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诗词日历 | 杜荀鹤《夏日题悟空上人院》

 唐诗宋词古诗词 2021-08-04

译文、赏析 / 严勇、音频 / 张佳

译文


三伏天的时候,僧人披着僧衣在禅房内闭门打坐,周围没有松树,也没有竹林遮阴庙宇。
打坐入定根本不必去山水之间,只要灭得心中的欲火自然就会感到凉快。

注释


杜荀鹤(约846—约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汉族,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表鉴他,授翰林学士,知制诰,故入《旧五代史·梁书》(《旧五代史·卷二十四·梁书第二十四·列传第十四》有其传)。

三伏:是初伏、中伏和末伏的统称,是一年中最热的时段。

衲:僧衣。

荫:遮蔽。

安禅:佛教语。指静坐入定。俗称打坐。

赏析


这是唐代诗人杜荀鹤的一首禅意诗。
杜荀鹤人品不怎么样,诗歌却是绝妙了得。这首“题悟空上人院”主题的禅意诗,寥寥数笔将僧人“心静自然凉”的心态描写得淋漓尽致。
诗人一上来紧扣夏日的炎热来写,三伏天是一年当中最热的时候。此时越热,越为下文的心静做好反衬。“闭门”二字,将僧人心中的“静”一下子就写尽了。院落安静,但还不及僧人的心静。
“一衲”指一件僧衣。通过僧衣,指代闭门安禅的悟空上人。
短短七个字,就将时间、地点、人物交代清楚,不可谓不高妙之极。
诗人仔细打量了禅房周围的环境,只见没有松树,也没有竹林来遮阴庙宇。
在如此酷热的禅房内打坐,诗人很好奇僧人是如何做到的呢?
末二句,诗人揭开谜底。原来打坐需要的是心静,需要的是除去欲望,根本不必去山水之间修炼啊。
一首短短的七绝,蕴含着丰富的哲理,实属不易,这也为宋诗重在哲理的写作风格开了一个好头。
一首诗有内容,就算是好诗,若能引发人生的思考那就更妙了。但愿三伏天,你我皆能参透诗中一二,度过一个愉快的暑假。

遇见是缘,点亮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