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果你不能左右你的习惯, 那你的人生将会被习惯左右

 云语禅心 2021-08-06

都说同人不同命,为什么大学毕业3年后,有的人月入好几万,带领着团队,成为了别人口里的传说;有的人却还在社会底层苦苦挣扎,拿着基层的工资,被小他几岁的年轻人所领导?

点击加载图片

不用急着回答我,先听我讲一个故事。

想象一架从洛杉矶飞往纽约的飞机,如果在起飞的时候飞行员不小心将航向往南偏移3.5度,飞机的机头可能只是一个小小的偏移,甚至乘客都不会有什么感觉,但飞了足够远的距离后他们会发现,飞机的降落地点不是纽约而是华盛顿,两者之间相差了1000多公里。只是一个微小的数值变化,但是在足够长的距离下,直接就是换了一个目的地。

工作中也是如此,好的工作习惯能让人不断在工作中累积经验,获得进步,在时间的复利下获得极高的效果;而不好的工作习惯在时间的积累下让我们的能力进步无限接近于0,几年之后,你还是那个你,能力没有多大变化的你,拿着底薪苦苦挣扎,天天害怕被老板优化掉;而有好习惯的人在不断累积下,升职加薪,成为老板看重的人,多少好的公司在等着他们挑~~

习惯的作用是如此之大,可是如何养成好的习惯呢?或者说,为什么我总是想要坚持一个习惯,但却永远是半途而废,唯一坚持下来的就是放弃。

别着急,接下来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掌控习惯》,就是为了解决大家无法养成好习惯,戒掉坏习惯这个问题。

本书的作者詹姆斯克利尔是美国著名习惯研究专家,也是习惯学院创办人,总共有一万多名领导人、经理、教练和老师从这个学院毕业。

其代表作《掌控习惯》在进入中国后立即成为爆款书籍之一,多次登上国内的畅销书排行榜,豆瓣评分高达8.6分,远超同类书籍。

这本书从分析习惯的原理,到习惯养成的四个步骤,分析行为转变的四大定律来教会我们如何培养好习惯,戒除坏习惯并最终跳出习惯的局限性,从而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下面就开始学习吧!!

01 初识习惯

你知道嘛?我们现如今的生活品质是由我们持有的习惯的质量所造就。为什么这么说呢?原因很简单,习惯贯穿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大部分行为,从早上起来喝水,到晚上睡前刷牙,这些习惯看似毫不起眼,但它却一步一步造就了我们当前的生活状态。就算每天微不足道的一个小进步,日积月累下来的复利效果也足以让我们的生活出现一个大跨步。

既然习惯如此之重要,那么要培养好习惯,改掉坏习惯,首先就要了解习惯,改变我们对它的错误认知,参破习惯的本质,明白我们为什么无法坚持习惯。

习惯的本质其实是重复了多次后变得自动化的行为。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从习惯的来源说起,习惯来源于尝试,当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不一样的情况之后,大脑会基于你的身份对这个情况做出各种反应,这种情况下你的大脑会一直运转,直到遇到一种合适的解决方法,你会把这个办法记下来,逐渐强化并最终形成习惯。

比如你下班回来很烦闷,你会在手机上看各种东西,突然你发现某音里的短视频很合你胃口,让你十分放松。于是你记下了这种感觉,等到下一次你感到烦闷的时候,你就会回忆起上一次玩某音的快乐,于是你点开某音,继续获取快乐。直到多次做这个行为后你形成习惯,哪怕没事做的时候你也会拿出手机,打开某音......

尝试,失败,尝试,正反馈,学习,习惯;这就是人类行为背后的反馈回路,在获得正反馈之后,将获得正反馈的行为加强,最终形成习惯。

基于这个原理,我想我们能够解答这么一个问题:为什么大多数人经常无法坚持一个好的习惯。

因为好习惯获得正反馈的时间太长了,而坏习惯大多可以即时获得反馈。于是,我们记下了坏习惯带给我们的快乐,对于无法马上获得正反馈的好习惯则渐渐忽略。

获得好习惯的正反馈之前那段时间,被称为“潜能积蓄期”,这个期间就好像荷花一样。

荷花开满荷塘需要三十天,但是直到第二十九天,它还只是开满了荷塘的一半,第三十天就把剩下的一半都开了。在这二十九天里面荷花一直在积蓄力量,等到力量足够了才一次性把另一半开出来。

好习惯的正反馈也是一样,潜能积蓄期只是看着没反馈,但其实它只是在积蓄力量而已。

知道了为什么无法坚持,那么大家一定会想知道如何度过这个艰难的“潜能积蓄期”。

答案就是把关注目标转换成关注身份。

大多数人想要培养一个习惯大多是基于一个短期的目标,比如说我想要减肥,所以我要养成锻炼的好习惯;我希望这次考试考好,所以要每天努力学习;我渴望升职加薪,所以我每天回家后想要学习如何提升自己的专业能力。但这些行为都是无法马上看见成果的,所以挫败感不可避免。

现在我们要改的,就是改变自己的身份认知,每个行为背后都有它自己的一套身份认知,而不符合身份的行为往往无法持久。

拿一个经常看到的例子来说,如果你正在戒烟,这时候朋友递给你一支烟,你会怎么回答?是“我正在戒烟,所以不抽”,还是“谢谢,我不抽烟”。

看似双方都是拒绝,但二者的身份认知却不相同;前者对自己的身份认知是一个抽烟的人,而后者的身份则是一个不抽烟的人。

前者对于吸烟的看法是需要花时间以及精力去戒除,而后者却将不抽烟视为一件维持这个身份所需要做的事,这通常不需要花费太大的精力去做。

这样子的话,每多拒绝一次抽烟,我们对于“不抽烟者”的身份认同感就多了一分,这也是我们所获得的一个即时正反馈。久而久之,我们对维持不抽烟这件事也就毫不费力了。

02 根据习惯形成的流程来培养习惯

上面我们讲了关于习惯的身份认知,但是你可能会问,“我虽然知道要通过身份来养成习惯,但却总是无法坚持下来。我努力把自己想象成一个作家,但我依旧是那个写不出作品的“假作家””。

不要急,这是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习惯的养成从来就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一些行之有效的具体的方法论。

习惯养成在书里被分为四个步骤,分别是提示,渴求,反应和奖励。

提示,指的是预测回报的一种大脑活动,比如你肚子饿了,你的大脑会告诉你吃东西能解决掉你肚子饿的问题;渴求则是行为的动力,也是你对行为带来的状态变化的渴求,所以你会想要吃东西;反应是指我们为此做出的行为动作;而奖励很明了,则是你做出反应后所获得的一些反馈,比如你通过吃东西解决了肚子饿的问题,那么饱腹感和满足感就是你获得的奖励。

让我们用生活中的一些其他例子来解释一下:

你的手机震动表示收到了信息,你拿起手机看信息。

提示:你的手机产生了震动,提示收到了一条微信;

渴求:你想要知道是不是有人找你,想知道信息的内容;

反应:拿起手机,打开微信看信息

奖励:你满足了想要看信息的愿望

我们可以拆解这四个步骤,从每个步骤入手,从而形成一套设计好习惯,消除坏习惯的行为框架。

第一个定律是让提示显而易见。我们在培养新习惯的时候,经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目标不够明确。

我们会经常跟自己说“我要早起”,“我要运动”,但是这些不够具体的要求无法让我们产生动机,而大脑的机制是记住那些清晰的信息,而那些不够明确的信息会被自然而然的忽略,比如你背英语单词的时候,你会记得你能够理解的一些单词,而对一些不甚理解的单词,你甚至不会记得你背过。

所以,如果你想要培养健身的习惯,不妨为健身这个行为做个明确的指标,比如你要告诉自己:晚上下班了马上去跑步二十分钟,然后再回家。你需要把特定的习惯和特定的场景联系起来,下班是个很明确的场景,一旦下了班,健身这个提示就会被触发,提醒你该运动了。而且在前期当你下班的时候,你要把这个行动说出来,“我要去跑步二十分钟”。这样做能让你意识到这个行动的必要性,从而将偷懒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第二个定律是让这个习惯有吸引力。这是一种把自己要做的事和自己喜欢做的事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比如你喜欢看综艺,而且同时想要健身,那么你可以在想要看综艺的时候拿出瑜伽垫,练十分钟瑜伽之后看一会综艺节目,培养练瑜伽的习惯,从而最后能习惯苦练瑜伽。这种方法也被叫做“喜好绑定法”,这是应用心理学理论普雷马克原理的途径之一,意指“高频行为将会强化低频行为”,也就是说你在做一件事的同时得以做另一件你喜爱的事,那么前者很可能也会对你产生以帝国的吸引力。

第三个定律是让习惯简便易行。人的精力都是有限量的,而大脑的设定就是尽一切可能保存精力,习惯需要的能量越小,它发生的可能性就越大,这也是微习惯的原理。如果你健身的前期打算每天做100个俯卧撑,或许刚开始你在兴头上,每天都能做的很到位,但是几天之后,如此大的消耗和付出会让你感觉精疲力竭;与此相反的是,每天做一个俯卧撑对于我们来说简直毫不费力,坚持下去一点都不难。想想看占据你生活的大部分行为,你会发现它们都很简单易行,很容易满足习惯的四个步骤,比如玩手机,看小说,玩游戏,这些行为的执行几乎都毫不费力,做起来极为方便。所以我们前期要做的就是将我们的新习惯微小化,等到习惯养成之后再慢慢将之强化。

第四个定律则是让习惯变的愉悦。根据习惯的来源我们可以知道,最初的习惯是由于大脑获得了正反馈才被记下来,所以我们的目标就是增加即时回馈,让我们在培养习惯的时候体验到乐趣。就好像第二定律说的,把喜欢的物品作为奖励,从而让自己喜欢上这个习惯。

而如何戒掉坏习惯,所用的原理也是相差不大的。只不过是把前面的四个定律反过来用而已。

03 选好适合自己的习惯,让自己弯道超车

天生我材必有用,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也有自己不擅长的地方,如果你想把自己不擅长的技能培养成习惯,所花费的精力比起培养喜欢的技能作为习惯要多得多。而且玩一个你胜算大的游戏是保持精力充沛和成就感的关键,所以如果你培养的习惯,是能让你获得满足感的事情,那么进度会非常的快。

选择合适自己的习惯,进步轻而易举;选择不合适的习惯,生活就是无休止的挣扎。那么如何寻找适合自己的习惯呢?很简单,找到那个你觉得做起来简便易行的习惯,或者说,那一个对你来说感觉还不错,你可以轻松驾驭,但对其他人来说却是乏味的工作,只要我们做的比别人好一点,我们通常会感受到快乐。而这,可能就是你天赋所在,也是你可以深入发展的习惯。

当然了,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好的习惯养成之后并不意味着就不需要再警惕了。好的习惯能让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加快效率,但有个问题就是在习惯形成之后会对其重视度下降。

曾经看过一个溜溜球效应,就很贴合这种情况。它指的是当目标实现后,就会失去前进的动力。就好像考完试后大多数人,多数都不会再回去翻课本了。

养成习惯的过程中,有许许多多的敌人(坏习惯)需要我们去打倒,有许许多多的感动(正反馈)值得我们去铭记。无论是否有挫败感,都需要坚持自己的初衷,坚持自己要成为的身份,因为越是重复一件事,对于我们的身份就有更多的证据,也就越能对自己有信心了。

好了,《掌控习惯》这本书我们就一起读到这里,希望读了这本书的你能够行动起来,踏上培养习惯的第一步。加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