一过程却不是一蹴而就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就面临不少困境。


教学手段和方法陈旧


汽车营销与服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课程,部分高职院校没有从实际出发,依然采用课堂注入式教学手段,导致学生死记硬背,脱离实践。汽车营销市场是千变万化的,而部分老师忽略了这门课程的实战意义,没有与时俱进的更新和分享最新案例,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是死知识,没有亲身实践,没有完成学生的应用能力培养。


校企合作深度不够


部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平台较为单一,与当地汽车企业合作深度不够,没有建立多元化的办学体制,脱离行业最真实的人才需求,导致教育与行业出入较大,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脱轨。


专业创新意识不足


当前人工智能发展到了黄金时期,汽车产业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也排到了前三位,科技的发展,带来的是汽车营销行业的变革,服务变得越来越重要。我们职校在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人才培养中,偏侧重营销能力的培养,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导致学生对汽车行业的品牌服务意识较弱,在学习中没有关注当前行业发展的重点。


行业发展认识不够


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自从诞生那一天,就注定了是一个为行业培养专业人才的课程。如今,汽车行业千变万化,无人驾驶、新能源汽车、共享汽车服务等新概念的产生,必然倒逼专业教育的改革,但是,现在国内汽车行业市场比较复杂,教育也无从抓起,导致先进的理念无法在教育上延续,新一代的学生毕业跟不上汽车行业的变化,应变能力不足。

部分高职的脱困之路

虽然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各个高职院校中面临种种困难,但并不是没有出路,关键在于如何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方法。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欣慰的发现,已经有许多高职院校在专业的创新和改革的路上摸索,并且已经有了一定的成效。

01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实践  彭红梅

成都工贸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与嘉诚汽车集团达成战略合作,教学任务由学院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担当,双方一起选拔学生,组建“嘉诚班”,更新教学理念和意识,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毕业学生需达到学校和企业的双方考核,待通过之后,才能与企业签订就业合同。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企业导师的育人作用,解决了企业人才短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具有现实意义。

02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魏亮

陕西职业技术学院采用知识学习+虚拟练习+实操练习的体验式教学模式,围绕汽车营销专业核心教学内容,实现虚实结合的认知情景和实训体验环境。针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特点,通过虚拟仿真产品+集成式教学空间环境的营造,运用VR技术,实现汽车六方位介绍,换车体验,保险理赔、二手车技术鉴定等汽车营销岗位核心工作实践应用。

03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平台+方向”课程体系模式 罗天宇

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根据学习领域的构成,采用“平台+方向”模式来设计课程体系,开设公共基础模块、技术平台模块、专业方向模块等课程,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全院所有专业推行“以证代课、以证代学分”制度,也就是将所有专业证书折算成一定的学分,用于代替相关课程,培养专业汽车营销服务的高端人才。

04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搭建“辽西汽车营销与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 吴慧媛

辽宁理工职业学院用一年的时间左右整合省内高职校和辽西汽车服务业的资源,解决了人才教育供给和产业需求脱钩的矛盾。通过搭建辽西汽车营销服务应用型人才培养平台,融入企业核心技术标准和企业职业素养,完成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并把辽西地区汽车企业的人才培养理念与方法渗透到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打造具有企业特色的“教、学、做”一体化项目教师队伍。

05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探索智能网联时代的汽车营销与服务 冯霞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智能网联时代下,对于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改革。他们研究认为,由于汽车市场需求变化快,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课程培训与发展依旧沿袭着过去的营销与服务分离的发展模式,而在当前汽车行业中,汽车的智能化、网联化将会带来新的营销策略。品牌服务将会是此专业在以后的重点,院校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应当迎合市场需求构建品牌服务意识,同时要加大企业产品力在营销与服务中的重视。

06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职业经理人”理念人才培养模式 周秀明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根据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特点,按照“职业经理人”精品人才培养规格要求,摸索出了一套“三维一体”育人模式:以就业导向、能力本位的工作式课程,采用企业真实岗位体验式学习,融入真实汽车4S店内销售环境。学院还积极组建“竞争机制”+“双制度管理”的“职业经理人”精品班,实行末位淘汰制;学生在进入精品班时就与社会知名车企签订就业协议,以企业员工和在校学生的双重身份进行学习和实习,让学生提前接触职场。

总而言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在今后甚至是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依然是热门专业,各大高职院校如何看待,怎么样改革,将会是此专业兴盛与否的关键点之一。培养符合市场需要、专业技能过硬、注重服务意识的高素质人才是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使命,因此,高职院校必须在培养模式上推陈出新,在课程构建上紧跟行业风向,助推学子学有所成,助力国家汽车行业蓬勃发展。

作者:王坑坑

    

备战2022年!

3天掌握职校教学成果奖培育实践与申报策略

详情戳


 ◆  ◆  


让我知道你“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