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事的奥秘:把拖延当作朋友

 绿豆侠 2021-08-06

提到拖延,相信很多人恨得牙痒痒,却又无可奈何。为什么那么多人讨厌拖延呢?主要是拖延让我们想做或者理应完成的事情,迟迟没有得到行动指令,这些事情不断地积压,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心理压力,让人变得焦燥、自责。

每当我们碰到一些不顺心的事情,我们很容易构想一个假想敌出来,然后朝它开火,把所有的责任都往它身上推,拖延也是其中的一个假想敌。正因为抱着拖延是敌人这种想法,网络上出现了各种战胜拖延症的方法,但是似乎很难有奇效,更别说彻底消灭拖延。既然它无法被消灭,我们倒不如转换一个思路,与拖延化敌为友,这在操作上并没有什么难度,因为如果你将拖延换个名字,你发现它竟然还挺受人欢迎的。

拖延的意思是延长时间,不迅速处理。如果我们给它换个名字,你能想到哪些词语呢?延迟,也有类似拖延的意思,当延迟跟满足感连在一块的时候,它摇身一变,成为了一个被人们推崇的概念,即延迟满足感。我在《延迟满足感,才能持续满足》一文中就提到,张一鸣就极力推崇延迟满足感:“我的成功秘诀就是延迟满足感,而且最大的延迟满足,是思维上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到,“拖延”的本性并不坏,它视乎你看待它的角度,或者说你给它起了一个什么名儿,你叫它“拖延症”,它就成了人人喊打的过街老鼠,你叫它“延迟满足感”,它就成了人见人爱的香饽饽。

什么是延迟满足感呢?它意味着你能为了更长远的利益,无限期拖延即时满足自己的举动。拖延在这里成了功臣,成了我们的朋友。

关于延迟满足感,不得不提起一个经典实验,即由美国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沃尔特·米歇尔(Walter Mischel)设计的棉花糖实验,研究人员将一些棉花糖摆在桌子上,并且告诉数十名儿童,他们有三个选择:

  • 马上吃掉棉花糖。

  • 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作为奖励。

  • 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


棉花糖对小孩子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最终的结果很有意思:

  • 大多数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

  • 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了差不多15分钟,然后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


这个棉花糖实验不仅仅是看这些孩子是否能够抵住诱惑“拖延”吃掉棉花糖,更重要的是,在后续的跟踪调查中发现,那些能为偏爱的奖励坚持忍耐更长时间的小孩,通常具有更好的人生表现,如更好的考试成绩、教育成就等等。

由此可见,如果你将拖延用在正道(延迟满足感)上,它也能发挥很好的作用。《拖拉一点也无妨》一书的作者约翰·佩里,他对待拖延的思路如出一辙,他也没有将拖延视为敌人,相反,他以“拖延”之道,还治“拖延”之身,他所提出结构化拖延法,充分利用了“拖延”的特性。他是如何做的呢?

作者认为“每位拖延人士,都会把必须要做的事情往后拖”,既然如此,结构化拖延法就正好利用这个消极特征为我们服务。这个方法最关键的地方是“拖延不等于两手一摊,什么都不做”。你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使用结构化拖延法

  1. 列一个“优先级清单”,这个清单得这么排序,先把你必须完成的任务按照重要性、紧迫性放在最前面,接着再列出一些其它值得一做的事情。比如ABCDEFG。

  2. 通常ABC就是你一直拖延着不做的事情。人们通常为了逃避去做ABC,他们宁愿选择去做DEF。

  3. 最终虽然ABC一直拖着不做,但是你至少也做了DEF。


这个结构化拖延法的奥妙之处,在于它不再将拖延视为敌人,拖就拖吧,但是我们为了拖延ABC这三件事,我们得去做DEF这些事情,最终一计算,我们好歹完成了DEF,这也能为我们赢得成事者的美名。

这个方法听起来有点耍滑头,据说创造这个方法的约翰·佩里,凭借结构化拖延法还赢得了2011年的搞笑诺贝尔奖,但是正如作者所说,“实践结构化拖延法是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欺骗的”,我们为了完成更多的事情,不得不作出一些善意的自我欺骗,告诉自己ABC是我们最想拖延去做的事情,DEF是我们为了不用做ABC而获得的奖励性事情。

《拖拉一点也无妨》一书里,作者举了一个使用结构化拖延法的经典例子:为了不做(拖延)批改学生作业、教案和处理委员会的事,作者只能走出住处,跑去跟同学打乒乓球,或是去他们房间里侃大山,或者就只是坐在那边翻翻报纸,结果作者因此赢得了美誉——大家都认为他是一位很棒的公寓指导老师。毕竟,很少有教授级的人物像作者这样愿意花时间跟本科生们打成一片。这倒让我想起“塞翁失马,焉知祸福”这个故事,虽然丢掉了X(不做X事),但是捡回Y(做成Y事)也不错。

不管是给拖延换个名字(例如延迟满足,去拖延那些当下不应该做的事情),还是结构化拖延法,它们的共同之处,就是不再将拖延视为我们的敌人,反而充分利用拖延的特性为我们做事服务,这才是我们应对拖延的最佳策略,毕竟你无法完全消灭拖延,倒不如把拖延当作朋友,这就是成事的奥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