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快乐老年435 2021-08-06

我们无法选择出生,但是我们可以选择未来。

01

她出生在上海一户贫苦人家,父亲是黄包车夫,母亲靠给富人家洗衣服补贴家用。

父亲没文化,给她取名叫毛媛,她确实人如其名,长相美丽。

在家里还能基本维持温饱时,父母也省吃俭用送她去学堂,她很喜欢读书。

然而好景不长,就在她12岁那年,父亲突然感染伤寒,不但不能去拉黄包车,还需要一大笔医药费。恰在此时母亲又被富人家辞退,迫于生计,母亲说得好听点是送她去学京戏,实际上是将她卖到了堂子里做“清倌人”。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清倌人”,就是堂子卖艺不卖身的妓女。董竹君生活在上海洋泾滨,在这里有很多弄堂,她从小就听人说“清倌人”永远生活在见不到阳光的角落里。

她在弄堂里的名字叫“杨兰春”。弄堂里的确见不到太阳,白天也是一片昏暗,这样的日子痛苦而漫长。

成天处于痛苦和焦酌中的她很少微笑,反而因为少笑出了名,成了“头牌”。也许男人就喜欢这样不笑的“冰美人”吧,能够激发出他们的探索欲。

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有些人一出生就握着一手好牌,而毛媛一出生就握着一手烂牌。

02

15岁那年,毛媛认识了夏之时,他是一位青年革命才俊,他年仅24岁便担任了四川副都督兼蜀军司令。

他总是教导毛媛要多读书。毛媛被他的善良所吸引。

有时他在想,难道他就是她生命中的白马王子。总之,自从认识他以后,她的人生照进了几缕阳光,让她的生命有了生机。她想许是自己爱上了这位客人。此时,夏之时也对毛媛产生了特殊的情愫。

有一天,夏之时提出要为毛媛赎身,毛媛拒绝了,理由是:“假若一日你我做了夫妻,你一旦不高兴时,也许会说我是你拿钱买来的,那我接受不了。”

和夏之时结婚前,毛媛提出了三点要求:第一,坚决不做小老婆;第二,带她到日本学习;第三,成家后,共同经营家庭,男主外,女主内。夏之时答应了。

毛媛没有杜十娘那么傻,走的时候就把金银珠宝丢了,只穿一件素衣,清清白白地逃离。

1914年,15岁的毛媛和27岁的夏之时结婚了。那一天,夏之时穿着一身笔挺的燕尾服,董竹君身着法式婚纱、白头小皮鞋,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婚后夏之时将毛媛的名字改为“董竹君”,意为如竹如君。

蜜月期,董竹君追随夏之时去日本留学,就读于东京女子高等学校,两人相依相随。

而这样的甜蜜生活并没有维持多久,一个人的优点也会是他的缺点。

夏之时是一位革命英雄,同时他身上有严重的大男子主义,他不希望董竹君去上学,更不希望她跟一些男生同学交往,于是他索性让她退学,在家里给她请了一位家庭教师。

经历了苦难的董君竹,她对知识有着近乎疯狂的渴望,同时迫切地希望以此来改变命运。

她在家学学得很卖力,在东京4年,董竹君一边带孩子,一边学完了高中四年的课程。

夏之时有任务回国时,他给董竹君留下了生活费和一把枪。他说:“如果遇到贼,你就用他来防身。如果你做了对不起我的事,你就自杀。”

看似霸气占有的爱,其实透露着夏之时对董竹君的不信任。

更过分的是,夏之时还让在上海南洋中学读书的四弟来日本,明面上是陪嫂子读书,实际上是监视着董竹君的举动。

后来,董竹君想去法国留学,夏之时怎么也不同意,坚持让董竹君跟他一起回四川。

董竹君不情不愿地跟回去,夏之时的很多朋友看不起董竹君,认为她出自青楼。甚至在背后嘲讽:“董竹君不过是夏之时传宗接代的工具。”

夏之时的家人更是接受不了青楼女子成为儿媳,夏之时的母亲训话道:“一个卖唱的只配当姨太太罢了。”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在夏家人眼里,她只配做偏房,哪怕她做得再好,也得不到认可。

但是为了孩子,董竹君也只好默默忍受。白天,她忙着做家务,缝纫、烧菜、洗衣,招待客人,算账;晚上读书看报,学习知识,挑灯奋战,累得两眼红肿。

婆婆的强势,夏之时朋友的嘲讽,让董竹君在夏家只能委曲求全。

03

只要夏之时能理解她,别人的冷眼又算什么。

董竹君一连给夏家生了四个女儿,重男轻女的夏之时嫌弃得一个都不疼爱。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董竹君想让女儿接受教育,夏之时以女子读书无用为理由拒绝。

夏之时因事业不顺,开始抽食鸦片,脾气坏,动辄对董竹君打骂,变得不可理喻。

董竹君和夏之时每天吵得不可开交,生活如一团乱麻。

董竹君坚持要出去做生意,夏家坚决不同意,像他们这样脸面为大的大户人家,宁愿一边数落少奶奶花钱,一边不让少奶奶独立。

董竹君没有妥协,拗不过的夏之时只能出钱给她开办了“富祥织袜厂”和“飞鹰”黄包车出租公司。因为董竹君精于打理,也赚了一些钱。

在董竹君的人生蒸蒸日上的时候,夏之时的人生却开始走下坡路。

沉迷鸦片的他开始变得无理,暴力。他甚至在董竹君将要生产的时候,没有陪他打麻将,对董竹君大打出手。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夏之时清醒的时候跟朋友戴季陶抱怨:自己只有一房老婆,还天天闹吵架。戴季陶有五房姨太太却个个乖顺。

损友戴季陶跟夏之时说,他娶错了老婆,如果娶得是一个淑女,就不会这样。

这让夏之时更加坚信,自己娶错了人,导致错的人生,于是更是对董竹君和孩子变本加厉地辱骂轻慢。

起初,夏之时在董竹君眼里是革命英雄,是救她于水火之中的英雄。而现在他就是一个只能对着妻子和女儿发火的狗熊。

04

那年,夏之时没有带董竹君,独自赌气去上海看病,绝望的董竹君卖掉了织袜厂和黄包车租赁厂,带着四个女儿和最小的儿子离家出走。

督军夫人“卷款”出逃,成了当时整个四川人的“大瓜”,夏之时也气得差点没晕厥过去。

夏之时在上海找到董竹君,劝她回去,董竹君坚决要留下,夏之时无奈提出条件是:我要带走儿子。

董竹君同意了。可倔强过后,看着夏之时和儿子远去的背影,董竹君双腿无力地蹲在地上,她知道从此她要一个人带着四个孩子讨生活了。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初到上海的她为了省钱,只能租住一间小屋。尽管如此,她也每天把房间打扫得干净整洁,连过道也不放过。

开了纱管厂,生意不景气,还忙里忙外,上海的消费比起四川要高很多,她靠店卖衣服生活。尽管如此,她也把女儿送进了学校读书。

每逢周末、假期她就会抽时间带着孩子读爱国文学,给孩子讲爱国的故事。一次暑假,鲁迅在一所学校做演讲——《上海文艺之一瞥》,她就带着四个女儿去听,她知道她们可能还听不大懂,但是她还是带着她们坐在后排,让他们接受熏陶。

她常说孩子是洁白无邪的,决不能让"风筝"断线,迷失了方向。女儿在外地读书,她家书从来没断过,写信,寄进步读物。

她告诉她们做人要有责任感,做事要理智,遇事要分析。

四个女儿都被她教育成才,她大女儿、二女儿、三女儿分别赴美学习音乐和电影技术,小女儿也赴美学习西洋文学和图书馆学。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时下,鲁迅写了一篇文章《伤逝》,出走的娜拉要么回来,要么死去。

大家都关心这位出走的督军夫人,这位“娜拉”带着五个孩子出走后,命运是否会改写?

05

董君竹出走那天,夏之时嘲讽道:“五年后,你若是生活过不下去了,还可以回来找我。”

时值五年,董竹君的纱管厂生意也不景气,只好关停。

夏之时故意停止了孩子的抚养费,劝说董竹君回去。

为了争这口气,董竹君就是再怎么苦也不回去,她说服朋友投资了两千块大洋,支持她创办了锦江川菜馆。

她只身带4孩闯上海,办公司,开饭店,救济郭沫若,“打脸”鲁迅

饭店生意很红火,就连杜月笙和卓别林都慕名前来吃饭,而且还得按规矩排队。

紧接着她又开办了锦江茶室,她的服务员都选用女性,她培训她们知书达礼。

在她的带动下,更多的女性过上了独立的生活。

当日军侵华的时候,她的锦江饭店成了众多革命人的避难所。她将钱捐给抗日前线,创办专门为妇女发声的《妇女杂志》。

郭沫若困居上海期间,董竹君免费为他提供饮食,郭沫若为此赋诗一首:“患难一饭值千金,而今四海正陆沉。今有英雄起巾帼,娜拉行踪素所钦。”

就连郭沫若、鲁迅都佩服这位“巾帼英雄”。

但是随着战事吃紧,日本人开始对董竹君下手,威逼利诱她当汉奸,董竹君只好关闭饭店,带着女儿逃往菲律宾。

抗战胜利后,她才辗转回到上海,成为政协主席,锦江饭店也成为了接待国外来宾的重要场所。

坎坷的命运告诉董竹君一个道理:越是困难,越不能妥协。越是威胁,越要硬气。越是受气,越要争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