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话中秋

 新用户0096fsbV 2021-08-05

“人逢喜事精神爽,月到中秋分外明。”(京剧《龙凤呈祥》中刘备的唱词)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喜庆节日,赵珩先生更说“中秋节是一年中第二个大节日。”(《百年旧痕》)“八月十五中秋节,此日三秋恰半,故谓之中秋。”(宋吴自牧《梦梁录》)

中秋节的习俗首先是赏月。值得说明的是,赏月之俗在唐代以前还不是很盛行。唐代逐渐对中秋赏月开始重视,大概是源于传说中的唐明皇游月宫。当然,这是神话并不足信,但是民间的中秋赏月却逐渐固定下来。到了宋代,赏月之俗更盛,以至于通宵达旦,吴自牧在《梦梁录》中就曾写道:“此夜月色,倍明于常时,又谓之月夕。此际金风荐爽,玉露生凉,丹桂香飘,银蟾光满,王孙公子,富家巨室,莫不登危楼,临轩玩月。或开广榭,玳筵罗列,琴瑟铿锵,酌酒高歌,以卜竟夕之欢。如铺席之家,亦登小小月台,安排家宴,团圞(同'圆’)子女,以筹佳节。虽陋巷贫窭(jù)之人,解衣市酒,勉强迎欢,不肯虚度此夜。”

到了明代,中秋节除了赏月,又有了祭月的习俗。明陆启浤在《北京岁华记》中记载:“中秋之夕,人家各置月宫符像,符上兔如人立,陈瓜果于庭。饼面绘月中蟾兔,男女肃拜烧香,旦而焚之。”

中秋节少不了月饼。月饼作为食物不仅用来祭月,还可当作馈赠的礼物。月饼在宋代就有(见周密《武林旧事》),但是否作为中秋的节物,却不得而知。明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上有“中秋民间以月饼相赠,取团圆之义。”这时的月饼已确为中秋的食物了。

中秋节也是团圆节。明刘桐《帝京景物略》上说:“八月十五祭月……女归宁,是日必返其夫家,曰团圆节也。”既然是团圆节,老北京的中秋食物除月饼、水果外,还有团圆饼。“团圆饼用上好的白面发酵,搓成圆形薄片,每层放入红糖、玫瑰、桂花,一层层叠加,厚达十几层。最后用一张大而圆的薄面片包好,表层上置青丝、红丝、瓜子、杏仁等果料,上屉蒸熟,成直径盈尺、高达数寸的大蒸糕。然后切成块,全家老少分食,以示团圆之意。”(周简段《民俗话旧》)

老北京在中秋节有做团圆饼的旧习,在湖南衢州则有送瓜的风俗。“中秋晚,衢城有送瓜一事。凡席丰履厚之家,娶妇数年不育者,则亲友举行送瓜。先数日于菜园中窃东瓜一个,须令园主不知,以彩色绘成面具,衣服裹于其上若人形,举年长命好者抱之,鸣金放爆,送至其家。年长者置东瓜于床,以被覆之,口中念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受瓜者设盛宴款之,若喜事然。妇得瓜后,即剖食之,俗传此事最验云。”(《中华全国风俗志》)这显然已经不只是团圆了,而且还进一步有求子之意了。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中秋赏月、祭月、拜月,最让人感怀的还是离乡的游子,他们身在他乡,遥想家乡中的亲朋故旧,怎能不心生感慨?就让中秋这轮明月,一慰佳节中彼此思念的亲人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