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育应该有的二个“度”----温度与尺度

 课程教学研究 2021-08-04

最近有关教育的新闻比较多,其中有一则新闻引起了比较多的关注:教育部的党组书记换人了,曾经担任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校长、天津市委副书记、中国科协党组书记的怀进鹏出任教育部党组书记。有关人物介绍的报道中提到,怀进鹏曾经是“有温度的教育”的倡导者。不知道,怀书记、怀部长的到任,会不会在教育界再一次掀起“有温度教育”的潮流?

做有温度的教育已经在教育界流行了有一段时间了,爱的教育、欣赏教育、激励教育、成功教育等教育观念、教育方式、策略都是这一教育思想的具体表现形式。从总体上讲,我很赞同这种教育观念,由此带来的教育教学的行为,它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积极意义的。

从内涵上看,有温度教育的根本是要在教育实践中温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在温暖的、愉悦的情感中感受教育,接受熏陶。教育要像春风一样温暖每一个人的心灵,是这种教育的一种境界和状态。

但是,教育仅仅只有温暖和春风是不够的,或者至少是不全面的,所以,对于欣赏教育、激励教育,在教育界中一直存在着一些争议,一味地“欣赏”“表扬”“激励“,甚至在学生出差错时也是如此,如明明学生回答问题有错,持有观点有问题,老师仍然是“棒、棒、棒”地“激励”,这样一种”极端化“的有温度的教育其作用是极为消极的。为反抗这种只讲“温暖教育”的教育实践倾向,学界和具体的实践中出现了“挫折教育”“惩戒教育”等教育观点。

联想到这些现象和现实,我得到了一个结论,那就是教育仅有温暖是不够的、不行的。教育还需要有底线、红线、高压线,这些“线”是所有教育者和受教育者都不可以触碰的东西,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一旦跨出这个界限,其言行就应该受到“惩戒”。我认为,这种需要施行“惩戒教育”的标准应该就是教育的尺度。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言行处于这个尺度之内,应该可以享受欣赏教育、激励教育。而一旦其言行超出了这个尺度,那时我们所需要的就应该是“惩戒教育”了。

所以,完整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应该是“有温度的教育”与“有尺度的教育”的有机统一。有温度、有尺度是理性的教育、理想的教育应有的“品格”。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