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缺芯让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都到了快抓狂的地步。去年底开始停产、减配,从沃尔沃、通用、福特到本田、日产、宝马、蔚来……一家接一家车企因为缺芯“中招”,这一次,又轮到了丰田。不过,在二级市场上,芯片股却开始红得发紫。当前已有97只芯片股发布半年报预告,一半都成绩喜人。多家机构预计,高景气有望持续至2022年。 
丰田部分产线停产
据媒体报道,近日一汽丰田和广汽丰田因芯片短缺,各有部分产线暂停生产。虽然具体影响哪些车型、损失产量如何两家公司均未透露,但丰田中国方面回应:“停产是事实,因芯片相关的零部件部分供应不足,做了一些生产调整。”据经销商信息,卡罗拉、亚洲狮和凯美瑞近期厂家发货量均出现降低。此外,广汽丰田一家4S店销售经理表示,目前汉兰达、凯美瑞全系都没有现车,提车需要预订。销售数据显示,丰田今年6月的在华销量为16.8万辆,同比下降2.9%,是15个月来销量首次同比下滑。公司声明指出,虽然在第一财季中取得了一些成果,但由于新冠病毒在新兴国家扩散、半导体芯片短缺和零部件价格飙升的影响,未来情况仍不可预测。需要注意的是,此次停产早已不是广汽丰田的第一次。今年1月,广汽丰田就因半导体部件供应不足而暂停过一段时间的生产。而除中国工厂外,丰田全球的多个工厂均因缺芯暂停过生产。8月3日-6日,丰田位于爱知县的田原工厂暂停生产; 8月2日-6日,公司高岗工厂部分生产线暂停生产; 7月21日,丰田泰国公司的三隆和Gateway工厂暂停生产; 7月20日,泰国公司的班坡工厂暂停生产。 相关机构预计,因芯片短缺,全球汽车行业2021年产量将减少390万辆,导致1100亿美元损失。
芯片股年内持续上涨
芯片在实体市场的供应不足,引发了相关上市公司在二级市场上的股价走俏。今年以来,芯片指数已累计涨逾24%,个股中明微电子大涨超4倍,国民技术、国科微、润和软件、富满电子涨幅均接近300%;板块走势异军突起尤其体现在4月份往后,短短3个月涨幅就超过了60%。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宋紫峰分析,智能设备和线上需求增多促使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加速,引起了对芯片需求的剧烈拉动。国际数据公司IDC预计,2020年全球汽车领域的半导体市场收入约为319亿美元,到2024年将达到约428亿美元,其中专用芯片和模拟IC芯片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从汽车的价值含量上看,每辆车的平均芯片含量为350美元;纯电动车的含量可达770美元;对于高档电动汽车来讲,芯片含量可以超过1500美元,是目前基本类型汽车的5到6倍。8月3日,市场监管总局提出针对汽车芯片市场哄抬炒作、价格高企等突出问题,将根据价格监测和举报线索,对涉嫌哄抬价格的汽车芯片经销企业立案调查,同时持续关注芯片等重要商品市场价格秩序,进一步加大执法力度,严查囤积居奇、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违法行为。为应对汽车芯片供应短缺,近期工信部也组建了汽车半导体推广应用工作组,有针对性地制定措施,推动提升汽车芯片的供给能力。上述举措下,国泰君安认为,目前紧张的芯片供给问题将获得全面、积极的影响。从产业链调研情况看,虽然下半年芯片供应仍有压力,但缓解已开始出现,边际变化将逐步体现在中下游制造企业的盈利能力修复中。
芯片股上半年业绩向好
除供需错位、需求持续大增让芯片股受到热烈追捧,业绩表现的持续向好也是其股价上涨的重要原因。Wind数据统计显示,当前已有97只芯片股发布半年报预告,其中53家业绩预喜,占比过半。就盈利增幅看,26股预计归母净利润同比翻倍,富满电子、华宇软件、明微电子为盈利增速三甲,富满电子归母净利润同比增幅最高,达1247.02%。除上述公司外,值得一提的是,芯片龙头中芯国际昨晚也在港股公告业绩,上半年总计营收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86%;归母净利润8.47亿美元,同比增长185.23%,基本每股收益为0.11美元。单就二季度看,实现净利润6.88亿美元,同比大增398.5%,各项财务指标均好于预期。6日开盘后,中芯国际A股、港股双双高开,临近午盘虽走势有所回调,但A股仍上涨2.72%,每股报69.03元;港股上涨5.02%,每股报29.3港元。高盛表示,考虑到中芯国际业绩超出预期,将公司2021至2028年收入预计上调4%至10%,以反映本地客户需求强劲及产品组合改善,推动出货量及平均售价提升。同时,将2021至2028年毛利率预测上调1.6至7.7个百分点,净利预测升12%至114%。目标价由33.3港元提升至37.6港元,维持买入评级。民生证券指出,中芯国际14/28nm晶圆显著提升,全年有望至少翻倍增长。同时,行业多家公司调价通知已至2022年一季度,提价幅度至少为5-10%,需求持续旺盛,进一步强化当前的缺芯涨价逻辑,提升代工企业全年业绩预期,预计高景气有望持续至2022年。(提示:上述信息仅供参考,不作为具体操作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