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再悟

 中医畅谈 2021-08-05

编辑整理  邢思明

经方再悟 

导读

   学习中医的过程中,什么叫务实。经方中医的精神是理论不能脱离实践而空跑,治病的精神应当以疾病的真实病程为准,然后总结规律形成经验。多谈道理而少谈病、药、方,就是与务实两字渐行渐远的表现。安医生在公开渠道多次强调这样的观点,目的是为了让大家时刻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不断提升中医的水平,现在,你也可以马上加入安医生的讨论群组,一起探求经方的魅力。

        综合大家的意见,我们就把本群的群名暂定为“经方再悟”,今天就算是新群开张了!

        为什么叫“经方再悟”?群友们说的对,就是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再提高的意思。我们这里的经方专指仲景方。为什么我们专门要学习仲景方呢?不仅仅是因为仲景方示以规矩,成以方圆,理法方药俱全,这些对于其它学说、其它著作(除《内经》外)都可以做到。关键就在于:仲景条文言简意赅,药简效宏,且不骗人。仲景方历经千锤百炼,经过了实践的验证。临床效果好,精简凝练,无弄虚作假,没有神乎其神的说法,有的是实实在在的技术,这就和《内经》的所谓“大道”相矛盾了。因为仲景的东西言之有物,不空洞,经得起实践的反复磨练,可重复性强,有规律可寻,不搞那些“闻病之阳,论得其阴;闻病之阴,论得其阳。”、“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的变化莫测、虚无缥缈的东西。

        有朋友对我说:仲景写的简单,一是由于战争原因,《伤寒论》成书后很快就遗失了,可能搜集不全;二是由于《伤寒论》是刻在竹简上的,写起来麻烦,只能用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意思;三是如果张仲景现在还活着,肯定会有他的公共号、微信群、培训班。我说:不仅如此,同时也证明仲景是穷人,《伤寒论》与《内经》无关。为什么这么说呢?

        有人或许会说:传说仲景做过长沙太守,他在《伤寒论·自序》中即明言“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可见他正是遵循《内经》等经旨古训来指导自己的医学实践并著书立说的。是这样吗?我想这是猜测,当然,我也是猜测。我认为仲景没见过《内经》。不是说那个时代没有《内经》,而是他没读过。从《伤寒论》的内容来看就与《内经》无关,而不在乎绪言是怎么写的,绪论的调有些高。别忘了,《内经》是用丝帛写作,《伤寒论》是用竹简写出的,两者的地位是根本不一样的。一个是大论、简宏、写在丝帛上,另一个是内容实在、有物而朴实、写在竹简上。《内经》像官,《伤寒》更像是平民,两者不能并列而论。《内经》的内容与仲景的朴实似不符,后人说《伤寒》是《内经》的附属物,我看不像。我们也不是叫《内经》《伤寒》分家什么的,只是要大家珍惜《伤寒论》,珍惜它的朴实无华!

        唐医书以孙思邈为代表,孙思邈晚年得仲景书,佩服得五体投地,并视若珍宝。他虽收录了仲景书,但理解上有些偏颇。为什么孙思邈活了一百多岁,还说他对仲景书理解不准呢?就是因为仲景书不是仲景一人所作,而是仲景一派几代人乃至几十代人共同完成,而由仲景集成的,的确来之不易,所以我们极力推荐此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