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古名篇:春江花月夜

 黑龙江波涛 2022-09-09 发布于黑龙江

文/高建锁

文章图片1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其中的唐诗就是中国文化中最为璀璨的瑰宝。

《春江花月夜》是唐代诗人张若虚仅存的两首名诗之一,通篇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意境空明,想象奇特,语言自然隽永,韵律宛转悠扬,洗净了六朝宫体的浓脂腻粉,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此诗是乐府旧题,当年隋炀帝和陈后主都写过。

全诗赞颂自然美景,描绘了一幅幽美邈远的春江月夜图,讴歌真挚爱情,思考宇宙人生,诗情画意,儿女情长与人生感叹浑然一体,景情理水乳交融。诗人将深邃美丽的艺术世界隐藏在惝恍迷离的艺术氛围之中,表达了作者宇宙人生的思索,对人类情怀的普遍关照和对生命状态的真挚同情。

毫不夸张地说,这首诗上学的时候,背诵此诗是件头痛的事。可随着岁月见长,一旦理解了它的诗意以后,就觉得好接受了,因它内在自成逻辑。要想理解中国古人(尤其是诗人)的思维方式、时空观念,恐怕是不能从理性入手的,得从美学切入,那么《春江花月夜》就是不容错过的典范之作。

自该诗问世以后,一直在学界有极高的评价,“孤篇压全唐”“盛唐第一诗”“春风第一花”。闻一多先生更是赞美其为“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春江花月夜》一千多年来使无数读者为之倾倒。其作者张若虚连字号都不为人详,却仅凭这一首诗 “孤篇横绝,竟为大家”。

张若虚(约660—约720),唐代诗人。扬州(今属江苏)人。曾任兖州兵曹。事迹略见于《旧唐书·贺知章传》。中宗神龙(705~707)中,与贺知章、贺朝、万齐融、邢巨、包融俱以文词俊秀驰名于京都,与贺知章、张旭、包融并称“吴中四士”。自是一位大家,让人叹服。

张若虚的诗仅存二首于《全唐诗》中。其中《春江花月夜》是一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它沿用陈隋乐府旧题,语言清新优美,韵律宛转悠扬,洗去了宫体诗的浓脂艳粉,澄澈空明、清丽自然。本诗最早收录于宋人郭茂倩的《乐府诗集》,内有《春江花月夜》同题诗五家七首,张若虚只是其中之一。

《春江花月夜》结构精妙严谨而又自然天成,韵律圆美流转而又富于变化。全诗四句一韵,九次换韵。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韵律婉转悠扬。

这首诗一共三十六句,每四句说一个内容,一共九个层次。这九个层次又被统摄在望月、问月(短暂/永恒)的大主题下。这九个层次,又可详细地分为:月升;月照;古往;四方;远行;离人;思念;不归;月落。

如果按照蒋勋说法,这九个层次当对应的深层含义又是:生命状态;空白状态;时空意识;宇宙意识;对虚拟性的肯定;转换女性的角度;对女性角度的肯定;生命归属;于是便又有了更多的人生智慧和哲理在里面。

诗题就令人心驰神往。题目之中的“春”“江”“花”“月”“夜”五个意象构成了一个美丽的画面,形成了奇妙的艺术境界。五个意象又可以互相搭配,五个意象之间互为彼此的修饰和陪衬。

王尧衢《唐诗合解》:“题目五字,环转交错,各自生趣。春字四见,江字十二见,花字只二见,月字十五见,夜字亦只二见。”诗全篇以月统领所有景物,贯穿全诗,由月生一直写到月落,描绘了一幅幅月下风景变幻图。

明月、孤月、江月、初月、落月等复杂的光与色,春江、江天、落花、海雾、江树这纷繁的形与景,意象丰富,意境优美。营造了纯净明亮又迷蒙清幽的意境。典故的运用以及大量的修辞如比喻、拟人等,使语言优美典雅,让人回味无穷。

无论是初月的明媚、高月的皎洁还是斜月与落月的迷离缠绵,抑或楼头月的徘徊、镜中月的清影、帘内月的倾洒、砧上月的流照,无一不打上情感的烙印。漂泊的游子以及不眠的思妇,组成了美丽的诗歌形象,展现出一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趣的画卷。

江天一色,澄静明净,浩瀚无边, 清明澄彻的天地宇宙,仿佛使人进入了一个纯净的世界,诗人不禁情思翩翩,发出奇想。诗人神思飞跃,探索着人生的哲理与宇宙的奥秘。这种探索,古人也已有之。如曹植《送应氏》:“天地无终极,人命若朝霜”,阮籍《咏怀》:“人生若尘露,天道邈悠悠”等等。但诗的主题多半是感慨宇宙永恒,人生短暂。

  张若虚此处却别开生面,他的思想没有陷入前人窠臼,而是翻出了新意:宇宙永恒,明月常照,对于个体而言,生命如此短暂。但诗人又认识到虽然个体生命短暂,但就整个人类而言,又是代代相传,无穷无尽的。全诗的基调是“哀而不伤”,使我们得以聆听到初盛唐时代之音的回响。

思妇对游子的怀念,是用“月”来烘托的,诗篇把“月”拟人化,那美好的月光似乎有意和思妇作伴,总在她的闺楼上徘徊着不肯离去。她是那样的依人,却又那样的恼人。那分明是思妇的“剪不断,理还乱”“才下眉头,却上心头”的相思之'情!

最后八句写游子,诗人用落花、流水、残月来烘托他的思归之情。花落幽潭,春光将老,人还远隔天涯,情何以堪!江水流春,流去的不仅是自然的春天,也是游子的青春、幸福和憧憬。月光普照,天各一

方,道路是多么遥远。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

  “落月摇情满江树”,这结句的“摇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将月光之情,游子之情,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摇曳生姿,令人心醉神迷。

为了与缠绵悱恻的感情相呼应,语言采用了一些顶针连环句式,如“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江月何年初照人。人生……”“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江潭落月复西斜,斜月……”一唱三叹,情味无穷。

由月生到月落,由花开到花谢,从入夜到夜深。既有对春江花月夜美景的实写,又有对思妇明月相思的想象和游子梦落花的虚写。诗在绘春江花月夜的美景中开篇,在叹幽忧离情中收笔,抒发了对人生有限的无可奈何的感喟,又交织着对生活的期待和哲理性的思索,别有一种清丽雅致的神韵。

《春江花月夜》在思想与艺术上都超越了以前那些单纯模山范水的景物诗,“羡宇宙之无穷,哀吾生之须臾”的哲理诗,抒儿女别情离绪的爱情诗。诗人融诗情、画意、哲理为一体,凭借对春江花月夜的描绘,尽情赞叹大自然的奇丽景色,并与人生哲理的追求、宇宙奥秘的探索结合起来,从而汇成一种情、景、理水乳交溶的幽美而邈远的意境。

诗的韵律节奏也饶有特色。诗人灌注在诗中的感情旋律极其悲慨激荡,但那旋律既不是哀丝豪竹,也不是急管繁弦,而是象小提琴奏出的小夜曲或梦幻曲,含蕴,隽永。诗的内在感情是那样热烈、深沉,看来却是自然的、平和的,犹如脉搏跳动那样有规律,有节奏,而诗的韵律也相应地扬抑回旋。

四句一韵,共计九韵。又平声庚韵起首,中间为仄声霰韵、平声真韵、仄声纸韵、平声尤韵、灰韵、文韵、麻韵,最后以仄声遇韵结束。诗人把阳辙韵与阴辙韵交互杂沓,高低音相间。全诗随着韵脚的转换变化,平仄的交错运用,一唱三叹,前呼后应,既回环反复,又层出不穷,音乐节奏感强烈而优美。

这么多年,自从我背下《春江花月夜》开始,这首诗就一直是变化的,常看常新,一如我们看待这世界的角度,和那始终存在的孤独。中国人是讳言孤独。每个人都假装一样开心,无忧无虑。其实孤独是与生俱来的事情,它或深或浅地潜伏在我们的生命中。想拥有繁花错落的热闹,必须先学会欣赏寥落清冷的美妙。

《春江花月夜》是张若虚用如诗如画的语言吟诵着生命的孤独,让我们照见自身,知晓悲欢离合,如阴晴圆缺,在所难免。每一重境地里都有不一样的美,有些美是圆满,有些美是残缺。人生就应这样,不求事事顺心遂意,但求一颗心无惧无畏,四时如春。

人生如大江明月永恒,生命如春花江雾亦散。那些永恒的好,是可以长存,叫人敬畏。那些短暂的美,是富于变化,值得珍惜。时间就像大江川流不息,空间就是月光照耀之地,心有多大,天地就有多宽。如此而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