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道无为5:事物之间的相互纠缠是宇宙普遍存在的常态。这种纠缠又是无限叠加的

 知本学社 2022-09-15 发布于山东

《道德经》云: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

美与恶、善与不善,它们都是人类对天地万物的认知实践。因为不同的条件,二者存在二者会发生变化。它们都是一对纠缠态。这种纠缠表现在:二者同时存在于同一个事物上,这是统一性。其中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也同时发生变化。这种变化不受时空的影响。在一定条件下,二者不断的向对立的方向变化。处于人类认知、观察和实践的角度,纠缠的双方一直在“无、有”的状态中转化。当我们关注美、善的时候,恶、不善就以“无”的方式存在着。

那么,上面这段话中,有无、难易、长短、高下、音声、前后等都是表达事物之间的状态,以及其它若干以至于无限的状态,比如祸福、形影、动静、明暗等等,都是纠缠态。

生、成、形、倾、和、随等,是关联的双方建立纠缠的方式。我们认定某两个纠缠双方的纠缠关系,取决于我们的认知方式。比如,两个人之间,基于观察者的不同认知和实践,会表述出若干的纠缠:皮肤的黑白、形体的胖瘦、身材的高矮、力量的大小,等等。这些不同的纠缠态同时存在于这两个人之间。只是因为认知者的角度不同,所表述出来的纠缠关系便有所不同。

那么,我们就基本上可以知道: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和方法去认知这个世界,这个世界就是什么样子。

现在的量子理论,让人感觉到诡异的地方,就是纠缠关系不受时空的影响、纠缠态的无限叠加,以及波粒二象性的不可思议。区别在于,科学家们认为量子理论中这种诡异的现象只存在于微观世界,但事实上,在我们生活的人间、以及天体之间,也是同样的纠缠态。

比如前后相随。张三、李四两个人一前一后行走前进。这种前后的排列,就是一种纠缠。如果张三改变了自己的状态,向后转,那么,张三、李四就不是前后的纠缠,而是面对面的纠缠。张三不再是前,李四同时也改变了自己在后的状态。改变是同时的。这种前后变为面对面,与距离的远近没有关系。

如果张三围着李四转圈,李四站在原地。我们以旁观者的角度看,李四不动,张三在动。但对于纠缠的关系中的张三、李四,张三每变换自己的位置,李四与张三的位置关系也同时在变化。这是非常明显的。如果把我们人间的这种现象换成天体之间的纠缠态,张三围着李四转,就是非常清楚的地月系统的纠缠!

纠缠的叠加态是无限的。比如两个陌生人认识了,他们会成为什么样的关系、建立什么样的纠缠,都有可能,且这些可能性同时存在:有成为同事的可能、拜干兄弟结义的可能、竞争对手的可能、师徒的可能、上下级关系的可能、甚至仇人的可能等等。这种种的可能纠缠同时存在。

其它的各种纠缠关系也是同样的道理。

所以,老子在这里用了“恒也”二字,就已经清楚地告诉了世人,这种纠缠态是永恒存在的,它绝对不会区分所谓的微观现象、宏观现象,也不会因时空的不同而有所区分。

那么,开头那段话就可以让我们理解:纠缠态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而且这种种纠缠是无限叠加的。要建立什么纠缠,取决于人类的实践认知,世界的样子,取决于我们自己。

粗浅地做个解释:因此,对于种种事物,有、无的状态是互相转化的,难与易是辩证的,长与短是比较出来的、高与低是相对的,音与声是一体的,前后是跟随的,这种种关系是永恒存在着,它们既对立、又统一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