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诗解读——张若虚之《春江花月夜》(2)

 耕读人家jkhpb3 2021-08-05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裴回,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

解读: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虽然也沿袭了前人写旧题乐府,但张诗在内容上大为拓展,篇幅上大为扩展,境界上大为提升,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婉转悠扬,较之以前诗人所写的同类题材,无论在内容和思想上有了大的提升,打破了六朝以来宫体诗言之无物,给人以清新纯净、空灵自然的美好感觉。

“春”“江”“花”“月”“夜”这五种景色,凝练了人世间最动人的良辰美景,想来已是令人神往。诗歌一开篇就围绕题目,收入皆关花月,以“月”为主线,万物皆因月而生辉。月生—高悬—西斜—落月,“月”通贯全诗,是景也融情,情景交融,全诗浑然一体。

全诗36句,由9段七言诗组成,每4句一换韵,从平声庚韵起首,依次是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灰、麻韵、以仄声遇韵结束,阳辙与阴辙交互,意境空明,素有“孤篇压全唐”之说。

该诗第一段——“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春”“江”“月”“夜(暗藏)”都有,唯独无花。诗人从潮水起兴,推出一轮明月,月辉撒在江面,情似鱼鳞闪闪,直通云际,浩瀚无垠。诗人站在江面,由眼前景物联系到一个更为广阔的境界,“何处春江无月明”,由此句为下文对宇宙人生的理性思考、月下闺妇、在外游子的相思埋下伏笔,这浩浩荡荡的长江之水,历尽了人间的喜怒哀乐,接纳了多少辛酸泪水。

第二段——“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暗藏“春”“夜”,以“芳甸”“花林”起兴,想到了春天的鲜花,在一轮明月的照耀下,变成了秋冬时霜霰的样子,但霜霰又不会飞,只能是“汀上白沙看不见”。一个“流”字,表现了月光流泻于地的景象,让月色成了动态,而“霜”又是清凉净谧的,因而“不觉飞”,静中有动。天地人在这皎洁的月色中事例一切是那么地清丽、空明、宁静,宛如一幅长轴水墨画。虽然这只是诗人的想象,却影射人世间存在的许多假象,从而引申到时光流速,人生无常,为下文哲理性的思考作了铺垫。

张若虚,生卒年不详,开元年间尚在世,扬州人,曾任兖州兵曹。近代学者胡小石曾作有《张若虚事迹考略》,其存世之作只有两首,不过好在一首《春江花月夜》就足以让他成为唐代诗坛的名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