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汉字的“大”与“深” ——“汉字之美与汉字传承”作文解析

 大海边看语文 2021-08-04




      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每个字都是一首美丽的诗,优美的画。

          ——印度前总理尼赫鲁



   汉字的“大”与“深”

——“汉字之美与汉字传承”作文解析


                      作文原题


  作文审题 


  三读法审题。

第一遍,通读材料,了解梗概。

话题是汉字,新材料作文。

第二遍,分层品读,概括要点。

主要是主体段的品读概括。

材料共四则,围绕“汉字”这一话题展开。

第一段引用古籍中的记载,介绍汉字诞生之时的天地异象,强调汉字的神奇。

第二段借印度领导人之口写中国的伟大和汉字的美好。

第三段写日本某位名人对汉字的高度评价。

第四段则指出当代社会一些网络游戏和个人博客中出现了一种特殊的文字“火星文”,且这种现象成蔓延之势。结合现实情况可知,一般认为“火星文”不值得肯定,因为其有违汉字的纯洁性和汉字使用的规范性,是对汉字的不尊重。

第三遍,理性分析,确定立意。

整体而言,可以分两层,第一层是前三段,写汉字之美;第二层是第四段,写有人在亵渎汉字。

由此,汉字很美,故要传承汉字,立意已出。

出现的问题:

1.扣住了汉字,却没扣住汉字之美,或扣住了汉字之美,没提及传承汉字文化;

2.举不出例子来,或举出的例子是文学之美,而非汉字之美。 

推荐标题:

1.小小中国字,泱泱大国情

2.尊重汉字,保根固源

3.品味汉字之美,书写传统文化

4.品中国汉字,传文化之魂

5.品汉字之美,传汉字之韵

6.汉字之美,华夏之根

7.汲汉字智慧,取护汉字清源

8.传承汉字,守护汉字


       考文赏析(一)

           汉字的“大”与“深”
  郑州七中高三(1)班 司润明

中国的汉字,随着五千多年的历史,历经风霜变革,不断成熟演化。一个个汉字,不仅仅是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它更有着深刻的内涵和载着一个文明的体量。汉字的大与深,书写了我们璀璨的文明,更造就了我们丰富的精神世界。(由材料自然引出话题和观点,扣题紧,观点明。)                 

汉字之“大”,在于它的包容与意象丰富。(对总论点展开论述,阐述汉字之“大”的内涵。)

《春秋纬元命苞》载,仓颉穷天地之变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汉字是象形文字,如“日”就由“⊙”变化而来,形似太阳;而“月”就“”演变而来,犹如一轮弯弯的月亮。从甲骨文到金文,再从小篆到隶书,从楷书到行书,经过世代相传,才有了今天汉字的龙飞凤舞、遒劲有力、博大精深。而汉字的演变,又与它的包容有关。假如汉字没有在中华文明演进过程中与其他外来文化相融合,恐怕也早与那其他三大文明一样中断于历史长河。

汉字之大,更在于它意象之丰富。印度前总理对他的女儿说:“世界上有一个伟大的国家,它的每个字都是一首美丽的诗,优美的画。”正如中国古代的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孤”“独”二字,仿佛使人置身于长江畔、西楼上,孤寂开阔之境,亡国抑郁之愁,令人回味。

(将材料一二灵活地运用开来,扣题很紧。几个汉字例子,论述了汉字包容与意象丰富的特点,典型有力,语言优美,同时也照应了材料中所说汉字“如诗如画”的特点。)                       

汉字的“深”在于它的智慧与想象的丰富。

汉字的智慧,在于它的微言大义,充满思考与智慧。《左传》中郑伯“克”段于殷。一个“克”字,左丘明的态度跃然纸上。段乃郑伯之弟,但郑伯放纵他犯错,不仅没有规劝,而是用了假装糊涂和欲擒故纵的计谋,早就做好了杀弟逼母的打算。而孔子的思想讲究的是兄弟间的仁爱,不能放纵他犯错,更不能杀了他,故在此用“克”字加以描述。

汉字的“深”,在于它丰富的想象。“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鹏像羊角一样盘旋而上,飞向天空,借着六月的大风南下,庄子以他雄奇瑰丽的想象,向人们传达着万物皆有所待的深刻哲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作者运用自己的想象,带领读者的思绪飘向远方……

(本部分照应材料三,所用例子精美,很好地展现了汉字的智慧及想象之美。)

 传承汉字的“大”与“深”,需要人们心存敬畏,规范使用。

《江南时报》中的现象,是一种变相对生僻汉字的“弘扬”,它追求的是表面的引人注目和所谓“旧字新用”。但短期利益的背后终究会引导人们错误的理解与认识,导致汉字的传承畸形与不可控的走向。传承汉字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如“汉字听写大会”“诗词大会”“朗读者”等,宛如一股清流,带给我们文化的涵养与精神的升华。(照应并分析材料三,联系现实,反对亵渎汉字,呼吁我们要心存敬畏,传承汉字。)

汉字,是中华文明的宝库,更是世界文化的宝藏。我们要学习,更要继承与发扬它的“大”与“深”,让它历久弥新,在新时代散发着更耀眼的光芒。(简短明晰,收束全文)

大海边点评:

   本文最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有两点:一是扣材料非常紧,且将材料作为素材灵活地用到了各个论证的环节中去,做到了让材料充分地“发光发热”;二是汉字例子似信手拈来,可见积累颇丰,字句间充满了对汉字的热爱。

      考文赏析(二)

           汉字之美,华夏之根

     郑州七中高三(1)班 李嘉豪

天地之变,仓颉创文字;华夏之根,汉字美如诗。泱泱千年古国,皇皇万里神疆,诞生了华夏之根——中国汉字。

《春秋纬元命苞》载,创字之巨变;海外各国赞赏言,汉字之智慧与想象力。汉字是华夏之根,更是如今中国所骄傲递出的自信名片。(由材料一,引入话题“汉字”,并亮出观点,照应标题。)

汉字之美在外,形为画,律如诗。

“东临竭石,以观沧海。”汉字形式优美,具有对称之美。正如印度前总理所说:“中国的每个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优美的画。”古往今来,它是无数“仁人志士”的“上下求索”。它是一代大家王羲之,在书法的道路上推敲打磨,力求精益求精,让汉字书法攀上高峰;它亦是拼音之父周有光,为汉字推广,他在音律中浅斟慢酌,求索出合乎中国人的音律,为汉字锦上添花。倘若没有对汉字形式的追求,中国汉字何以从甲骨,小篆,到隶书,楷书的演变?倘若没有对汉字的一份热爱,何以“幸甚至哉”,唱响汉字之歌?汉字之美,正是它的如诗如画才让国人如此陶醉,才使之成为中国名片,汉字得以享誉世界。

(好美的文字!先是用简洁的语言亮出分论点,照应材料二;然后用优美的语言展开了对汉字外在美的论述,其中灵活地引用名言,最为优美,可见作者运用文字之灵巧与用心;假设论证的运用,引人思索,同时也从侧面写出了汉字之美。)

汉字之美在内,意若火,境若风。

“汉字是智慧与想象力的宝库。”汉字是象形字,既体现了古人的想象力,又将智慧蕴藏其中。它可以是梅开林间的傲骨,零落成泥的余香;它也可以是《赤壁赋》的豪迈,《石灰吟》的清冽;亦是负荆请罪的勇敢,逆流而上的执著……中国最宝贵的民族精神,亦体现在这方正汉字之中。汉字是华夏之根,于破土之中现节气,于方寸之中明精神。“一日看尽长安花”,汉字意若盛火;“又见西风”,汉字境若徐风。中国的智慧与想象力,竟在汉字之中如此明亮,可谓“君子藏器于身”,汉字美在精神。(由外而内,照应上一部分,论述仍然严谨,语言精彩依旧。) 

汉字是华夏之根,是国人的骄傲。但据《江南时报》报道,有类似乱码的“汉字”在网络游戏和个人博客蔓延。这不禁提醒我们,保护汉字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亦是每个人的义务,更是我们永续中华之根的美心与精神。(联系现实,指出问题所在,呼吁我们要承担起保护汉字的责任。)

汉字是中国最珍贵的财富之一,愿我们每个国人携起手来:弘扬汉字之美,护佑华夏之根。让汉字之美吹拂华夏盛世几千载!让汉字之美立根万里国疆安如山!(整散结合,完美收官。)

大海边点评:

本文语言优美,流畅自如。灵活运用积累的文句,引用处熨帖得体,玩名言于笔端。

本文逻辑清晰,论述严谨。由外而内谈汉字,由材料内而材料外,自然拓展出来汉字素材,若潺潺溪水,自然流淌。

                考文赏析(三)            
   尊重汉字,保根固源
  郑州七中高三(1)班  刘晨晨

每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撇一捺流畅大气,一横一竖刚直有力。然而现在网络上出现一种现象,用乱码似的“火星文”标新立异,让汉字变得尤其奇怪,失去了它们原本的含义。我认为,当持敬畏之心,尊重汉字,保根固源。(由材料自然引出话题,语言优美,观点明晰。)

汉字是民族的根,我们要了解汉字,尊重汉字。

“仓颉穷天地之变而创文字,天为雨粟,鬼为夜哭,龙乃潜藏。”历经千年风霜与沧桑,汉字也同我们的民族一起蜕变成长。它的模样在使用中简化,更便于生活中的使用。汉字的发展史,亦是民族的发展史。看到甲骨文,我们便能联想起“尔卜尔筮”的占卜,看到繁体字,我们眼前便能浮现七八十年代的上海街头。

汉字,在生活中太平凡也太常见了,以致我们往往忽视了它的美好。印度前总理曾语重心长地对他的女儿说:“每个汉字都是一首优美的诗,一幅美丽的画,你要好好学习。”日本索尼公司的创始人井深大也曾说:“汉字是智慧和想象力的宝库。”正是我们的汉字之美让他国领略到中国博大精深的魅力。别国尚且知道欣赏汉字的意蕴,那我们又如何能够肆意改编捏造那些不通道理的句子呢?

(分论点简洁明晰,主体论证部分充分运用了材料内容,并延及课内所学,学以致用。)

汉字是文化的源,我们要尊重汉字,传承汉字。

古人创作一首诗,在“推”和“敲”的使用上都要斟酌再三,而今却有人刻意选择音近的字而全然不顾文字背后的含义,岂不是本末倒置?汉字代表的是一种长期演变而具有特殊意义的文化,正是丰富的意蕴让它多姿多彩。“木叶”与“树叶”仅一字之差,包含的意义却大不相同,“恨”也有遗憾和怨恨的差别,用心品味就会发现汉字的世界妙趣横生。不要贪图新奇去标新立异,汉字的文化本就极具魅力。

(课内的几个例子,简单明了,切中肯綮,较为典型。)

不少人提笔忘字,不少人不愿写字,写信的人越来越少,甚至有人唱衰汉字。《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则为我们展现了对待汉字的正确态度,浅斟慢酌中品味汉字,关注汉字背后的文化与典故。汉字是文化之源,我们要在尊重中传承并发扬汉字。(联系现实,传承汉字文化,若能再照应开头的“火星文”,逻辑上会更严谨。)

汉字之美,美在结构,半包围全包围包罗万象;汉字之美,更美在情,字字可珠玑,字字皆有情。我们要尊重汉字,保根固源,传承汉字,让汉字之花欣欣向荣。(句子整齐,倡议有力,照应标题,可谓豹尾。)

大海边简评:

一篇优秀的考场文:灵活运用材料,概括得当,运用合理;论述语言优美,课内折射课外,散句中见整句,严谨中见典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