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振振博士 1950年生,南京人。现任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古文献整理研究所所长。兼任国家留学基金委“外国学者中华文化研究奖学金”指导教授,中国韵文学会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副会长,中华诗词学会顾问,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总顾问、《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国家图书馆文津讲坛特聘教授等。曾应邀在美国耶鲁、斯坦福等海外三十多所名校讲学。 望海潮 【宋】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〇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望海潮》曲始见于柳永此词,当是他的创调。杭州钱塘江的海潮为天下奇观,此词咏杭州而以《望海潮》为曲名,名、实之间自有一定的联系。 据宋人杨湜《古今词话》记载,柳永欲谒见杭州地方长官孙何,因门卫森严不得进,遂作此词交给名妓楚楚演唱于孙何宴席之上,以为进见阶梯。据吴熊和先生考证,此词涉及的地方长官应是孙沔,而非孙何(见吴先生所著《唐宋词通论》)。词当作于仁宗至和二年(1055),是年词人约70岁。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三句,谓杭州是东南形胜之地,江浙一方重镇,自古以来就很繁华。 “形胜”,指地理位置重要、地形险要、山川美丽、物产富饶的地方。 “三吴”,指吴郡、吴兴、会稽(分别相当于今江苏苏州、浙江湖州、绍兴)。一说为吴郡、吴兴、丹阳(分别相当于今苏州、湖州、南京)。泛指今江、浙地区。 “都会”,大城市,区域性政治、经济中心。 “钱塘”,即杭州。秦代置钱唐县,南朝陈设立钱唐郡。隋改为杭州,治钱唐县。唐时因其名与国号相犯,遂加“土”字旁为“钱塘”。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三句,具体形容杭州的“繁华”。 “烟柳”,千万条柳枝飘拂,远望去缥缈如烟雾,故称。唐温庭筠《菩萨蛮》词有“江上柳如烟”之句,可证。有学者解说为“烟雾笼罩着的杨柳”,似不确。 “翠幕”,用翠鸟羽毛装饰的帘幕。 “参差”,形容人家房屋高高低低、错落不齐。 “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三句,具体描写杭州的“形胜”。 “云树”,远望去与云天相接的树林。 “堤沙”,指钱塘江的堤岸和沙滩。 “无涯”,形容水面宽广,没有边际。钱塘江在杭州入海,由于入海口呈喇叭形,外宽内狭,海潮倒灌时受到约束,形成涌潮,潮头壁立,波涛汹汹,十分壮观。江海相接,望不到海的尽头,所以说“无涯”。 “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三句,转笔再写杭州的“繁华”。 “珠玑”,泛指珍珠。玑,不圆的珍珠。 “罗绮”,本义是两种高级丝织品。因其质地轻柔,且有美丽的花纹,适宜女性穿着,故文学作品中又用以代指美女。这里指妓女。柳永别首《集贤宾》词曰:“小楼深巷狂游遍,罗绮成丛。就中堪人属意,最是虫虫。”用法相同,可以参看。 “户盈罗绮”句是说,花街柳巷中,门边站着许多妓女。倚门卖笑,是妓女的职业特征。有学者解说为“家家户户都穿着绫罗绸缎”,似不确。 “重湖叠巘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三句,转笔再写杭州的“形胜”。 “重湖”,指西湖。西湖被白堤截为里、外两部分,故称。 “叠巘”,指西湖周围重叠的山峦。巘,泛指山峰。 “清嘉”,清秀美丽。 “三秋”,泛指秋天。农历七月为孟秋,八月为仲秋,九月为季秋,合称“三秋”。 “桂子”,西湖西面,飞来峰前的灵隐寺和天竺山中的天竺寺里,有许多桂花树,相传其种来源于月中之桂。又有传说,中秋月明之夜,往往有桂子从月宫中坠落。说见白居易《留题天竺灵隐两寺》诗自注、宋钱易《南部新书》。 “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三句,由杭州的“形胜”与“繁华”,引出此地民众日常生活之惬意。 “羌管”,即羌笛,原出西北羌族,长二尺余,三或四孔。 “菱歌”,釆菱角的姑娘们唱的歌。 “泛”,本指泛舟,但与“夜”字搭配,也生出菱歌浮泛于夜空的妙趣。 “嬉嬉”,形容戏耍笑乐。 “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三句,由杭州民众日常生活之惬意,引出地方长官日常生活之惬意。 “千骑”,汉乐府《陌上桑》曰:“东方千余骑,夫婿居上头。”后世文学作品中用以特指一方长官的驺从规格。骑,一人一马的合称。 “高牙”,将帅的大旗。牙,牙旗的省略语。古代称将军是帝王的爪牙,故其旗竿上饰以兽牙。 “千骑拥高牙”句,写杭州知州孙沔出游,仪仗人马,大队簇拥。宋时,知州兼管军事,故可用将军的仪卫。 “箫鼓”,指民间祭神活动中的音乐吹打声。 “烟霞”,指山林景致。 “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二句,赞颂孙沔治理杭州政绩突出,定能升任宰相,那时便可将杭州的美景画成图册,带回到朝廷中去夸耀。 “异日”,他日,日后。 “图”,画。作动词用。 “将”,语助词,用于动词后。 “凤池”,魏晋时期,中书省长官掌管朝廷机要,为事实上的宰相,多得皇帝宠任,故这一职位有“凤凰池”的美称。 本篇押用一部平声韵,韵脚分别是“华”“家”“沙”“涯”“奢”“嘉”“花”“娃”“牙”“霞”“夸”。 此词扣紧了杭州的“形胜”和“繁华”作文章,两条线索有分有合,交叉写来,秩序井然,一笔不懈。 它以都市风光入词,以骈赋句格(主要特征是四言对仗)为词,无论是在词的题材方面还是在词的技法方面,都有开拓意义。 当然,词中也有粉饰太平、奉承官长的庸俗内容,不无可议;但它讴歌了祖国的锦绣河山,曲折地反映了人民所创造的物质文明,其社会认识价值主要还应当于此处去求索。 相传一百六十年后,金主完颜亮之所以大举南侵,妄图吞并南宋,就是因为听了这首歌曲,有慕于杭州的“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当时南宋建都临安,即杭州)。故南宋谢处厚有诗云:“谁把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那知卉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愁!”(见宋罗大经《鹤林玉露》)这近似小说家言,不可以当作信史,然而柳永此词流播之广,动人之深,却是毋庸置疑的。 编后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