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给孩子一个“爱的支点”——在教育中践行教师之爱

 zhb学习阅览室 2021-08-03

著名教育家、思想家陶行知先生曾说:“没有爱的教育将会使教学枯燥,像山泉枯竭一样。” 归根结底,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对于教师来说,心中有“爱”,并在学生心中培植爱的种子,激发爱的情感,塑造爱的灵魂,最终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爱与责任是教育的根本,是师德的精髓与灵魂,是师德的永恒主题。每一位教师必须具有对学生、对教育事业的一种甘愿付出的情怀。忠于事业,热爱学生。教师的神圣职责就是为国家培养合格人才。一名优秀的教师,必须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必须充满对学生的爱。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师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它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还能影响学生的身心发展与成才。所以,我们提出“以生为本,以爱为基,热爱学生,尊重学生,与学生平等相处”的教育观念。爱生是当好教师的基本条件,教育应该是真诚的,应当用心灵来赢得心灵,以感情沟通感情。教师只有不断给学生真诚的爱,才能深入学生的心灵世界。爱与责任,相得益彰。“爱”与“责任” 是师德的灵魂。“爱”与“责任”也是辩证的统一。

虽然“爱的教育”是一个被人广泛提起的话题,但“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学者、专家和教育工作者对“教师之爱”的理解也有所不同。有人认为,教师之爱是为教育事业奉献终身,脱下西装革履,穿上布衣草履,扎根基础教育数十年,同学生一起“与马牛羊鸡犬豕做朋友,同稻粱菽麦黍稷打交道”;有人认为,教师之爱是“爱满天下,有教无类”的博爱精神,热爱每一个孩子,重视每一个孩子,把每一个学生都放在心上;有人认为,教师之爱是“和孩子做朋友”的包容心态,用平等、自由、包容、尊重的心态让学生在爱的摇篮里“肆意”成长……

其实,“爱”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字眼,百家之言,皆诠释了爱的真谛。作为一线教师的我,也想谈一谈我对于“教师之爱”的理解和诠释。爱是美妙的语言,藏在教师的每一句话语里。

语言是人类思考和内心最直接的表达,但也是误解的根源。很多老师,明明心存善念,一心为了学生好,但却用了非常简单粗暴的表达方式去表达自己的内心。《非暴力沟通》的作者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在书中写道,“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可是,究竟是什么,使我们难以体会到心中的爱,以致互相伤害?又是什么,让有些人即使在充满敌意的环境中,也能心存爱意?” 我相信,教师的爱藏在每一句话语里。认真和学生说每一句话,不吝啬地表达自己的赞美和喜悦,对于自己的期望采用更加和善的方式去表达,让孩子通过教师的话语感受到爱,体会到爱,从而真诚地回应爱。

爱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尊重。叶圣陶说过:“无论是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们都应该称他们为'小朋友’”“我要做学生的朋友,我要学生做我的朋友。”想成为学生的朋友首先就得尊重学生。在心理学中,“允许”是一个很神奇的词,有一种让人平和的力量。做一个懂得尊重的教师要善于倾听,善于观察,善于发现,善于引导,善于关怀,善于给予。更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允许学生的个性,允许学生的独特,尊重学生是发展中的人,所以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他们;尊重他们是独特的人,所以要允许学生间的差异;尊重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他们。因为,爱与尊重同在。

爱的底色,有一种色彩叫“宽容”。我们不是为了生气而教学生的,润物无声的宽容远比暴风骤雨效果要好得多。因为宽容,就会闭上苛责的眼睛发现优点;因为宽容,就会睁大含笑的眼睛放大亮点。其实,每个孩子身上都有金子般的光芒。因为,爱与宽容同行。

爱的底色,有一种色彩叫“信任”。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教师首先要向学生传递一种信任的信念,尤其是那些成绩暂时落后的学生。教育的理想与现实是有差距的,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人生就像登山,有的人从山谷出发,有的人从山脚出发,有的人已经到达山腰,不能因为学生处在山谷就断定他不能到达山顶,要知道蜗牛爬得慢但也能品尝到成熟的葡萄。苏霍姆林斯基说:“任何一个看起来无可救药的孩子,他内心深处都燃烧着想做好人的愿望。”也许,你的信任换来的是孩子一生的幸福。因为,爱与信任相伴。

爱是一棵树,只要每位教师心怀一颗爱学生的心,这棵树就会不断地生根发芽,直至形成一片茂密的森林,每一片叶子都会变成一份理解,一份期待,一份赞赏;每一个课堂都会成为开放的课堂,充满挑战的课堂,让快乐主宰的课堂,洋溢着生命温暖的课堂。

(编辑 文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