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没啥意思呀,你这个人是不是想得有点多啊!” “别动不动就上纲上线的,你这人怎么这么敏感?” “就这点小破事,也值得你伤心,你这也太矫情了吧!” “看,又来了,我只是随口说说,你别那么玻璃心嘛……” 在自己的实际生活中,你是否也有过类似的体验?你是否曾经被人这样评价过? 无论是在心里还是眼里,都好像被放置了一个放大镜一样,对人事物的感知力度特别强大。 尤其十分在意他人的眼光,会因为别人一句话,而陷入无端的自我谴责和反省内疚里。 特别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动不动经常为一些小事,而产生低落的消极情绪。 如果以上的场景你曾经经历过,或者正在体验着,那么你很可能是高敏感型人格。 什么是高敏感型人格? 高敏感型人格是指那些对外界的各种刺激,产生过度的反应,并且十分容易产生紧张、焦虑、不安等不良情绪的人。 观察一下你身边是否存在这么一些人: 看到别人在互相说悄悄话,就揣测是不是在说自己的坏话; 如果发了消息没能得到及时的回复,就觉得对方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走在路上,被别人多看了一眼,就觉得是不是自己今天形象不佳...... 以上这些过于敏感的人,其实都是很容易陷入想太多的怪圈里,从而让自己活得特别累。 别人的蜻蜓点水、外界的一点风吹草动,都可以瞬间让他们陷入水深火热里面,无法自拔。 特别是感性化身的女性,尤其容易发展成为高敏感型人格群体。 身为当代女性,既要上得厅堂下得厨房、带得好娃顾得公婆、又要拼杀职场挣钱养家,可谓是全能型人才。 面临这种高压强度的生活,女性就会陷入很多高敏感旋涡中的时刻。 经常容易感到精神疲劳、压力倍增以及内心焦躁不安、自我压抑、甚至痛苦愤恨等。 其实,很多时候,那些说不出的愤怒与郁结,有毒,并且毒性很强。 那些无法传递出去的不良情绪、负面感受,被不断压抑累积,很大程度上,会极大地拖垮一个人健康的心理功能。 最终反噬到自身的生理系统,心理的死能量传导到身体的机能,从而出现各种身体病痛。 在女性群体中,越发常见的、发病越发低龄化的,就是乳腺癌了,它是女性第一高发疾病。 因此,高敏感者如果想要健康的身体,首先都有健康的心理,摆脱精神上的高内耗,才有生理上的小轻松。 很多时候,有些人与事,真的不必太敏感。 别人说两句,你就受不了了,在那里伤春悲秋。 那怎么在竞争激烈、尔虞我诈的社会立足呢? 很多人说,那我就是容易想太多,放不下,胡思乱想怎么办? 想太多,活得好累?心理学家:真正过得舒服的人,都有反内耗体质! 反内耗体质的人,身上都会有一定的“钝感力”,这是高敏感者的厉害之处。 努力培养起我们的“钝感力”,无论是情绪还是感受上,停止高强度的思维运转。 很多时候,都是自己过于关注自我,自己给自己附加心理压力而已。 生命只有一次,大胆一点也无妨,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在关注你。 不要让自己整天活在聚光灯效应下,而是活在自己真实的内心世界里。 与自己对话,跳出自己的固有思维怪圈,以旁观者的身份,看待自己真实的思维和感受。 而不是一味地被自己的头脑控制,要学会回归身体,真诚地关照自己的真实本体。 在《高度敏感的力量》这本书中有一句话说到:
当我们要学会不再为自己的敏感所累,而是善用自己与众不同的优势。 当我们学会不要对人人都尽责时,而是努力为自己的心情和感受负责。 我们就会发现自己拥有了更多的生命能量,以及更加充沛的精神力量。 有一种人,叫高敏感者。 有一种心累,叫想太多。 人的心本就不大,塞下太多东西,就会承受不了。 国际级NLP大师李中莹:
敏感,你的名字不叫弱者,驾驭得当,反为智者。 作为高敏感型人格的群体,要学会更多地去善用自我内心的力量。 在社交里面呈现真实的自我姿态,去感知和品味世界的光怪陆离。 同时摒弃完美主义,积极地回应生活,体验萦绕在你身边的幸福分子。 不要轻易被自己的不良情绪而左右,明确自身情绪的范围并加以管理。 要多爱自己一点,珍视你的特质,让它变得敏感而通透、脆弱却强韧。 你身边有没有想太多的人,或者自己本身就是? 关注@心理学大咖集结号,私信回复“1”,可免费领取解压秘籍一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