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朱良春总结麻黄为宣散、透邪之良药

 中医药方便 2021-08-05

图片

麻黄

宣、散、通

麻黄出自《神农本草经》,味辛苦温,辛能散,苦能降,温能通,故麻黄善于开宣肺气。肺合皮毛,主一身之气,又能通调水道。麻黄有发汗、平喘、利尿之功。《本草正义》说:“麻黄轻清上浮,专疏肺郁,宣泄气机。虽曰解表,实为开肺;虽曰散寒,实为泄邪…肺气郁窒,治节无权,即当借其轻扬,以开痹着。”张仲景所著《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书中,有20余方均用有本品,以之治疗伤寒、喘咳、水湿、黄疸等症。自《伤寒论》中载麻黄汤一方后,后世医家都认为麻黄是一味发汗解表、止咳平喘的要药。朱老认为麻黄的功效特点可以概括为宣、散、通三字。现在用完整的麻黄汤已甚少,虽然临床上麻黄被认为是味峻药,但用之得当,收效甚捷。

(一)、咳喘

麻黄有平喘,发汗,化痰止咳之功,此为宣、散作用之体现。用治咳喘也有寒热之分,但临床上常常用于寒性咳喘、哮证居多,如寒邪犯肺所致咳喘,多配杏仁、桔梗、前胡、甘草同用;若外有寒邪外袭,内有痰饮内伏,常配细辛、射干、干姜、紫菀、五味子、半夏、钟乳石、鹅不食草等同用;至于肺热咳喘,常配石膏、黄芩、桑白皮、金荞麦、杏仁、知母、贝母、甘草等同用,外有风寒,里有郁热,用麻杏石甘汤,此为治疗肺炎、支气管感染、百日咳、急性喉炎等肺系疾病的有效良方。

(二)、心悸

自觉心悸、胸闷,舌淡,脉细迟。多为心阳不振,心脉不畅。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缓或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常以麻黄附子细辛汤为主方加味。

(三)、水肿

麻黄为主治疗水肿,有以下几种情况,但多为水肿初起或风心病之水肿。对急性肾小球肾炎初起,朱老常以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白茅根、益母草治疗有效。

风心病之水肿,大致有下述两个因素:一是因为心阳不足,不能温煦脾土,或下焦寒水之气上逆,郁于心下,或土不制水而泛溢肌肤;一是因为心血淤阻,气化不行,上焦壅塞,肺失宣降,不能通调水道,下输膀胱,因而外溢为肿,所谓“血不利则为水”。这两种因素则常相因为患。所以对风心水肿之治疗,以温阳益气、活血利水为大法,凡水肿甚者,朱老认为可选用陈修园消水圣愈汤。此方系桂甘姜枣麻辛附子汤加知母而成。方中麻黄能通心气,发舒心阳,破坚积,并有利尿作用;桂枝通阳利水;附子强心;细辛散陈寒;加知母育阴化气,遂成阴阳既济之功。

(四)、痹证

痹证初起,感受风寒湿邪,见关节、肌肉冷痛,麻木,得温则舒,或怯冷倍于常人,手足不温,舌淡红,有紫气,脉沉弦或细弦。宜大剂温峻猛药祛寒除湿,宣通经络。朱老常用麻黄、附子、黄芪、桂枝、羌活、防风、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细辛为主药,配露蜂房、地鳖虫、徐长卿、鸡血藤、当归、宣木瓜、甘草、生姜,温阳散寒,祛风通络。方中加入黄芪、当归、鸡血藤益气补血之药及补骨脂、仙灵脾、鹿角片等益肾壮阳之品,力专效宏。苔白腻,头身困重,加生薏苡仁、苍白术。

麻黄配附子、黄芪,麻黄行表以开泄皮毛,逐邪于外,附子温里以振奋阳气,鼓邪外达。三药攻中寓补,汗出而不伤正,扶正而不敛邪,共奏温阳散通之效。清代钱秀昌《外科补要》中的麻桂温经汤,也是治疗寒湿痹证可用之方,此方组成麻黄、白芷、桃仁、红花、赤芍药各6g,桂枝9g,细辛、甘草各3g。加葱、姜水煎服。有温经、活络、祛瘀之功。该方对寒邪伤及经络,血滞不和的肢体疼痛,颇为适宜。仲景之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功能宣肺疏表,清热利湿,原治伤寒发黄,发热无汗,身黄肤痒,小便不利,烦扰不安,或咳喘,身面浮胂,脉弦紧而数,属瘀热在里,表闭失宣证。近代临床用治荨麻疹、疮疡、浮肿、喘满及急性肾炎初期之风热郁表证,用之甚效。

其他你需要知道的

内     容:视频课程分为单课和系列课程

学习时间:每周四定期更新

上课方式:【明医微课】公众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