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铁血老枪 2021-08-06

1947年的一天,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来到位于重庆歌乐山的白公馆监狱。

白公馆和渣滓洞,被世人称为“两口活棺材”。这里原是四川军阀白驹在郊外的别墅,1939年时,军统头子戴笠看中了它,便花了大价钱买下。后戴笠又花了不少心思,把这里改造成了专门关押“案情严重”的政治犯的监狱。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既然关的都是“要犯”、“重犯”,沈醉此次视察自然格外认真。

一进门,他就发现院子里有一个犯人很不对劲。此人40来岁,穿着监狱的衣服,像疯子一样围着一棵石榴树来回跑圈。而旁边的几个看守,不但不制止他,反而觉得他十分有意思,还时不时地逗他玩。

这一幕,显然引起了沈醉的注意。沈醉走到“疯子”旁边,仔细看着他,两人就这么对视了一眼。就是这么一眼,让沈醉觉得:此人绝不简单。

沈醉在军统审问犯人多年,见过很多共产党人,就是没见过疯成这样的革命者。而且,他认为一个疯子的眼神是绝不可能这么犀利的。行为可能会骗人,但眼神是骗不了,他肯定是在装疯。二话不说,沈醉马上命令看守:给我把他关起来。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说起来,沈醉也确实不傻。至少比起看守来说,他显然更有经验。在军统内部,沈醉素以年纪小、资格老著称,深得特务头子戴笠的信任。甚至,军统内部还把他和周养浩、徐远举并称为“军统三剑客”。

这一次,沈醉遇上的这个“疯子”叫韩子栋,他的身份是:红色特工。虽然一眼就被沈醉看出是在装疯卖傻,但最后韩子栋仍然成功越狱。

一个有经验、有谋略、有胆色的我军红色特工,不费一枪一炮,从白公馆这个“大棺材”里逃了出来。他到底是怎么做到的?沈醉明明已经发现了端倪,为何他还能成功逃脱?本期,魂说就跟大家细细说一说这件尘封往事。

一:战争年代越狱到底有多难?

近些年,“越狱剧”一直颇为流行。很多年轻的网友们,总觉得越狱并不难,嘴里含一把钥匙、手里偷偷拿一个刀片,似乎就能成功。

但这不过是电视上演的,真正的越狱哪来那么多侥幸?在战争年代,且不说层层看守,就是日复一日的审讯拷打,也能让人没有任何精力实施越狱计划。

那么,在韩子栋之前,我军被俘人员有没有过高水平的成功越狱?当然有!

其中最著名的是:1945年,我军著名抗联将领于天放,从日本特高课收容处成功越狱的壮举。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能从日本人的魔窟里逃出来,于天放依靠的是3个关键要素:

其一,于天放是清华才子,有知识有文化,因此他在狱中得到了日本警务厅股长的“重用”。

于天放在牢里坚贞不屈,不肯说出任何我军的机密,本来伪警察局是准备马上杀害他的。但日本警务厅股长看中了他的才华,给了他一张地图,希望他能在地图上绘制出苏联出兵的进攻路线。于天放假意答应,但同时又表示这是一个大工程,需要慢慢思量。这就为自己的越狱争取了时间,也避免了被严刑拷打,保存了体力。

其二,于天放在牢里找到了一件极好的越狱“武器”。

因为是在东北,特高课的牢房是以前俄式的,两间牢房之间的墙壁上有一个大火炉。虽然火炉已被弃用,但敌人没有意识到,火炉下面有一个掏灰的小铁门。虽然它只有巴掌大小,但于天放把它取出来后,就成了一件能打倒看守的“致命武器”。

其三,特高课的监狱外不远,就是一大片老百姓居住地,便于他隐藏。

于天放成功跑出去后,日伪警察厅登报悬赏“满币十万元”,希望老百姓能把他找出来。但“伪满洲”的老百姓是有良心的,是他们的配合让于天放成功逃出包围圈。

以上3点,是保证于天放成功越狱的必要条件,缺一不可。要这么多的条件摆在一起,才能保证一次越狱的成功。这也就是战争年代,无数先烈命丧敌牢的原因。

被关在白公馆的韩子栋,一开始并不具备以上3点条件中的任何一个。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他没有遇到需要他帮忙做事的国军高官;整个白公馆里别说铁制武器,就连一块大点的石头也被小心翼翼的看守们清理掉了;同时,白公馆地理位置在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山里,没什么老百姓能掩护他。

因此,韩子栋的越狱之路,难如登天。

二:两年多的特工经验,帮了他大忙

韩子栋是山东人,1908年出生在一个没落乡绅家庭。因为家里好歹有一些地,他从小也有机会得以读书、识字。

17岁那年,韩子栋考上了山东聊城省立二中,随后加入国民党。韩子栋加入国军的初衷和那时很多年轻人一样,都是为了跟着孙中山先生救国救民。但没多久,蒋介石就发动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让韩子栋心灰意冷。而后,他因为参加我党组织的工人运动,被山东当局通缉。

在山东待不下去了,韩子栋逃到了北平,并考上了中国大学经济系。此后,他一直春秋书店半工半读。在这段时间,韩子栋的内心是迷茫的,好在一个贵人的出现将他带到了正确的道路上。这个贵人就是我党在北平的红色特工:周怡。

通过周怡,韩子栋对自己和局势有了全新的认识,并光荣地加入了共产党。一个经济学的才子,让他干什么工作好呢?通过较长时间的了解,周怡发现这小伙子既机灵、又懂随机应变。很显然,他是一块做特工的好苗子。

从此,韩子栋所在的春秋书店,就成了我党在北平的一个联络点。而他,也正式成为了一名联络员。

对韩子栋来说,做联络员只是他特工生涯的开始。不久,因为表现突出,他收到了要求更高的潜伏任务:打入国军的“蓝衣社”。

“蓝衣社”也叫“复兴社”,是国军的一个重要组织,后期存在目的是为了加强蒋介石对嫡系军队的管理。因此,里面的“水”很深。此后,韩子栋一次又一次冒险带出了大量情报,成为我党在北平的重要地下人员。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遗憾的是,因为叛徒的出卖,两年后北平地下组织系统受到了破坏。韩子栋也被敌人挖了出来,被秘密关押。

两年多的特工生涯,让韩子栋成长了很多,也对他14年后的越狱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这种作用体现在:他很了解国民党内部的办事方式,特别是底层小兵、看守们的心态,他都心里有数。

三:“能逃出去一个是一个”

刚被抓时,韩子栋被关在国民党宪兵三团驻地,团长为蒋介石的侄孙蒋孝先。在那里,他受到了非人的折磨。

敌人对他严刑拷打,希望能从他嘴里问出点什么,他一口咬定:“你们抓错人了!”半年后,敌人见他始终不开口,便给他判了刑:终身监禁。在此后的十几年里,他曾在北平、汉口、南京等地服刑。

1946年7月,他跟70多名犯人一起,被送到了重庆白公馆这座“大棺材”里。这70多名犯人里有四川地下党领导车耀先和罗世文等人。

关于白公馆和渣滓洞里的事,在小说《红岩》里有详细的描写。可能很多读者会问?为何

江姐等一批革命领导,没想到带大家集体越狱呢?

真相是:他们曾经尝试过,只是没有成功。

2007年,已经成为红色文化景区的渣滓洞,遇到了暴雨和泥石流,很多牢房的地面都被雨水泡坏了。于是,有关部门决定派人来修复它。结果,工人们在2号女牢地面下发现一个被雨水冲出来的地洞。

此洞极为隐秘,深70厘米左右,直径仅20厘米。洞里有不少石头,还有不算长的铁钉等。很显然,这些东西都是当年江姐等女犯人的越狱工具。只是,因为时间有限,最后她们没有成功。看着这些工具,工作人员纷纷落泪。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白公馆离渣滓洞仅2.5公里,从被关进去第一天起,韩子栋就跟牢里的同志们谋划着越狱。当时,大伙儿在狱里成立了党支部。以车耀先等人为首的领导,想了很多条计策,结果判断下来都很难实现。

后来,车耀先、罗世文等领导先后被害,集体越狱的计划已经不太现实了。因此,同志们商量后决定:不能单靠集体越狱,以后能逃出去一个是一个。

从这时候开始,一个大胆的计划在韩子栋脑子里形成:装疯。

一个正常人,要装成疯子,显然是不容易的。韩子栋在这件事上,花了不少心思。

平时,他蓬头垢面,身上永远邋遢得很,让人一看就觉得他不太正常。而且,他一般都不开口说话,还故意把眼神装得很呆滞。久了后,看守们都慢慢相信他是真的疯了。

韩子栋很清楚,要想有朝一日逃出去,就得保持好绝佳的体力。于是,他想到了一套特殊的锻炼办法:在牢房里走路。牢房不大,他就不断走“8”字型,锻炼脚力。在看守们看来,这也是他疯了的另一个证明。

后来,敌人对他的警惕心越来越小,他便有机会能在放风的院子里跑。这也就是本文开头,沈醉看到的一幕。

正如沈醉所言,一个人是不是真疯了,仔细看他的眼神里是能看出来的。沈醉发现他不对劲后,马上就让看守所的人把他单独关了起来。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可惜,仅凭沈醉的一句话,看守们根本不信。沈醉走后不久,他们对韩子栋又恢复了以前的管理模式。

看守们和韩子栋朝夕相处,从没发现他有任何异常,他们都认为沈醉是太紧张了。毕竟,自从1939年白公馆被戴笠买下来后,从来没有人能从这里成功越狱。

当然,除了不信沈醉外,看守们放韩子栋出来也有其它理由:

一来,韩子栋又傻又憨,很是听话。平时大牢里有什么脏活累活,他们自己不愿意干的,都是叫韩子栋去干。久了,这也成了一种习惯。真把韩子栋关起来了,谁去干这些活?

二来,他们认为韩子栋是山东人,和其他四川的犯人相比,他不清楚四周的地形、又听不懂当地话。因此,他要想越狱可能性比别人都小。

就这样,看守们不但没有再单独关他。就连去县镇上采买时,也都是让他跟着去扛东西。

经过此次被关后,韩子栋意识到自己可能已被沈醉发现了,只能把越狱计划提前。他一直在观察,等待时机的到来。

终于,机会来了。1947年8月18日,看守卢照春又要带人去磁器口买菜。他冲着韩子栋喊:“225!带上家伙跟我走,去买菜!”所谓“家伙”,其实就是平时买菜时要带的草帽、箩筐等。

一路上,韩子栋都在找机会逃。但硬来肯定是不行的。卢照春随身带着枪,你前脚一跑,人家背后就是一枪。没办法,他只能边走边想对策。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韩子栋正发愁着,突然卢照春迎面碰上一个熟人。此人名叫王殿,是卢照春的赌友。卢照春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跟人打打麻将,看守长说了他很多次,他就是改不了。而这个王殿则是白公馆里的一个医生,和卢照春算上“麻友”。

两个“麻友”相见,自然少不了一起玩玩。于是,他们便一起去找另一麻友,在别人家搓了起来。当时,卢照春让韩子栋在门口等着。同时,另一个勤务兵也在门口守着自己的长官。

长官在里面玩,自己却大热天在外头晒,勤务兵很是不情愿,一直在旁边骂骂咧咧。正好附近有卖西瓜的,于是韩子栋急中生智,对他说:“兄台,您人熟地熟,劳您大驾买两个西瓜来解热好不好?”说完,便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点钱给他。

见身边已经没人了,韩子栋便假装去“解手”,拿着草帽,大摇大摆地向东边走去。怕勤务兵一会儿回来起疑心,他还专门把手中拿的蒲扇和汗巾也随手搭在箩筐上,让人觉得他一会儿就会回来。

一离开敌人的视线,韩子栋便大步流星,穿过一个个巷子,逃了。

再说这卢照春打完麻将后,才发现韩子栋不见了,立马意识到自己被耍了。他一路跑回白公馆,向上级汇报。

一个共党特工,从白公馆跑了出去,这件事让看守所上下吓得不轻,他们这会儿真的是肠子都悔青了。

很快,这件事被报告给了军统总务处处长沈醉。沈醉把手下这群饭桶都骂了一顿后,立马派出10辆军车,兵分两路向贵阳和成都方向追击。他们一路上又是查旅馆,又是查店铺,可以说是地毯式搜索。

但他们没想到的是,韩子栋的计划从一开始就不是贵阳和成都,而是华北解放区。在这一点上,沈醉又失策了。

韩子栋越狱前,确实曾想过往川北游击区跑。但当他跑到嘉陵江边时,突然想起自己本就是山东人,如果跑到川北很容易因口音而暴露。于是,临时改变了计划。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在整个逃亡期间,韩子栋遇到了很多人、很多事。

比如,他从重庆好不容易坐船到湖北后,却找不到住处。当时,在外住店必须要有当局开的路条和身份证明,而韩子栋什么都没有。后来,还是当地一个开旅馆的河南老板给他想办法,才让他顺利地继续前行。

比如他在宜昌走山路上,曾遇到一场大暴雨,只能躲在山崖下。到了晚上,幸亏一小店老板娘好心收留他,还给他把衣服烤干,他才得以好好休息了一晚。

就这样,到1947年11月中旬,韩子栋终于找到了解放区的组织。回到组织怀抱的他,整整

睡了一天一夜。

等他安顿好,组织上对他进行了审查,发现他在监狱里坚贞不屈、没有出卖任何同志,便恢复了他的工作。组织考虑到他是山东人,又多年不曾回家见过妻女,就把他派回了山东工作。

临行时,同志们问他有没有什么要求,韩子栋表示:“只希望能再活几十年,亲眼看到蒋家王朝覆灭……”

说这话时,韩子栋咬牙切齿,他想起了很多人:车耀先、张露萍、罗世文……这些年轻的生命,都一个个死在了敌人手上。

不久后,在解放军同志们的保护下,韩子栋回到了山东老家。重回工作岗位前,他得到组织的批准,回家看看。

时隔14年,再次见到妻子,他不知对方是否还认识自己。他鼓起勇气,敲开了家门。妻子王玉玲一开始并没有认出他来,还以为是他是个要饭的。

当他对王玉玲说“我就是韩子栋啊!我回来了”时,妻子一下子泪流满面。14年了,她跟女儿一直在等丈夫回家。

红色特工被关14年,沈醉一眼看出他是“装疯”,最后他仍成功越狱

新中国成立后,韩子栋一直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除此之外,他把业余时间基本上都用在了帮狱友恢复名誉上。

白公馆里的很多英雄,都是被秘密处死的,甚至连尸首都找不到。对于他们在狱中的表现,组织上也不知道。韩子栋认为,老天让他活下来,就是要让他为这些战友们证明身份。在他的努力下,我国传奇女特工张露萍终于在1983年被评定为烈士。

晚年,韩子栋把当年越狱时随身带着一个枕套捐给了红岩陈列馆。他说这个枕套是小萝卜头的妈妈徐林侠生前给他缝的,是小萝卜头在6岁那年亲手拿给他的。越狱时,他什么都没带,就带了这个枕套。

1992年5月19日,韩子栋在贵阳病逝,享年84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